拥堵费效果存疑
摘要:9月3日,北京市交通委举行新闻通报会,介绍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工程的22条举措。
“北京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近日再度甚嚣尘上。
9月3日,北京市交通委举行新闻通报会,介绍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工程的22条举措。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容军表示,目前关于交通拥堵费政策的相关方案还在制定中。
这是2010年以来,“拥堵费”第三次被提及。
“拥堵费”的背后,是车太多、路难行,及越来越频繁出场的雾霾亟待解决。截止到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35.4万辆,机动车排放出的“脏空气”已占据北京PM2.5结构中的两成多。按照2017年年底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内的规划,北京机动车摇号指标每月将减少1.1万辆。
而已经上牌的机动车,也将迎来分区域“限行”、全路段“限号”、摇号式“限牌”、高收费“限停”之外的又一轮“限招”。
环保新政
面对城市里越来越拥堵的车流及越来越差的空气质量,北京市或将再出“狠招”。
“今年上半年本市交通拥堵状况较去年同期有所恶化,拥堵指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4%,指数在8.0以上的天数多两天。”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温慧敏做客首都之窗时透露。
更为严峻的是,在拥堵愈加严重的情况下,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仍在迅猛增加。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同比增长1500万辆。与此同时,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已经达到535.4万辆。
北京市交通委方面表示,北京机动车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以及高速度增长的“三高”问题突出,在—定程度上使污染严重程度大幅增加。北京可以借鉴国外伦敦、新加坡和米兰等城市的经验,设立低排放区并实施拥堵收费政策。在制定征收拥堵费政策过程中,将充分论证必要性和预期成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完善的方案后适时出台。
但容军介绍,交通拥堵费名字尚未确定,有“拥堵费”和“排污费”两个选项,根据北京的空气清洁行动计划的初衷,交通拥堵费的政策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叫做排污费似乎更契合政策初衷。
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城市采取部分区域收取“拥堵费”、结合治理大气污染收取“排污费”等措施。如新加坡、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都在市中心不同区域收取“拥堵费”。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实施类似政策的城市,无论是叫做排污费或是拥堵费,清洁能源车辆都可以不缴纳这笔费用。
“在统一的经济杠杆下,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负担水平,来重新权衡在闹市收费区域开车的频率。这对减少主城区行驶车辆,解决路堵和汽车污染的问题,效能要远远大于限购。因为限购每年也只能减少十几万辆的汽车行驶,而拥堵费则制衡了现在所有的几百万辆‘存量’汽车。”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沈晓杰撰文指出。
效果存疑
尽管实行摇号政策已经近3年,但北京的拥堵状况和空气质量下降却在不断加剧。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路网平均拥堵时间增加30分钟,每天平均堵车1小时40分钟。晚高峰严重拥堵日达到10天,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两天。
2013年7月31日,环保部公布了6月份及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情况。其中,京津冀地区6月份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24.2%,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占比高达21.2%。北京上半年仅有70天空气质量达标。
“按照经济学思路,只要拥堵费收得足够高,就能保证不堵车。”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在的问题在于需求远远超过容量,分配就成了最主要的问题。”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支持下,收取“拥堵费”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不过,在我国,收取拥堵费的前提——公共交通恰恰是目前的短板。”重庆交通大学教授黄承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公共交通平均出行速度不到小汽车速度的一半,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换乘还不能实现非常便捷,完成一次公交出行平均需要66分钟,其中约20分钟花在换乘的路上。
“目前全国各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距离方便、快捷、舒适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私家车主选择公共交通。另外,由于公交系统尚不完善,私家车缺乏可替代性,即使提高使用成本,也很难降低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建设设计所所长张根说。
此外,私家车主在购车和用车过程中已支付了购置税、车船税、燃油费、停车费等高额的费用,其中已包含了城市建设、交通管理的费用。如果征收“拥堵费”,是否造成重复收费?拥堵费征收了,出行能改善多少,能缓解多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