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主打“小精尖”
摘要:将为上海带来新的“十年红利”的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近日已在国家层面获准立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袁益 上海报道
将为上海带来新的“十年红利”的上海自由贸易区项目近日已在国家层面获准立项,具体方案有望于5月底6月初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并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挂牌运营,这是近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的信息。
伴随项目立项的获批,上海的海关、税务、银行、土地、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都在加紧为自贸区设计配套方案,上海市委组织部甚至专门为自贸区人才引进和储备做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工作。
有业内人士指出,自贸区的建立和2015年上海迪士尼项目正式开园营业的时间相匹配。因此,自贸区也有望同时启动与迪士尼项目相匹配的高端奢侈品免税消费中心。
自贸区获批立项
以外高桥地区为核心,沿海岸线扩展到洋山港临港新城、机场保税区,在这片占地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涵盖范围,未来,这里还将崛起国内首个自由贸易区。
上海市商务委办公室主任邓福胜日前向外界证实,上海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将明确外汇管理创新、服务贸易开放、区域便利化等方面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相关细则仍有待国务院的最终批复。
早在今年3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召开座谈会时就指出,“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毫无疑问,便是新一轮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从目前进展看,这28平方公里就是未来上海自由贸易园区的基本框架。”上海综保区管委会一位处长表示。
据了解,随着上海综合保税区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保税区去年的贸易额预估在1000亿美元之上,高居中国内地第一。综保区已注册企业总部近200家,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达20个,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亚太区分拨中心放在了上海综保区。这也为上海以综保区为载体发展自贸区的构想提供了相当成熟的条件。
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自由贸易区课题组组长万曾炜在今年4月组织的一次关于自贸区的研讨会上表示,自贸区表面理解就是贸易自由,在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资金、外汇管制等)方面有一些政策性的特殊优惠。而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对离岸金融和航运服务有极大推动作用。而不少业内人士则指出,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促使上海成为继伦敦、鹿特丹之后,另一大转口贸易港。
“从本质上看,我国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李泊溪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此,和保税区发展不同的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要求外汇政策率先开放,税收政策要有国际竞争力。
一旦自由贸易区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准,将对试点地区的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将使上海突破目前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从而通过投资体制的突破来激发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表示。
根据海通证券提供的报告指出,“自贸区推进工作将等同当年WTO,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事件。它将直接影响转口和离岸贸易,间接带来更多全球500强企业入驻上海。”
试点多项金融创新
而伴随着自贸区的逐步建立,将很有希望把境外高端消费留在国内。
据了解,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和2015年迪士尼项目开园营业的时间互相配套。借助迪士尼乐园的国际影响力,自由贸易区内的高端奢侈品免税消费中心也将有希望随之启动。“与其让国人去国外购物,不如在国内就提供这样的场所,这样既方便快捷,又达到了刺激消费的目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免税消费中心之外,自贸区还将成为多个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根据规划,上海自贸区的定位除了传统的大小洋山港等货物进出口“硬贸易”外,也将侧重技术及服务型贸易。
根据设想,在自由贸易区范围内,企业和个人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包括货币自由兑换、贸易货物长时间储存、个人离境购物免税等。
而诸如离岸飞机和高端设备租赁、外汇集中运营和离岸管理、航运金融和保险、国际贸易技术服务等新兴的盈利模式也都将借助自由贸易区这个载体在国内出现。
根据上海3月底召开的浦东新区贸易便利化推进大会传出的消息,上海将推动首批10家企业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启动试点非国内制造和非集团内部的全球维修检测业务,并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此前,外高桥保税区内企业只能从事集团内部的第三方维修。
而上海建立这样的“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也相当明显,浦东拥有港口和国际机场,对于发展外贸、金融业务来说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即将开园营业的迪士尼乐园,将进一步推动消费。
不过,国家对自贸区的审批格外谨慎,其主要考虑的因素就在于政策开放程度的把控上。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建设自贸区是好事,经济利益也是明确的,但是随着开放度的进一步加大,如何监管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因此自贸区的建立,一定要配套相当完全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建立自贸区的消息传出,外界普遍认为将对香港的经济中心地位产生冲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则认为这样的情况不太会产生,“上海这个试验区的面积只有28平方公里,香港有1095平方公里,整个行政区可以被看做一个大的自由经济体。中国经济规模如此之大,需要有不同区域的经济中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