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外储投资或开新路

作者:陶盈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6-01 00:01:00

摘要:忙碌了整整三个月,张晓(化名)终于将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公寓买了下来。尽管目前生活在中国香港,但以100万美元买到纽约黄金地段的公寓,张晓认为是“划算”的,“因为连美联储都酝酿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了,这说明美国的经济正在复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忙碌了整整三个月,张晓(化名)终于将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公寓买了下来。尽管目前生活在中国香港,但以100万美元买到纽约黄金地段的公寓,张晓认为是“划算”的,“因为连美联储都酝酿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了,这说明美国的经济正在复苏。”
    这或许也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逐渐改变投资策略的原因。对一向主力投资美国国债的外管局来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债券的需求量降低,同时也对债券资产的价格产生下行压力,对美债占投资比例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而言,此时积极实施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则无疑是上佳选择。
美国设另类投资机构
    5月27日,来自美国彭博社的消息称,外汇局正在研究将外储部分资金用于投资美国房地产的可行性。该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外管局可能的投资方案包括购买美国房产、投资房地产基金或收购美国房地产公司股权,但目前并未披露具体的细节和时间表。
    5月21日,外管局被传出在纽约第五大道设立了专门投资部,以便在美国市场进行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其他另类资产类别在内的投资业务,但该机构没有固定额度的投资金额,需要对投资方案进行逐笔申报,以获得外管局拨付资金。
    截至记者发稿前,外管局并未针对上述内容给出官方回应。但这些信息也许传递出一个信号——外管局改变过去几年谨慎的投资策略,转而向更广泛的范围延伸。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员院长谭雅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没得到外管局证实前不好贸然评论,但若属实,一方面说明了外管局自身策略和投资规则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在美国设立机构也说明他们对市场的变化更加关注。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底,中国共持有美国国债1.2505万亿美元,而当月,中国外汇储备为3.4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仅美国国债一项投资就占到了目前外汇储备的36.8%。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外管局不像中投公司那样有赢利的压力,但在确保外汇储备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货币和资产分配来提高收益率一直都是外管局的重要课题。
    美国5月28日发布的标准普尔/凯斯席勒房价指数报告显示,3月美国20座大城市房价同比上涨了10.9%,创下近7年来的最大同比涨幅,而今年开年后的1、2月份,美国大城市房价的涨幅分别是8.1%和9.3%。
    “如果仅从投资房地产来看,目前美国的房价的确处于估值比较低的时候。”清科研究员郑知行告诉记者,但这并不表示所有地段都具有投资价值,通常意义上只有城市的黄金地段才比较抢手,“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去美国抄底房子的不少都来自中国”,因为美国当地人“炒房”的概念很淡薄。
尝试转型市场化   
    事实上,外管局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早已开始。
    今年1月,外管局局长易纲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部署外汇管理工作时特别提出,要“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当月,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成立,旨在负责创新外汇储备运用,促进外储多元化经营。在美国设立机构前,外管局已相继在新加坡、伦敦和纽约设立了投资机构来管理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
    而从2007年起,外管局便已经频繁试水海外投资。2008年,外管局分别投资了美国华互银行、法国道达尔1.6%的股权以及近50家英国上市公司各不到1%的股权。其中,出资25亿美元与德州太平洋集团(TPG)共同投资美国最大的存贷款公司华互银行(MAMU),不到半年,后者就因次债危机被美国政府命令停业,这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宗银行倒闭案,外管局投资或受影响。
    也正因此,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外管局在海外的投资比较谨慎,在美设立机构,且完全区别于已有的经营管理团队,专注于另类投资,或许正说明了外管局再度尝试转型市场化的决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