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有过极限体验吗?
摘要: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150 多人在新疆的戈壁滩里奔跑,这是一个名为“极地长征”的越野跑赛事,选择全球4 大无人区作
为主赛区,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越野跑爱好者前来参加。赛事主办方将后勤支持工作尽量简化:参赛队员需要背着自己的给养奔跑,
主办方提供帐篷和水,简单的医疗工作基本上也由队员自己处理。毫无疑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150 多人在新疆的戈壁滩里奔跑,这是一个名为“极地长征”的越野跑赛事,选择全球4 大无人区作
为主赛区,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越野跑爱好者前来参加。赛事主办方将后勤支持工作尽量简化:参赛队员需要背着自己的给养奔跑,
主办方提供帐篷和水,简单的医疗工作基本上也由队员自己处理。毫无疑问,这150 多名参赛队员是在“找虐”,赛道设计更是“虐
你千百遍”—今年新疆的赛事有6 个赛段,共计250 千米,累计爬升6800 米,其中的最长赛段75 千米,爬升2600 米。
东软集团副总裁刑波参加了今年新疆的赛事,去年他参加了在南美洲举办的“极地长征”—在海拔3000 多米、地形复杂的南美高原上,每天至少跑一个马拉松,对人的意志力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比赛路线的设计,按照刑波的说法,是让选手“在绝望后继续绝望”。最长赛段的那天晚上,还在路上奔跑的刑波给自己拍了张照片,他看到了照片中自己那恐惧与坚定交织的眼神,“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将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干的沙漠中夜行一整夜,前后都不
会有人,没有巡逻车,甚至都没有月亮。”为什么如此艰苦的路线,还有人去奔跑呢?按照刑波的体验:只有专业的跑步路线和难度设计,才能让跑者在跑步中找到真正的自己。目前在国内,我们缺乏这种直指内心、与自我相关的极限体验,也缺乏这种极限体验的设计能力。那些“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说法很多时候就成了空洞的口号。要想设计这种极限体验,不仅仅要有足够多的赛事经验,还要懂心理学的方法,知道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不断挑战人类的体能和精神极限,在不断延展的人生边界上让参与者认识自己。
攀登珠峰也是这样的一种体验,目前国内登山界在争论商业攀登与自主攀登的优劣,其实商业攀登的好处是给那些体能不很出色、但是有财务实力的人提供一种可行的极限体验。在那么高的海拔上,即使习惯高海拔的夏尔巴人也举步维艰,也很难“抬着别人
上山”。正是在世界的最高峰上,人们才找到了面对自然时自身的渺小和无能为力,才懂得了敬畏,才不会有人觉得自己“征服”了
珠峰。
为主赛区,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越野跑爱好者前来参加。赛事主办方将后勤支持工作尽量简化:参赛队员需要背着自己的给养奔跑,
主办方提供帐篷和水,简单的医疗工作基本上也由队员自己处理。毫无疑问,这150 多名参赛队员是在“找虐”,赛道设计更是“虐
你千百遍”—今年新疆的赛事有6 个赛段,共计250 千米,累计爬升6800 米,其中的最长赛段75 千米,爬升2600 米。
东软集团副总裁刑波参加了今年新疆的赛事,去年他参加了在南美洲举办的“极地长征”—在海拔3000 多米、地形复杂的南美高原上,每天至少跑一个马拉松,对人的意志力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比赛路线的设计,按照刑波的说法,是让选手“在绝望后继续绝望”。最长赛段的那天晚上,还在路上奔跑的刑波给自己拍了张照片,他看到了照片中自己那恐惧与坚定交织的眼神,“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将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干的沙漠中夜行一整夜,前后都不
会有人,没有巡逻车,甚至都没有月亮。”为什么如此艰苦的路线,还有人去奔跑呢?按照刑波的体验:只有专业的跑步路线和难度设计,才能让跑者在跑步中找到真正的自己。目前在国内,我们缺乏这种直指内心、与自我相关的极限体验,也缺乏这种极限体验的设计能力。那些“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说法很多时候就成了空洞的口号。要想设计这种极限体验,不仅仅要有足够多的赛事经验,还要懂心理学的方法,知道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不断挑战人类的体能和精神极限,在不断延展的人生边界上让参与者认识自己。
攀登珠峰也是这样的一种体验,目前国内登山界在争论商业攀登与自主攀登的优劣,其实商业攀登的好处是给那些体能不很出色、但是有财务实力的人提供一种可行的极限体验。在那么高的海拔上,即使习惯高海拔的夏尔巴人也举步维艰,也很难“抬着别人
上山”。正是在世界的最高峰上,人们才找到了面对自然时自身的渺小和无能为力,才懂得了敬畏,才不会有人觉得自己“征服”了
珠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