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王家卫

作者:田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5-10 23:26:00

摘要:上周,导演王家卫由“骑士”荣升为“司令”,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荣誉司令勋章”,以表彰他在电影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上周,导演王家卫由“骑士”荣升为“司令”,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荣誉司令勋章”,以表彰他在电影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梁朝伟、张震到场祝贺。星光熠熠,好不热闹。
     这是王家卫第二次获得“法国文化艺术勋章”,2006年他获得过“文化艺术骑士勋章”,“骑士”跨越“军官”直接升任“司令”,对他来说意义自不平凡,虽然这只是“荣誉受勋”没有物质奖励,它却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法国每年要在世界各国颁出上万枚勋章,以表彰那些在人文、艺术、自然等各个领域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全球据说佩戴法国勋章的总人数达十几万。即便如此,法国勋章仍被看做殊荣,因为它是特殊价值的体现。
    当年拿破仑设立“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以取代旧王朝的封爵制度,曾被人讥笑为给小孩子发玩具,但拿破仑相信它的魔力,因为荣誉感是人类的一种元情感,如何激发这种普遍的情感当考验这种制度能否为出身低微的士兵提供上升通道,而拿破仑正是凭借这枚勋章完成了人心的征服。
    1963年,戴高乐重启勋章奖励机制,作为法国政府的国家级最高荣誉,颁发勋章的对象不止法国人,也包括外国公民,这种荣誉认证很快就在全球获得赞赏,并被看成是法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贾樟柯在获得“骑士勋章”时说,所谓骑士应该是一种战斗精神,既不屈服于权力,也不献媚于大众,因为唯一能够引导我们的应该是公平与自由的精神。
    正是对这一人类高贵精神的维护,法国“荣誉勋章”才没有贬值,而是激发起更多人对法国精神和生活的向往,不能不说是他们的文化策略,即便是在法国经济不景气的近些年,法国政府也没有停止对艺术的支助和对自由创作的尊重,这些获奖的艺术家说起法国文化总是充满着敬意。
    不过,也有例外,钱钟书当年就拒绝过法国的“荣誉勋章”,不知是他的“清高”还是当年的自保,除此之外中国的文化名流巴金、林怀民、侯孝贤等都没有拒绝过这份荣耀。
    获得“勋章中的最高荣誉司令勋章”,王家卫认为这是法国人对他电影的肯定。
    法国一直都对王家卫的电影青睐有加,王家卫的《春光乍泄》曾获戛纳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获得过凯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一代宗师》同样得到法国电影人的肯定,他们认为王家卫对艺术电影的坚持就是受法国电影影响,他们都有一种对美和优雅的肯定。
    王家卫喜欢戴墨镜,颇有大将之风,这在以名利场著称的影视界是个例外,而他“无剧本”的拍摄风格和艺术家的随意做派也颇合喜欢“自由”的法国人口味,但在以消费主导市场的好莱坞工业化电影模式中,王家卫就有些尴尬了。
    但王家卫不是士兵也不是骑士,他是天生的将军,可以自己驾驭电影和左右电影的趣味,他在上个月香港大学的电影美学讲演中,再次提到自己为何执着于武侠和武侠电影,尤其是《一代宗师》,因为他体现了女人的美和男人的优雅,这是独有的一份东方韵味,遗憾的是中国人这种美已经在逐渐丧失。
    不过,从王家卫和梁朝伟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范”,一种浸透在骨子里的忧郁,这种忧郁不是自闭,而是一种文化的悲悯,梁朝伟被看做是王家卫的“御用演员”,只因为梁朝伟能捕捉到王家卫的人物特色,他总是能深入角色,去展现时代的脆弱和忧伤。
    笔者在电影发布会多次与梁朝伟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他其实并不像银幕上那样“高大”,而是瘦弱和腼腆,不善言辞,这样的人天生是属于舞台的,当他一旦入戏,就会很深,梁朝伟在拍《一代宗师》时多次受伤,但他却拒绝替身演员,可见他与王家卫在艺术上都是较真的人,而其他只想通过演戏创富的人早会吓跑,所以王家卫被戏称为“魔鬼导演”。
    导演的残忍换来的是观众的高级精神享受,而不残忍的导演换来的是观众的娱乐,孰是孰非有待时间去检验。

(作者为艺评家、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