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瑞士一小步 中国一大步

作者:吴建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10 22:58:00

摘要: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给河南商丘市奥神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茂峰送来了500万人民币的大礼包。
见习记者 吴建华 北京报道

    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给河南商丘市奥神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茂峰送来了500万人民币的大礼包。
    7月6日签订的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实施零关税。中瑞两国上午签订自贸协定,安茂峰下午就与瑞士合作伙伴签订了价值5000万人民币的设备进口协议。“原来的进口关税是11%左右,现在按零关税计算的话,能省下五六百万。”安茂峰说。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6月外贸增速下滑至负2%,形势更加严峻,这使得中瑞自贸协定犹如雪中送炭,格外珍贵。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告诉记者,这份协定可能会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接下来不排除会签署更多类似协议。
撕开欧盟第一道口子
    7月6日上午,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施耐德·阿曼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自由贸易协定》,瑞士成为中国在欧洲大陆的第一个自贸区。
    据了解,早在2007年7月8日中瑞双方就在北京签署了《中国商务部与瑞士经济部联合声明》,瑞士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成为欧洲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随着双方交流的加深,2011年1月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双方前后进行了九轮谈判。今年5月,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次出访,瑞士成为出访第一站,并亲自见证签署《结束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瑞双边自贸区谈判基本完工。
    张建平告诉记者,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经济自由化的程度比较高,它对于推动贸易自由化本身的动机比较强烈。对于中国而言,欧洲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与一个欧洲国家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于欧盟以及欧洲其他国家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张建平还指出,瑞士的优势产业在于高技术的精密仪器制造、制药、化工等领域,中国的优势在于中低端领域,双方之间产业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此外,中国是一个大经济体,瑞士是一个小经济体。大型经济体与小型经济体之间,要比大型经济体之间更容易达成协议。
    目前,中国是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规模达到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而中瑞自贸协定的签署无疑将助力两国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
    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瑞自贸协定签署的一个重要效应,是关税降低引起的贸易转移效应。“一些产品比如奶粉,之前中国从欧盟进口,现在可能改从瑞士进口;而瑞士之前从东盟等国家进口的商品,也可能转向从中国进口。”他说。
下一个是澳大利亚?
    记者获悉,在瑞士之前,中国已与冰岛在今年4月完成了双边自贸谈判。而中国目前正在谈判的自贸区有4个,谈判对象分别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和韩国。据悉,目前中国与挪威的自贸区谈判也已接近尾声。
    4月26日,中韩自贸区第五轮谈判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6月4日至6日,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区第十九轮谈判在北京举行。2013年以来,中国对外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明显加速。
    白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全球性经济增速下滑的环境下,各国之间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贸易合作的意愿明显增强,同样,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非常必要。
    张建平告诉记者,我们更应该看到中瑞签订自贸协定对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由于瑞士地处欧洲中心,与欧洲其他国家以及欧盟有密切的贸易关系,无疑会加快其他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我们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区协定目前正在谈,今年澳大利亚方面表现出了很积极的态度。”张建平说,“与澳大利亚的谈判时间已经接近十年,两边政府都在努力克服谈判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问题上,还有在服务市场准入这一块,我想今年会加快进程。”
    一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自由贸易区谈判涉及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素,很难预测下一个与中国签署协定的国家是哪一个,但他建议记者关注中澳贸易。
    记者注意到,近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顺利连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陆克文通电表示祝贺,并特别强调,“中澳经济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希望双方本着积极、务实、平衡、互利的精神,展示灵活,创造性解决各自关注的问题,尽早达成一项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