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陈怡的“庞氏骗局”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21 23:05:00

摘要:中国警方与斐济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日前在斐济成功抓获陈怡,并于8月19日晚押解回国。

陈怡的“庞氏骗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下称泛鑫保代)实际控制人陈怡携款出逃一事取得最新进展。8月19日,中国公安部发布通报称,在中国驻斐济使馆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警方与斐济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日前在斐济成功抓获陈怡,并于8月19日晚押解回国。
    陈怡经济犯罪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外界仍然知之甚少。本报记者连续多日采访泛鑫保代公司及其客户,一场与“庞氏骗局”性质无异的操作手法逐渐浮出水面。
作案早有预谋
    8月20日,记者了解到,在陈怡跑路案中,并不只涉及陈怡一人,还有泛鑫副总经理江杰,而江杰是陈怡一年前聘请的,和陈怡一起负责财务事宜。
    让外界觉得蹊跷的时候,在今年3月1日上海保监局下发的文件中,该局核准苏雪萍担任该公司总经理,也即是从那时起,陈怡不再担任泛鑫保代总经理一职,然而她却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记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显示,泛鑫保代最初的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后将注册资本金增为300万元,其中陈怡“独揽”90%的股权,其母拥有另外10%的股权。陈怡即使不担任公司高管,还控制着这家公司的财务和管理。
    今年3月和5月,上海保监局曾3次下发对泛鑫保代的行政处罚书,涉及到泛鑫保代公司及个人营销员,其中泛鑫保代因违规售卖保险产品被处罚5万元。然而记者8月20日从一位投保客户张先生处了解到,泛鑫保代5月以后仍在违规售卖相关产品。
    “泛鑫保代的营销员是我曾经的同事,当时是他向我推荐的这款理财产品,他跟我说让我不要去看保单内容,只要看投资协议即可,他承诺给我一年的投资收益8%,到时候本金和利息全部返还,跟保险合同没有关系,我是冲着前同事的情面才买的。”张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从投资协议和保单中发现,投资协议上的甲乙双方是一位李姓营销员名字以及这位客户的名字,其中写明投保的幸福人寿“祥鑫”两全保险,承诺给予的收益是8%,但是祥鑫两全险保单上明确写的是投保期限长达20年,这位张姓客户保费是年缴15万。
    对于内容截然不同的协议和保单,及为什么是由营销员个人和其签署协议的问题,张姓客户对记者称,当时公司已经不能与客户签署投资协议,只能以营销员作为甲方和客户签署,但是保单上的签名都是由其本人签署,划账也是由自称幸福人寿的工作人员拿POS机转账的,在10天的犹豫期内并没有接到幸福人寿客服人员的回访电话,而介绍他购买这款产品的营销员自己也购买了50万元。
    8月20日,记者再次到泛鑫保代采访,但却被保安强行拦在门外,并且态度恶劣地要求记者离开,并阻止记者对前来该公司咨询登记客户的采访。而泛鑫保代的几个工作人员则在旁要求记者离开,并称媒体扰乱了他们的工作,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
“庞氏骗局”已形成
    从一开始,这种业务模式就像极了“庞氏骗局”。
    记者了解到,8月14日陈怡跑路案被曝光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前往该公司进行登记和要求退保的投资者已经有200余人,这几年所累积的客户则多达3000-5000人,其中包括不少百万元及大单客户,而最高的单子则达到3000万元。
    “还有更高额度的投资者,只是没有被暴露出来。公司里面很多业务员自己也都买了相关产品,他们很可能早已知道公司的资金链出了问题,所以才不择手段地以个人的名义和其它投资者签署投资协议,弥补自己的损失。”8月21日,上海一位了解内情的匿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面对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协议和保单,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发现其中的蹊跷,即使在犹豫期内也可以选择无息拿回本金而不受损失,但是依然有众多投资者选择前赴后继,这让外界大惑不解。
    记者采访到的多位投资客户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们不敢也不想去保险公司进行咨询,甚至去监管部门反映情况,还有许多投资者明知道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仍然抱着幻想为了那8%的利益签那份协议,即使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也不太愿意拿出自己的投资协议和保单,甚至要求不要公布他们的真实姓名。
    “我也知道,如果我选择退保,能够拿回的本金只有40%,但是泛鑫保代营销员给我承诺一年之后连本带利给我资金,因此现在选择的只有等待。”8月21日,一位王姓投资者对记者称。
    一位从事外贸纺织品生意的客户则透露,其去年10月份经过泛鑫保险买了海康人寿一份10年期期缴的寿险,保费为2万,另外也与泛鑫保险的代理人员私下里约定了另外一份协议,一次性趸交保费2万元,一年后就可以实现收益率10%的本金偿还。该客户称,出于人情关系帮代理人冲业绩,因此非常信任这位代理人及产品收益,所以自己没在该协议上签字。
    “保险公司为实现保费拓展,通常选择一次性打包给保险代理公司,保险代理公司从中一般可以获得50%到60%的佣金手续费。合作的公司一般也是规模比较小、业务压力较大的中小公司,泛鑫保代可以拿到60%到70%多的手续费。这些佣金将从公司老总到部门经理以及业务员逐层分成。我3年前曾供职于该公司,后来发现业务风险太大而选择跳槽。”一位曾在泛鑫保代公司工作过的人士透露。
    记者据此测算,以单个投资者购买1000万保费的保险,泛鑫保代给予投资者一年10%的收益,这需要公司第二年偿还1100万的本息,但是保险代理公司获得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收入仅为700万,400万的资金漏洞需要寻找新的客户保费获得新的佣金来偿还,如果客户减少,资金链就面临断裂的风险,所以泛鑫保代的营销员宁愿冒着违法违规的风险,也要寻找熟人、朋友等资源购买这类保险产品。
引发保险中介整顿
    陈怡跑路案引发了监管层对保险中介渠道的彻底排查和清理工作。
    在8月14日爆出陈怡携款跑路后,8月16日,中国保监会向全国各地保监局及寿险公司下发紧急内部通知,要求对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进行全面风险排查。记者从上海一家全国性寿险公司获得的文件显示,这次排查持续两周左右,将于8月底结束,重点现场检查自2010年1月1日以来,各人身险公司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销售的保险期限超过一年的个人人身险业务,保单范围不仅包括通知下发之日保险合同有效的保单,还包括保险合同效力终止的保单。
    根据保监会的要求,这次风险重点排查五大问题:代理保费收入骤增,且件均保费高、继续率高、自买单比例高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向客户承诺高额收益,将保险产品混淆为理财产品,通过银行邮政机构网点销售等问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承诺高额收益、将购买保险产品与赠送股权等其他利益相挂钩等问题;客户回访中存在回访成功率较低、回访问题件比率高、客户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重复、客户信息不完整、冒充客户本人接听回访电话等;同一客户投保单、投保提示书、保险合同送达回执等业务档案上签名笔迹明显不同,客户收入水平与保费金额不相匹配,不同投保人保费来源于同一交费账户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