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吴经武:书写断非娱乐

作者:李北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09 23:47:00

摘要:书法家吴经武的书斋很大,里面摆有一张大方桌,一个古色味十足的笔架和砚台,以及形态各异的贝壳和石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北辰 北京报道
    书法家吴经武的书斋很大,里面摆有一张大方桌,一个古色味十足的笔架和砚台,以及形态各异的贝壳和石头。在吴经武看来,它们同一杯好茶、一首好曲一样,都能帮他尽早进入创作书法的状态。
    吴经武的身份很多: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文化商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理事,但他最看重的,还是作为书法家的自己。在吴经武眼中,书法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关乎心灵的修行。
寻求内心的平静
    与许多著名书法家一样,吴经武自幼喜好书法。“中国人对汉字或许有一种本能的喜欢,说不出来为什么,看到好的字就会吸引你,别人练字时会有种冲动,也想拿笔去写。”他告诉本报记者。
    深厚的幼功让他受益匪浅,在之后几十年的书法生涯中,吴经武正书初学欧阳询,又临习颜、柳、赵和魏碑,后以王羲之行草为主,学习孙过庭草书,米芾行书,对董其昌、王铎、傅山等名家均有研究,对汉隶、章草及大篆等书体亦有涉猎。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获奖,也被海内外人士喜爱收藏。
    著名书法家姚传禄曾高度评价吴经武的书法:“其书体在篆、隶、楷、行、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尤以楷、行、隶见长。表现出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用笔圆劲挺拔的特色。从细微中观察,或于圆中见方,或于方中见圆,结体往往取方阵之势,促长引短,端庄凝重,字距行距开阔均衡。隶书表现为庄严浑穆、大骨开张、收放自如、力重千钧。楷书笔到自成,从结体方正,笔意秀丽清健中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力。行草书有王铎、傅山之风貌,表现为既紧凑又流畅,字势雄强多变,笔意若奋若博,风神洒然。”
    事实上,吴经武也曾中断过一段时间书法创作。“这么多年以来,书法也给我带来过困惑,包括改革开放后,工作忙,也把书法扔掉了一段时间,但我知道,书法能让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真正的平静,在写字中也能感悟到一些珍贵的东西。”吴经武说。
把传统传承下去
    与旧时代的许多美好事物一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书法的影响力正日渐式微。哪怕与国画相比,书法也遭到了时代的冷漠。谈及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吴经武感触良多。“书法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它有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上千年来人们对它的追求。这个时代,虽然写书法的人少了,书法不实用了,但它的美学意义肯定还在。”
    吴经武也在不断思考书法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关系。“无论什么时候,中国书法也不能脱离根本,要把传统的东西坚持下去,可以有新元素的融合,但不能完全抛弃传统。”
    在吴经武看来,书法有时已“沦为”娱乐。“那种一写写很长,想创吉尼斯记录的书法,已经丧失了书法的本质。王羲之那个年代,写书法是一种文人聚会,追求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现在很多人已经静不下心了。”
    另一方面,在键盘文化流行、提笔忘字的当下,书法教育的薄弱也时常令吴经武担忧。尽管今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但实行起来却难度不小。“现在中国书法人才储备不足,很多懂书法的人不想当老师,书法缺少传播。其实我觉得,让更多人了解书法,也是学书法人的一种责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