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患上资金饥渴症
摘要:长辛店老镇作为2009年北京市政府确定的“三区四片”棚户区改造试点之一,4年来进展缓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建华 北京报道
长辛店老镇作为2009年北京市政府确定的“三区四片”棚户区改造试点之一,4年来进展缓慢。
“反正今年拆不了就明年拆,就这几年的事。”家住丰台长辛店镇云峰寺的王先生表示。在网络上,长辛店棚户区改造的百度贴吧里,充满了各种关于拆迁动工、安置房建设、补偿政策的询问猜测。“早点搬吧,这地方实在没法住了。”许多居民一致呼吁早点搬迁。
可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由于财政资金缺口,丰台区政府对于长辛店棚户区改造的思路已有变化,而新的拆迁安置方案还在研究之中。
“原来我们想按照南苑棚户区改造的模式,大拆大建,后来入户调研后发现资金缺口太大,现在正在重新做方案。”7月2日,丰台区建委危改办的一位工作人员称。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钰林对本报记者表示,棚户区改造经费由三部分组成,国家、地方和住户共同解决,国家和住户问题不大,难在地方资金上。虽知如此,王钰林对于北京市棚户区改造缺钱还是感到十分惊讶。
稳增长利器
“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6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再次让各界的目光聚焦在棚户区改造上。
“棚户区改造之所以说它能稳增长,是因为它能带动的产业链条比较长,带动的投资消费规模也比较大。”原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对本报记者说,“上游是钢铁、水泥建材,中游是房屋装修,下游包括家电消费、物业管理服务等等。”
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态,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
专家测算,304万户的棚户区改造,按每户50平方米推算(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至少可以拉动3000亿元以上的投资。
虽然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强调释放改革红利、调整经济结构多过稳增长,但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稳增长同样也不敢掉以轻心。7月12日,李克强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持续稳中有为。
有分析人士指出,以棚户区改造来稳增长,是李克强经济学的一个特点。牛凤瑞告诉记者,辽宁省作为棚户区改造最早试点的地区,也被当做成功典范,其主要推动者就是曾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
7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中央对棚户区改造的重视可见一斑。
资金从何而来
然而,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棚户区改造的坎坷并非孤例。近年来,全国各地关于棚户区改造因资金匮乏而一再拖延的消息时见报端。
7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武汉市部分棚户区改造因地方财政吃紧进展迟缓。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浙江。2010年7月,浙江省绍兴市将越城区渔化桥河沿地块列入旧区改造重点项目,但时至今日,各项登记工作才初步完成。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财政部下拨的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的355亿元资金中,东部地区588140万元,占16.6%;中部地区1577609万元,占44.4%;西部地区1384251万元,占39%。该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政府主导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包括拆迁、安置、建设等开支。
牛凤瑞说:“如果按照304万套安置房建设来计算,355亿意味着平均一套房中央只补贴1万元左右,可谓是杯水车薪。”因此,棚户区改造投入资金的大头压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身上。
中央领导层显然知道棚户区改造的资金困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合理确定各类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上述《意见》用相当大的篇幅强调“多渠道筹措资金”。这些渠道包括,增加财政补助、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扩大债券融资、企业和群众自筹等办法。
对此,牛凤瑞认为,棚户区改造地方政府要出地出钱,税收又要减免,地方政府几乎得不到什么好处,积极性也就不高。至于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有多大的积极性参与棚户区改造,就更加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了,一定得拿出个多方共赢的模式才行。
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博士高广春对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一项研究表明,2005年至2011年,中央、省、地级市三级财政投入占棚户区改造总投入约30%,另有相当数量的以财政收入为担保的商业贷款参与。
各地宏大计划频出
公开信息显示,长辛店棚户区改造由于资金缺乏,不得不做出缩小拆迁范围和户数的调整。
今年5月10日,丰台区常务副区长高鹏对媒体表示,长辛店棚户区改造任务涉及5100多户1.1万人,目前已做好该地区居民的入户、摸底的调查工作,同时完成长辛店老镇城市的设计和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
2011年5月发布的《长辛店棚户区E地块安置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显示,2010年启动的长辛店棚户区改造拆迁是北京最后一个棚户区项目,该棚户区位于长辛店老镇内,总面积133.3公顷,涉及居民7591户、16984人。
上述丰台区危改办人员告诉记者,政府现在的思路是分块拆迁,“比如说老镇哪个地方人口比较密集,我们可能就先保持原样,人口比较少的地方就先拆。”
而就在这时,北京市却发布了关于棚户区改造的更为宏伟的计划。7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为期两天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副市长陈刚在做关于棚户区改造工作时透露,今年中心城区527个棚户区启动改造,惠及23万户、70万居民。未来5年,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将达到5000多亿元。
改造的钱从何而来?陈刚认为,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好中央税费减免和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土地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银行信贷和各种社会资本参与。
“无论怎样运作,政府加大投入肯定是不可避免的,而政府投入这一块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土地出让金。”牛凤瑞表示,即使以北京的财力,5年5000亿这样的投资规模也太过夸张。
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政策性住房施工面积达到4821.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57.5亿元,同比增加14.9%。而这一投资包含了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5年投资5000亿,如果简单平均测算的话,1年1000亿的投入已经远超2012年北京市全部政策性住房投资额度。
记者还注意到,近期全国各地纷纷发布了棚户区改造的成就和计划,对于财务上如何落实却鲜见有详细的披露。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