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演绎真实的自己
陈可辛借着佟大为在《中国合伙人》里说:“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陈可辛父亲陈铜民,泰国华侨二代,上世纪50 年代曾在北京读戏剧,后来移居香港,当过报馆编辑、电影公司的编剧及导演等,可是一直郁郁不得志。
尽管陈铜民迄今仍遗憾于自己真正属于电影的时间太短,但他对电影的挚爱却让一个十岁的孩子真正迷恋上这个世界“最昂贵的艺术”,并在此后成为香港乃至亚洲的电影巨匠。尽管陈铜民觉得自己对电影的情怀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但他坚信既可以做导演又可以做监制的陈可辛现在所走的路是对的。陈可辛说:“ 我做导演,也是因为他(父亲)喜欢我才喜欢。”
轮回
1977 年,陈铜民执导的合拍电影《激杀!邪道拳》的最后一幕,有意无意地掠过一张十几岁孩子稚气的脸。几十年后,在这个孩子或执导或监制的影片中,依然保持着三五不时作为演员串场的“习惯”,哪怕是一个仅有几秒的镜头。
多年后,陈可辛谈及一个他关于父亲和电影之间的故事:一个泰国华侨,为了电影投奔故国,并认识了同样热爱电影的女子,结婚、生子,却因为不得已的理由开始再一次的出走。这个早已成型的故事被陈可辛形容为他的“天堂电影院”,和他以往的影片一样,浪漫里掺杂着现实残酷的冰凌,忧伤又给人以希望……
从父亲陈铜民电影梦的破灭,陈可辛11 岁离港去泰国,18 岁到美国读书,融洽亲密的家庭关系让陈可辛最初的电影里充满了温情,没有冰冷没有苦涩,而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让陈可辛形容自己后来“一向做事的方式,都有种穷孩子的模样”。
和书上常说的“命运的戏剧其实就是性格的戏剧”一样,虽然看上去太多的因素都被陈氏电影的追随者和影评人分析为“陈可辛制造”的必然性导向,但陈可辛觉得那根最关键的命运指针则是父亲陈铜民性格中外表谦和内里倔强的强势“遗传”。以至于陈可辛的每部作品都需要呕心沥血地竭尽全力,否则“非技术型”的自己好像便不足以支撑和养活整个团队。
人走哪条路是“性格使然,如果可以选择,肯定有更多更舒服的路……”
“所有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循环。”陈可辛说。
朋辈
前段时间,由陈可辛执导的中国第一部创业传奇巨制《中国合伙人》上映,电影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雏形取材于著名外语培训学校新东方的创业史,而主演邓超却透露自己角色的人物原型不是故事原型中新东方创办人中的一员,而是陈可辛自己。在《中国合伙人》“三人行”的团队中,邓超扮演的孟晓骏一直是公司的实质推手,当影片镜头中孟晓骏把一叠关于互联网教育的企划案放在合伙人手中的时候,他对机遇有着这样的描述:“离我们近的,离所有人都近。”事实证明,孟晓骏的话是对的,这不仅仅是电影世界讲述的关于成功的美丽谎言。
陈可辛凭借导演处女作《双城故事》在香港影坛崭露头角,由此获曾志伟赏识希望和陈可辛再组公司,则想重现这种打拼影坛的激情岁月。曾志伟和陈可辛,既是师徒又是兄弟,在陈可辛的早期岁月,曾得到曾志伟的诸多帮助和支持,公司取名为United Film-maker Organization,缩写是UFO。时至今日,曾志伟依然认为“陈可辛的目光够远大,比自己走得更靠前,有足够的能力带动华语片”。然而曾志伟想借着UFO 重温新艺城群体创作的黄金组合最终没能实现,因为在公司里被誉为“皇帝仔”(小皇帝)的陈可辛更崇尚推出个人作品。
在加入UFO 之前,钟珍已经是资深电影制作人,UFO 期间当陈可辛担任影片监制的时候已经在多部影片担任监制的钟珍则选择就任行政监制。“对于Peter(陈可辛)的电影,我就是主要替他管钱、管制作,因为他创作方面很强。”钟珍说。在UFO 的几个合伙人里,抛开不常在公司的曾志伟,钟珍觉得陈可辛是最开放的,两人曾经关起门来为电影争执,但过后陈可辛会思考,并可能在最后接受她的意见。而在她眼中,陈可辛又是那个“最难”合作的人,作为导演,陈可辛信奉即使到最后关口“永远会有奇迹”,面临超支压力的钟珍成了公司里和他争吵最多的人。
《中国合伙人》中佟大为“永远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的话成了合伙人们的警语。但即使UFO 解体,即使陈可辛远赴好莱坞为美国 DreamWorks SKG执导电影 《The Love Letter》,即使他在2000 年成立了Applause Pictures 电影公司,即使作为第一个把工作室设在北京的香港大导演,曾志伟始终是陈可辛不时倾谈的对象,虽然Applause 之后陈可辛固执地选择一个人面对所有压力。
同舟
2012 年9 月10 日,陈可辛“13 年前跟她去意大利Tuscany 的山城San Gimigniano。今天旧地重游,身边还是她!她刚刚唏嘘地说:当年大家还有选择,如今……唉, 当然还是你跟我啦”!图片里是一个吴君如在街道前行的背影。
陈可辛每个周四有新戏,便要去看从《曾经深爱过》到《费城故事》,和吴君如最初的约会都是因为电影。多年之后陈可辛说:“她最瘦最美的时候应该是1993年到1994 年之间吧,我对那时的她最有感觉,现在她留给我的,基本就剩笑声了……”
在陈可辛二十多岁的生活想象中,因为热爱自由的缘故所以一生没想要结婚,没想要有伴侣,没想要有孩子……在陈可辛五十一岁的现实生活里,会陪吴君如逛街,买衣服,会每天通电话,会在码头静静地等待一身华服的爱人,会把女儿捧在手心……陈可辛做了年轻的时候不准备做的一切,除了注册结婚,因为陈可辛讨厌被一纸合约捆绑的虚伪,因为吴君如讨厌做“陈太太”,因为他们都不喜欢“婚礼”。
吴君如豪爽、快乐、忘忧,陈可辛敏感、怀旧,对万物始终抱有一种情怀,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有分歧又相互补充,他们之间的话题多是电影,而陈可辛是一个用讲话刺激思考的人,作为从业多年的资深演员,吴君如的意见会引发陈可辛和他团队的再次讨论。吴君如说陈可辛最常说的话是“时间最恐怖的是会偷走你的童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