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不够用的500亿额度

作者:陶盈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19 23:24:00

摘要:7月18日,在2013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年度峰会上,诸多业内人士看法一致:监管部门的推进速度将大大加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只是刚刚起步,但接下来,它的脚步要比你想象得快。”7月18日,谈及资产证券化的常规化发展,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柏荣非常乐观。
    近期,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成为热门话题。6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发展,支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信贷存量,进一步发挥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功能作用”。7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表示,将“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与券商、基金、保险合作的三款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先后亮相。
     7月18日,在2013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年度峰会上,诸多业内人士看法一致:监管部门的推进速度将大大加快。不过,他们也认为,要实现常规化发展,500亿的额度限制有必要放开。

呼吁放开额度限制 
    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出炉,将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的话题搅热。
    7月初,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申请的“阿里巴巴1号-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获得证监会批复,首只产品将在8月挂牌交易。同期,阿里小贷与另一机构——万家基金子公司万家共赢发行的“阿里小贷特定多客户资管计划”宣布募资完成。7月19日,阿里小贷与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资产支持计划在6月获保监会批复发行后,于日前也已完成募资,首期募资2-3亿,优先份额由保险资金认购,阿里巴巴认购劣后份额。
    国泰君安债务融资部副总经理尚理慧认为,“阿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证监会和证券公司专项计划对信贷类资产证券化和循环池证券化的一次有益尝试”,进一步拓宽了今后的基础资产范围。
    2012年,停滞四年之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重新开闸,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新一轮的试点额度一共500亿元。但从目前看,只有国开行拿到了100亿元的额度计划,其他几家银行几乎都停留在30亿元的额度,“无论是从银行的贷款存量,还是管理资本以及流动性来看,这些额度都太少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更重要的是,根据《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券化产品目前仍然不可以公开发行,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
    对此,刘柏荣直言,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要想实现尚福林说的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一要取消额度限制,不设规模上限;二要允许资产进行流通交易,打通交易所通道;三要实施批量转让和打包转让。”在实现了上述三个要求后,再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谈创新。
    这一点也得到了尚理慧的认同。在他看来,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市场规模小,监管机构批出的额度相对银行巨大的资本管理需求仍非常有限,导致市场品种单一;另一方面,发起机构的范围局限,那些资本管理愿望更加强烈的中小银行往往难以获得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额度分配,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或管理资产负债表,而银监会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目前也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
    所以,解决了这些前提,资产证券化才能实现常规化发展。但不变的一点是,无论对金融创新的支持还是对盘活存量的要求,监管部门对信贷资产化常态化加快推进都是显而易见的。

分羹不均观望多  
    事实上,从银监会发布8号文以后,不少业内人士就指出,受到巴塞尔协议的约束以及银监会对于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券资产余额35%的上限要求,将使得银行对资产证券化的需求迅速增加。
    因为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通过这一方式,银行可以真实出售自己的非标资产,同时减少存量贷款或将增量贷款表外标准化。
    根据尚理慧给出的数据,从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总共发行了23期产品,发起人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其中,银行占据了绝对优势。这就意味着,尽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先后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及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债权纳入试点范围,但除了银行以及个别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外,其他试点机构目前都尚未发行产品。
    此前,曾经获得证监会批准的工银租赁发行的一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一度被业界看做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公开资本市场融资的破冰之举,然而最终被银监会因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推迟。
    对此,荣达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伦告诉记者,对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目的就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使租赁资产流动起来。但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市场上融资的工具太多了,发行资产证券化不仅成本高而且过程久,企业还没来得及扩大规模,业务恐怕就被别人拿走了,“所以现阶段,我们还是先看看市场的情况再说”。
    的确,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通常都是公募资金,而企业资产证券化则是私募,后者不仅消耗时间成本,还有更高的资金成本。
    而一位券商的匿名管理人士则表示,从目前管理层的表态来看,加快进度是肯定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推了,但站在他的角度,“目前做资产证券化的券商就那么几家,市场几乎就是垄断的,别人想做也做不了,所以,我们只能先观望,有机会再挖人。”
    与此同时,想要获得证监会批准挂牌交易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不容易。
    以阿里小贷为例,同期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东方资管的是在交易所挂牌发行,面向机构客户,而万家共赢则是私募发行,面向个人,“虽然看起来,私募的募集速度好像很快,但在交易所挂牌,资金的流动性更高,因为有更多的交易机会,而私募在这方面就要差点。”上述人士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