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做空“中国模式”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5-22 23:24:00

摘要:中国人自己做空中国经济的理由真不多,就像巴菲特永远也不会做空美国一样,我们也没有理由做空中国。
    辩论有时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我们经常会发现,争辩双方吵得面红耳赤,但到最后想明白了,大家持有的观点其实完全一样,只不过在说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罢了。现在关于做空中国经济的讨论就很有一点这样的意思。
    货币政策宽松M2屡创新高,但季度经济增长还是放缓,内外都在发出怀疑,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不是已经到头了,甚至有人发出了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的声音。
    其实,看空中国经济的理由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而基本理由也就一条,那就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涨不动了。出口不能再依靠,是因为外部需求的持续疲软和中国国内人力成本的上升,而投资拉动不能再依靠,是因为明显的各式各样的产能过剩。所以,用《华尔街日报》报道的说法就是,“押注中国经济硬着陆的交易再度兴起。”
    这篇报道的基本观点在于,对于“中国目前遭遇的究竟是周期性经济低迷,还是更加难以扭转的结构性经济低迷”的问题,答案已经清楚了,那就是结构问题。周期问题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可以挺过去,结构问题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只会积累更大的结构难题。
    好了,对于看空中国、做空中国经济的人来说事实是很清楚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可以被做空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但是,对于认为不应该看空中国经济的人呢,他们的观点也很清楚,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希望就在于抛弃原来的那种经济增长模式,即不再依赖投资和出口,更多地转向消费拉动,以及创新型科技企业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追求所谓的内生增长。
    你看,做空和做多的人的观点其实一模一样,那就是原来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被做空和应该被抛弃的都是中国旧有的增长模式而已。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主导者而言,这种认识是非常清楚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就认同了“通过政府开支来提振经济的空间已经不大”。
    如果我们再来看看押注“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建议就更有意思了。所谓的做空中国经济,其实最有效和直接的办法竟然都是从外围入手,最容易被拿来作中国经济标的是大宗商品。
    比如期货市场上的铜价,“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铜价可能最多下跌50%”;再比如布伦特的原油期货价格,甚至是黄金,法兴就认为,黄金也是一种依靠中国需求支持的大宗商品,而黄金是今年价格下跌最严重的资产之一;法兴还建议为中国经济低迷做好准备,投资方式是在外汇市场做空日元和澳元,“澳元一直被看成是最能反映中国经济的货币”,澳元汇率今年已累计下跌了6%。
    所谓的做空中国,其实只是做空中国的旧有经济模式,而做空中国模式的办法,也就是在市场上做空大宗商品和外汇。那么,中国人自己可以去国际市场上做空这些标的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中粮期货黄圣根讲过的一个案例,那就是当年的“中航油事件”。
    陈久霖做空原油期货的案子,让中航油大概亏了40亿美元。这种事情让黄圣根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中国的原油国际依存度在2004年时是40%,这么大一个依赖进口的市场,中航油“做了一个不该自己做的方向”。
    黄圣根认为,中航油做空原油被国际炒家们盯上的主因就是方向做错了,如此好的机会,谁也不会放过到嘴边的肉。但是,如果中航油做多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做多,国际炒家要围剿的话就只能做空。按照黄圣根的解读,“大家认为会有什么损失吗?接着买,他打的越低我们越高兴,我们每年要进口多少桶,大概是14亿桶,每降低10美元,我们中国人一下子就省了140亿美元,打的越低越好。但是我们正好反过来,导致了国际原油上涨,因为中国人在国际上做空原油,导致了我们多付出几百亿的成本。”
    所以说,中国人自己做空中国经济的理由真不多,就像巴菲特永远也不会做空美国一样,我们也没有理由做空中国。做空中国就是做空自己的未来。话又说回来,不做空中国经济,并不代表要去继续做多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去做多新的增长点。
    需要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不仅是中国,还有所有的外围国家。就像《地平线》专栏在前期“堵了老路走新路”中介绍的斯蒂芬-罗奇的观点一样,一旦中国放弃了原有的增长模式,两类国家将会感到麻烦。一种是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他们负责向中国出口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一种是美国这样的国家,他们通过从中国进口获得了廉价商品,还通过出售美国国债获得了中国的资金“援助”。
    一旦中国经济增长转型,所有的人都得去适应,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将会被打破重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其实就是打碎世界经济旧有的失衡,重建一个新的增长性平衡。(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