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谁的记忆?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03 17:18:00

摘要:我的老家上海有个街心花园,里面立着一座普希金像。这个19 世纪的俄国诗人生前自视甚高,八卦也多。他娶了一个低龄美女,闹得招蜂引蝶,最后决斗死了。他曾以诗言志,说通向他的纪念碑的路上没有草,意思是全都让瞻仰的人踩平了。

   我的老家上海有个街心花园,里面立着一座普希金像。这个19 世纪的俄国诗人生前自视甚高,八卦也多。他娶了一个低龄美女,闹得招蜂引蝶,最后决斗死了。他曾以诗言志,说通向他的纪念碑的路上没有草,意思是全都让瞻仰的人踩平了。
   这番愿景至少没有在上海发生。于是就有文艺人士感叹市民素质低俗,无教养。天鹅当然不会比鸭子更多,就像不少漫派诗人咏叹过的,否则也就不值钱了。那座雕像本身的际遇也颇富戏剧性,反映了这座城市经历过的战争、中外移民潮、政权鼎革和政治斗争。这些历史本身有意思的程度,远超过雕像本身。
   见证过殖民半殖民统治的城市,上海远非孤例。
   几年前,在印度东部的一个小城,人们发现一座破烂不堪的平房,竟是埃里克·布莱尔的出生地。布莱尔就是后来写过《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年》的那位乔治·奥威尔。于是很多人就想为此做点儿什么。其实奥威尔1903 年降世没多久,就被母亲带回英国。那才是他成长、接受教育的地方。
   前面说到的那处老房子,因为地震和年久失修,早已经残破不堪。有趣的是,后来的住户恰好是一个教英语的老师,对于莎士比亚、狄更斯的,都不生疏,但乔治·奥威尔,以前居然没听说过。作家故居被发现的消息一传开,很多人发起集资保护,打算修葺原建筑,建一座奥威尔纪念馆。
   很多人抱怨政府这方面的不作为。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真是对文化遗产感兴趣。开发旅游资源,招揽外国人,或许来得更实际。修建纪念馆的计划,果然开始立项。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里要纪念的对象不是奥威尔,而是圣雄甘地,虽然此地和那位发起印度独立运动的伟人并没有直接关系。接下来是一番博弈。最后可能的结果是分别建馆,让两位名人都得到纪念。
   不知道奥威尔本人会做何感想,如果这位具有强烈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泉下有知。毕竟他家还有作为殖民者生活在印度的历史。更不要说,他父亲当年的职务,恰好是在英国殖民当局负责鸦片贸易的部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