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北汽踟躇国际化

作者:刘珊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6-28 23:56:00

摘要:“北汽国际化将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战略性市场和利润性市场将并行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珊珊 北京报道

    在国际化方面已经迟到的北汽不愿落下太多。6月22日,北汽举行了北汽国际启动仪式并发布了国际化战略。然而,对北汽来说,其国际化的荆棘之路才刚刚开始。
    “难度系数超乎想象。”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北汽国际发展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董海洋对于国际化战略中将面临的难题并不讳言。但北汽发展国际化决心已定,董海洋坦言:“北汽国际化将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战略性市场和利润性市场将并行发展。” 


先易后难

    6月22日,北汽国际化战略发布暨北汽国际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这期间,北汽公布了未来向海外市场扩张的目标。北汽国际未来的业务目标将按照四个阶段实现,而更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三家欧洲车企可能会成为北汽并购的对象。
    据了解,已经有投行替北汽在欧洲与几家中等规模的车企接洽,北汽欲按照上汽收购罗孚的模式实现兼并。董海洋告诉记者,“此次兼并中,北汽国际对整车厂更感兴趣,零部件企业暂不考虑。”而上述车企将具有中等体量,且都将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北汽希望借目前欧洲经济的低迷形势进行收购,借助这些车企的生产设施打造基地,实现在欧洲扩张的目的。“目前已经收到了两个公司资料,已经开始进行可行性研讨。”
    “未来5到8年内,北汽进入北美、西欧、日本等汽车工业强国市场的可能性比较小。”董海洋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起步较晚,先易后难的方式更符合北汽国际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以非洲、中东、中南美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为主,北汽也遵循了这一规律。“我们是后来者,所以更希望从先行者的脚印中找到更正确的道路。”董海洋坦言,“先把容易进的市场做好做扎实,建立好良好的口碑再向高端市场挺进。这也是所有国际化企业,比如日韩企业这几年所走的路径。”
    董海洋告诉记者,“整体布局,谋而后动,步步为营,重点突破”是北汽国际的指导方针,因此要先选择集中的目标市场。而在进入新的市场之后,也并不单纯追求完成多少量。“我们第一重视品牌,第二重视售后服务,第三才是销量。”董海洋称,北汽希望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能真正把品牌打响。


披荆斩棘

    一直怀揣海外梦的董海洋终于走到了最需要他同时也是他最热衷的事业基点。然而,这注定是一条披荆斩棘的道路。
    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相比,在市场规模、技术标准、政策法规以及消费偏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国际化成为非常困难的挑战”。
    对于拓路国际将遇到的难题,董海洋向本报记者做出详尽分析。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年消费需求量已经接近2000万辆。“而我们出口的国家,一年能消费30万辆以上的都算很大的市场了。”董海洋称,“所以,市场空间很小。”
    事实上,除了市场规模大小的因素,各个国家对产品都有不同的技术认证标准,而且实际情况(如高温、高寒、高原、路况等)也大不相同。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一家企业在选择国际化道路时必须攻克的难关。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化形势,北汽亦做出应对之策。北汽做国际化希望集中几个战略性市场,在整车出口方面选择了10个市场,而在战略市场采取BRIMS战略(巴西、俄罗斯、伊朗、墨西哥和南非五国首字母缩写)。
    “我们会渐次把这五个市场做透、做成,然后慢慢扩大,形成一个全价值链转移而不是单纯搞组装的方式。”董海洋分析认为,作为后来者,要在海外攻城略地,产业链转移是必须做出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北汽需要在海外建设KD厂、建合资公司,在当地开展国产化项目,否则根本没有机会。“同时在战略性市场和利润性市场各有诉求,战略性市场力求长线,利润性市场相对短线。”董海洋称。
    海外淘金之路北汽启程已晚。作为后来者,北汽既要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又需要拿出更多谋略。对于年轻的北汽国际,确实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