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深圳无地可卖 政府搞摊派

作者:陈小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06 00:17:00

摘要:尽管背负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但深圳卖地收入近几年却贡献乏力,横亘在土地创收面前的阻力就是土地整备难。

深圳无地可卖 政府搞摊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为了顺利推进新城开发,街道办基层干部每人一年至少需负责1万平米土地的整备任务。”深圳市龙岗区某街道办干部王斌(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尽管背负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但深圳卖地收入近几年却贡献乏力,横亘在土地创收面前的阻力就是土地整备难。
    “今年整个光明新区只卖了一幅住宅地块,下半年都没居住用地可卖了,领导很着急,现在正加紧进行土地整备工作,争取在明年推出3块地。”深圳市规土委光明管理局土地利用科人士对记者说。
土地整备任务下放
    王斌本不是街道拆迁办和更新办的工作人员,他表示:“由于基层人员不够用,在承接新区土地整备工作任务时,上级要求,街道办每个人都需承担一定任务。”
    最令王斌头疼的是,土地拆迁工作难度太大。“政府不能强拆,要一户户做工作,半年过去,一栋也没拆下来,弄得我连觉都睡不好。”
    该街道有着深圳“最穷街道”之称,产业项目不多,但在引入“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后,发展机会也随之来临。目前低碳城规划启动区达1平方公里,主要以政府主导一级土地整备开发,投资额超过110亿元。
    记者在低碳城里看到,目前仅建成三栋展示大楼,周边区域已整备出部分空地。
    该街道办的一位人士透露,区域内拆迁量达到50万平米,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整个区域已经列入市里土地整备计划,需要20亿元的拆迁资金,而整个低碳城的建设,包括地铁等配套设施,初步估算需要200亿元的资金。
    “以低碳城为名,搞不好可能变相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一位关注该项目的机关干部说,政府项目的拆迁比一般开发商接手的商业项目更容易。作为新城开发,不仅有工业园、有产业,无疑也需配套住宅和商业。“政府先将土地整理出来,后期再出让干净地,且先引进产业,有了消费人群,等配套成熟后,土地也更值钱。”
    “我们把腾讯、华强集团这些大企业先引过来,然后一通地铁,土地价值将更大了。”上述深圳市规土委光明管理局土地利用科人士说。
    宝安区某街道办干部也告诉记者,在纯商业化的旧城改造中,政府只是配合拆迁,也不会给基层下发拆迁任务,主要由开发商自己与老业主商谈。但在政府为主导的项目土地整备中,街道办人员都需承接一定任务,“虽说完不成任务不至于让你走人,但项目无法推进,基层肯定要负责任,对工作绩效评估也会有影响。”
    目前,深圳宝安和龙岗几个新区开发也采取同样的模式,即先引入产业,以政府项目为由整备土地再出让。
    曾供职于深圳市规划局的资深地产人士贺承军向记者坦言,深圳市级财政收入较多,这几年对土地的依赖性不大,但区里尤其是关外的宝安和龙岗区,财政收入不足,且公共配套所需资金量巨大,而土地出让收入区里拿到的可能超过一半,因此更希望多卖地。
无地可卖的压力
    基层公务人员承担土地整备任务,折射的是深圳无地可卖的窘迫现状。
    据深圳规划国土委网上资料显示,深圳今年上半年仅有光明新区在1月份出让了一块居住用地,起始价为8亿元,土地成交价为14.1亿元,溢价6亿元,接下来一直到8月份,再无居住地可卖。
    “今年再推居住用地的可能性不大,现在用地非常紧张,选出来的地出让条件还不成熟,周边道路尚未开通。”上述光明管理局土地利用科人士告诉记者。
    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背后,正是深圳财政紧绷的结果。2011年深圳花巨资3000多亿元举办大运会后,多年盈余的财政收入一次性挥霍亏空,导致很多交通路网没钱及时修建,进而又影响土地的出让,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易居房产研究院统计,深圳2013年上半年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总收入为111.56亿元,而2012年深圳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为129.3亿元。相比去年,深圳今年土地出让速度和金额明显加快,但相比其它一些一线城市,深圳的土地收入相当逊色。
    伟业我爱我家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至6月,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块,土地出让金高达11305亿元。其中北京为664.24亿元,上海为693.99亿元。在排名前30的城市中,深圳的土地出让收入处于垫底位置。
    “虽然深圳不依靠土地财政,但现在地方财政很紧张,同时有3条地铁线在建,未来还将规划十来条线路,关外基础设施大量建设也要钱,当然希望开源节流。”深圳本地一位开发商直言。
    据了解,不包括土地出让收入,2012年深圳本级财政收入约为1400亿元,其中房地产税收收入占比超过10%。记者翻阅资料发现,深圳近三年来土地出让计划年年都无法完成,居住用地连续处于“供应荒”状态,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另有少数商业用地。
    根据今年深圳市规土委公布的出让计划,深圳的商业和住宅用地供应,主要依赖城市更新项目,但旧改项目由于拆迁难度和成本较高,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政府带来的土地收入也不多,占比不到10%。
    “今年土地市场行情好,我们肯定想多弄点地出来卖,但很多土地都有产权纠纷,净地比较少。”上述光明管理局土地利用科人士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