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市熊来了
摘要:最近一个月,正有一些不祥的征兆在债券型基金身上发生,并且来得迅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最近一个月,正有一些不祥的征兆在债券型基金身上发生,并且来得迅猛。
全球最大的债券经纪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PIMCO)旗下的总体回报债券基金在5月遭遇了两年来的首度资金大规模净流出。该基金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型基金,由“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亲自管理。
与此相对应的是该基金在5月份2.15%的亏损,这一亏损让这只曾经所向披靡的债券型基金遭遇滑铁卢,成为5月表现最差的基金之一。
然而总体回报基金的损失并不是孤立的。5月,全美有80%的债券型基金亏了钱。其中投资10年以下高评级债券的基金平均亏损达1.8%,这一水平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糟糕表现。
债券型基金势头的突变,正反映着长期投资者投资心态的变化。人们已经开始预期未来QE停止,债券价格下跌,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而这一风险可能伤害到大多数固定收益投资者。
PIMCO信号
一直以来,PIMCO和格罗斯的动向,就是美国乃至全球债券市场的风向标。而金融危机开始以后,数以亿计的避险资金逃往美债,债券型基金也因而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截至目前,债券型基金的总资产已达到9000亿美元,其中约有5360亿美元是从股票型基金那里“逃”来的。
因为这些资金大都寻求定期收益和低风险,所以这类债券型基金也很少出现如此普遍的下跌。
变化发生在今年。截至目前,PIMCO今年的投资组合缩水了0.5%。在5月,旗下的总体回报基金流出了13亿美元,为两年来的首次,上一次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出还是在2011年年底。总体回报基金的总资产接近2930亿美元,可在5月就缩水了2.15%,这一表现落后于90%的同类基金。
投资者在一夜之间突然醒悟,投资美债也可能赔钱。
对于债券市场的异动,格罗斯并非没有察觉。早在5月初,格罗斯就预言,30年的债券牛市可能已经终结,而4月29日就是债券的价格高点和收益率低点。但在5月末,格罗斯又表示因为预计美联储不会放缓购债,所以仍看好5年-10年到期的美国国债。
到了5月底,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从月初的1.6%上涨到超过2.1%,美债价格下跌,总体回报基金陷入亏损。这一亏损也说明,和格罗斯自己所说的牛市终结论恰恰相反,他的基金在5月并未大幅度撤出美债。
作为债券之王,格罗斯这样“失手”的情况并不常见。上一次其基金的亏损还要追溯到2011年,因为他在这一年清空了对美国国债的持仓,错过了该年度的大涨,因而损失了50亿美元。
今年比格罗斯的总体回报基金日子更难过的,还有著名的先锋总债券市场基金。这家拥有1170亿美元资产的基金今年以来的缩水情况达到0.82%,甚至超过总体回报基金的0.5%。
虽然亏损成了债券型基金的普遍情况,但也不乏表现“逆袭”的公司。其中,双线总回报债券基金在今年就上涨1.56%,而卢米斯塞尔斯投资级别债券基金则上涨1.41%。双线的资本首席投资官杰弗里·冈拉克在5月中旬时曾经称,一旦10年期债券收益率突破2%,他将会大举买入。而卢米斯塞尔斯的投资组合经理则透露,他们除了买债券,也会买入一些可以作为债券替代品的股票,比如康宁公司,他们支付的股息收益率就很有吸引力,优于投资级债务,这一投资也让他们在此次同行大亏时,仍能过得滋润。
美债熊市来没来?
截至5月,美国国债价格今年跌去了0.9%,不仅被垃圾债5%、市政债券0.5%的升幅所完胜,更无法与同期道琼斯指数17%和标普500指数16%的涨幅相比。在各种债券中,其表现仅略强于通胀债券,金融危机时的盛景已然不再。
QE是否退出以及如何退出的预期是引发债券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巨大的交易额下,连高盛都认为是到了卖出美国国债的时候了。其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国债目前已现大规模真金白银的抛售。
一旦QE退出究竟会对债券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根据世界经合发展组织的预测,如果未来一年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那将对欧元区GDP产生0.2%的负面影响,对日本GDP则产生0.4%的负面影响。
“QE退出可能引发债券收益率的激增,并对新兴和发达国家都产生严重负面结果。收益率的突涨可能会触发本就脆弱的金融系统风险,其造成的影响将是破坏性的。”经合发展组织提醒。
不过这样的警告似乎并未产生理想的效果。6月4日,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费希尔表示,美联储确实应该关注债券收益率上升的影响,但该央行不能总担心一旦退出QE,市场将如何反应。美联储应当开始放慢购买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速度,而非完全停止。
虽然目前的情况显示,美债已出现卖出潮,很多人担心债券的熊市严冬已到。但瑞银在此时指出,应该趁此机会买入美国国债。
其分析师迈克·舒马赫就认为,美债收益率从2012年8月以来从未如此大规模地脱离其公允值,目前10年期国库券收益率已高于公允价值约50个基点。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的速度和幅度都已过头,现在正是买入的机会。而历年的6月到9月,美债也都有不俗的表现。
大摩的看法也与瑞银不谋而合。大摩的美国利率策略主管马修·霍恩巴赫就认为,今年12月可能成为美国放缓QE的时间,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2.15%就该成为买入机会。
巴尔的摩的布朗咨询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托马斯·格拉夫认为,目前市场尚不具备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条件。包括QE放缓,也并非指日可待。“美联储对QE问题的沟通是灵活和可变通的,我不认为他们正准备着手改变任何东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