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桶中的Libor
摘要:2013年5月14日,欧盟反垄断机构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对BP、荷兰皇家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办公室进行了突击检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婷婷 北京报道
Richard Fry是一家货车运输公司的高级经理,每隔8到10天,他的货运公司就会向英国石油(BP)这样的大公司或批发商购买36000公升柴油。常年与油价打交道的Richard Fry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BP在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故后,油价突然打破常规涨到高位,然后缓慢回落的情景。
“所有公司给我的价格当时都一齐上涨,然后又一齐慢慢降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太凑巧。”Richard Fry回忆说。当时他就怀疑,油品价格市场中存在问题。
质疑油价市场的不止Richard Fry一人。2013年5月14日,欧盟反垄断机构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对BP、荷兰皇家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及普氏能源资讯的办公室进行了突击检查。欧盟委员会随后发表声明称,这次在伦敦、荷兰及挪威采取的突击检查,是因为“怀疑一些石油公司合谋向价格报告机构提供虚假价格,以操纵多种石油和生物燃料产品的公布价格。这些公司还阻止其他公司参与价格评估过程,以此扭曲公布价格。”
“我们全都被蒙在鼓里,调查人员可能在这里待上一个礼拜。”普氏的一名员工在遭到“突袭”后表示。
油价中的安然丑闻
“这个黑暗、阴郁的油价世界的盖子终于被揭开了。”英国汽车协会信托(AA Motoring Trust)发言人Luke Bosdet说,“所有价格都是私下里秘密被设定,司机和消费者对他们支付的油品价格是不是真实市场的反应全然不知。”
原油价格报告机构对基准价格的设定至关重要。据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统计,去年有75%到80%的原油及成品油产品的交易都与价格报告机构提供的基准价格挂钩。欧委会表示,基准价格是数十亿美元能源产品交易的基础,并用于计算家庭能源账单,估价即使只是小幅扭曲,也可能对原油、成品油和生物燃料的交易造成很大影响,最终损害终端消费者的利益。除了油品的现货交易外,其背后还有更为庞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据统计,报价机构设定的基准价格,是总价值超过2.5万亿美元油品现货批发市场和金融商品市场的基础。
“油品基础价格的评估中存在着操纵行为,这在行业里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现在不是需要对这些背后存在着的操纵力量感到吃惊,而是应该对监管者们居然要花如此长的时间来展开这次正式的调查而感到吃惊。”曾经在2001年至2002年间从事报价员工作的Robert Campbell说。
事实上,正如Robert Campbell所言,在对基准价格的评估中存在操纵的现象由来已久。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声明中指出,疑似的违规行为涉及普氏能源咨询对原油、成品油和生物燃料价格(即所谓的普氏收市价)的评估方式,这些行为可能自2002年起就一直存在。2012年,国际证监会组织也曾发表报告警告称,现在的系统给操控商品市场创造了机会,并警告石油市场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并不只是猜测。同年10月,法国道达尔下属的交易部门也向欧盟的监管机构表示:“每年都有那么几次,主要(能源)指数对市场价格的估计,与我们对当日的感觉不符。”
“我们正在重蹈与安然一模一样的错误,只不过大宗商品的品种不一样。安然昔日对电力和天然气价格的操纵,如今换成了对油价的操纵。”能源顾问Robert McCullough说。2001年的“安然丑闻”中,交易员使用了名为“胖男孩”(Fat Boy)和“变矮”(Get Shorty)的交易策略,制造了美国加州能源市场的拥挤假象,令电价一度较平均值翻了10倍,加州消费者因此还经历了数日的电力短缺。
油价中的巴克莱
基准油价的确定由独立的“报价机构”来确认,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普氏,也是这次调查的对象之一。
普氏是纽约上市集团麦格劳-希尔的下属公司,它所评估的是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根据Consilience能源咨询集团执行长Liz Bossley提供的数据,每年有2000亿桶价值20万亿的油品价格,是根据普氏评估的布伦特原油的基准价格确定的。
普氏位于伦敦的办公室已被欧盟的监管者占用了3天,监管者要调查的是在每天下午4点开始的半个小时的“普氏窗口”,亦即收市价(MOC)系统中,通过一系列买价、卖价和交易价格确定现货价格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合谋以扭曲原油、炼制油品及乙醇的交易价格。“此报价系统易于操纵或扭曲。”国际证监会组织去年表示。它设定基准价格的依据主要是买卖双方的报价而非实际交易价格,而且,市场研究公司IHS的能源分析师Roderick Bruce指出:“它只反映出了市场的一个片段,因为它排除了‘窗口’时间外的交易。”普氏有选择的排他性被更多人关注。去年,普氏曾受到来自匈牙利的乙醇制造商Pannonia Ethanol向欧盟委员会的投诉。该公司称,它曾数次与普氏接触,希望能向普氏提供报价,参与到普氏的价格评估系统中,但都被拒绝。
类似的基准定价机制已经因为近1年前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操纵丑闻的爆发而引起广泛的反思。英国政府在去年公布的一份Libor案启示报告中就曾清楚地解释了机构对油价的报价与Libor的相似之处。
调查之后
长期以来,现货原油市场几乎是少数石油巨头不受监管的“自留地”。但Libor操纵丑闻和这次的油价调查风暴显示,传统那些基于个体机构的报价、却对庞大的金融市场提供基准的价格体系,其制定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是市场的真实反映,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监管者和投资者的怀疑。英国《经济学人》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体系存在缺陷。
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次调查到底能发现什么。对于监管者强硬的态度,被调查的公司纷纷表示合作。“我们将非常严肃地对待此次调查,并且会尽全力配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Helge Lund说。但他同时强调:“关于操纵油品价格,目前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结论。”
普氏也辩解称,对于任何违反常规和存在争议的报价,他们都采取了不考虑的处理方式。“我们从来不放过任何显示我们的评估价格与市场的真实价值不相符的蛛丝马迹。”而且,普氏称,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凭一己之力决定市场的价格。
Libor操纵事件爆发至今,牵涉其中的相关银行和机构缴纳了近25亿美元的罚款,英国政府也在今年年初修改了法律,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监管Libor。这次对油价的调查可能要花费欧盟监管者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判断出目前他们所怀疑的相关企业是否触犯了法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欧洲的监管者们接下来需要做的,或许除了在搜集到的堆积如山的敏感的成品油定价数据中,找寻出操纵油品基础价格究竟只是一种假设还是一种结论之外,或许还需要对油品价格评估体系进行反思。
不过,就像Libor一样,指出石油基准价定价机制中的问题要远比提出解决方案容易得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