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家禽养殖畸形产业链

作者:葛爱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5-09 00:11:00

摘要:“速成鸡”事件危机尚未消除,一场H7N9禽流感,再次将国内的家禽养殖业打入“寒冬”。

家禽养殖畸形产业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葛爱峰  郑州、鹤壁、新乡报道
    “速成鸡”事件危机尚未消除,一场H7N9禽流感,再次将国内的家禽养殖业打入“寒冬”。然而在这场风波中,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并非大型养殖企业,而是处于家禽养殖业链条末端的养殖户们。
    总部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河南大用(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大用”),是中国最大的白羽肉鸡生产企业之一,但其号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民养殖的贷款难、风险高、效益差三大顽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却受到养殖户们的质疑。
    “养殖户赚钱,大用公司赚钱,养殖户赔钱,大用公司照样赚钱。”河南新乡某养鸡场经营者赵华(化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养殖户们看来,河南大用“公司 农户”的模式,实质上是将高风险转嫁给了与其合作的农民养殖户及代理商们。而更可怕的是,农民养殖户和代理商为了进一步转嫁风险,放任大量“速成鸡”甚至死鸡流入市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被指强势转嫁风险 
    在我国,肉鸡产业的生产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产业链一体化自养模式,另一种是“公司 农户”的合同养殖模式。尽管众多肉鸡生产企业对外宣称自己涉足产业链一体化自养模式,但在全国来讲,多数肉鸡产业生产模式依然是“基地 农户”模式或“基地 农户”模式的变种。河南大用的“合同鸡”便是如此。
    “合同鸡”是指养殖农户与大用集团或者其代理商签约,由河南大用提供种鸡、饲料、疫苗、药品,农户负责场地、水电费、劳动力等投资,将鸡苗养殖成鸡,并由河南大用定标准、定价回收。
    赵华是河南大用的合同养殖户之一,他告诉记者说,如果与河南大用合作,均需要现金购买鸡苗、饲料及药物,在购买鸡苗、饲料及药物过程中,河南大用已将其利润赚取。
    记者从养殖户提供的一份河南大用《肉鸡饲养收购合同》中看到,合同规定河南大用所提供的雏鸡、饲料均为现金结算。为确保毛鸡全额回收,河南大用还将收取保证金,于成鸡收回后退回。
    “我们能把养鸡场建起来,就已非常不容易,大用公司的鸡苗、饲料、兽药都是现金结算,保证金也高,根本没有办法直接与其合作。”赵华表示,由于没有资金,养殖户们只能与河南大用代理商合作。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河南大用合同中的雏鸡、饲料价格,与同时期市场价格相比,均高出了不少。
    “在没有疫情的正常情况下,河南大用合同雏鸡价与市场雏鸡价相比要高出约一块钱;饲料价格约比市场价格高出数百元。”赵华说。
    “河南大用在高价的种苗、饲料、疫苗价格上已完成获利,至于鸡农是否赚钱,既要看天色,看运气,更要看大厂收购价格的脸色。”河南一家禽、畜养殖设备承销商秦某表示。
    在强势的大企业面前,除了将风险转嫁给弱势的养殖农户外,代理商们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
    “大用公司目前欠我600多万,鸡卖给他们,却没给我钱,只能拿着这个在大用公司可以抵账的资金单,再去购买大用公司的鸡苗、饲料、药物来用,如果不买,公司每次结算时只付我20%的款,每月打款一到两次。”一位与河南大用合作的代理商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河南大用特殊的借款模式,他的钱至今也无法结清。
“速成鸡”的秘密
    河南大用和代理商、养殖户之间无法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面对各种利益诱惑,致使河南大用的监管措施变成了“灯下黑”,这也是导致国内养殖行业“速成鸡”、“药鸡门”等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养殖户们与河南大用直接合作,需要现金购买鸡苗、饲料、药物,并且需要交纳保证金;而与河南大用代理商合作,代理商就会“垫资”,把鸡苗、饲料、药物赊给他们,他们也可以少交一部分保证金。
    代理商则会从鸡苗、饲料、药物中赚取差价,比如饲料,代理商可以在每吨饲料中赚取约50元的利润。而在代理商与养殖户间合作的过程中,最大的玄机则在养鸡所需要的药物上。
    “因为大用只给每只鸡苗配发4毛钱的药物,实际养殖中是不够用的,我们养鸡场每只鸡正常用药就要1.5元,鸡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2到3元的药物。”多年从事养鸡专业的养殖户向记者表示,一般每个代理商手中,都会有十几个厂家的药物,有的还是一些主要药物的区域总代理。
    实际养殖过程中这些“额外”的药物,则成为代理商们赚取更大利益的主要来源,也成为食品安全中潜伏的重要隐患。
    “一般情况下,代理商让我们给鸡用的药物很多,用药量都大,使鸡的生长都是满负荷运转的,每只鸡40天足够出栏。”对于养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疾病和疫情,赵华说:“没有检测过,一般是看鸡对哪种药物比较敏感,就用什么药物。”
    从速生鸡事件后,每个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均特别谨慎,药残控制要求也非常严格。但不少养殖户却表示,就是再严,还是有很多种药物可以用。
    那么“药鸡”是如何通过河南大用检测关的呢,养殖户给了记者一个惊人的答案。
    “一般在大群鸡生长到20多天以后,我们就从场里逮出来几只鸡,这些鸡只吃饲料和喝水,不用任何药物。”一位不具姓名的养殖户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些经过“特殊照顾”的肉鸡,则是为河南大用送检时准备的。
    上述养殖户给记者拿出一盒名为“倍乐健”的药物,他告诉记者:“这个药给鸡用了之后效果特别好,之前用的一些干扰素,公司都检测不出来。”至于这盒名为“倍乐健”的药物是否属于违禁药物,这位养殖户则解释说,“这个是代理商卖给我的。”
    一位养殖户甚至对本报记者表示:“即便鸡病死了也没事,因为死鸡照样有人要。”鸡贱伤农,为了生存,养殖户们不惜铤而走险。
自养模式难发展
    养殖户和代理商一致认为,肉鸡养殖业最大的风险即是规模化生产,密度越高、存活率越低。因此企业在发展产业链一体化自养模式过程中,大规模推进规模化养殖,投资成本和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河南大用鹤壁基地总经办主任王士亮曾告诉本报记者:“放养模式在大用公司已退出主流,占鹤壁基地供给量不足三分之一,焦作还有一部分,而周口基地全部是自养模式,毕竟自养模式更可控、更安全。”
    “一般我们控制的存活率在98%,但是有的达不到,参差不齐。”王士亮表示,河南大用对自养场的绩效考核,在存活率、料肉比、出肉率方面等有着严格的考核指标。
    王士亮坦言,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自养模式对企业的资金、土地获得、用工都有压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因肉鸡出口的药残检验等标准非常严格,河南大用自营养殖产品基本用于出口,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国内的肉鸡产品检验标准一般都低于出口的国际标准,河南大用国内销售的产品多为放养的合同鸡。”
    “大用虽然有自己的养殖场,但赚钱主要靠放养模式,孵化、饲料、药物,公司永远是赚钱的,而屠宰多数是赔钱的。”与河南大用合作十多年的代理商向记者表示,河南大用周口基地全是自养模式,但据他了解目前是亏损的。
    东方证券研究员陈振志认为,我国合同养殖模式仍处于粗放式阶段,在公司和养殖户之间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方面的安排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提高整个模式运作的稳定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随后记者在位于河南郑州的河南大用集团总裁办,见到该集团总裁办主任王海龙。王海龙拒绝了本报记者的口头采访,表示“需要发提纲给总部,让总部相关人员做出回应”。
    记者随即将发出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河南大用对相关问题的正面答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