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北京银行“金控”补子

作者:陶盈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20 23:15:00

摘要: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正式成立,这意味着在时隔五年后,国内商业银行系基金公司正式破冰,这也成为城商行布局金控的重要一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仅仅时隔一月,银行系基金扩容的消息就得到了印证。
    3月15日,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正式成立,这意味着在时隔五年后,国内商业银行系基金公司正式破冰,这也成为城商行布局金控的重要一步。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进一步扩大发展,就要寻求更大的业务范围,而这就必须致力于获得更多的金融牌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基金、信托等,使得各机构产生更深层的关系。”而基金牌照的获得,显然能够为亟待成长中的城商行布下金融大局中的重要一棋。
北京银行先行
    不是兴业银行,不是南京银行,而是此前悄无声息的北京银行,这多少让人感觉有些意外。
    因为早在1月23日,南京银行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建立建邺基金管理公司(暂定公司名),注册资本拟为2亿元人民币。随后,兴业银行2月宣布,该公司董事会同意其与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就在外界依然猜测何时放行第三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之际,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就已经正式宣告成立了,用北京银行相关人士的话来说:“虽然我们已经筹备了五年时间,但能这么快获批,我们也没想到。”
    3月15日,北京银行与加拿大丰业银行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京举行了三方签约仪式,宣告成立中加基金,注册资金为3亿元。这也是北京银行继在银行业中率先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后再次拔得头筹,成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试点中第一家获批成立基金公司的银行。
    此前,北京银行从2008年起就开始筹备基金公司,并与加拿大丰业银行签署了相关协议。
    事实上,在今年3月4日获得银监会批准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并非北京银行一家,还有兴业银行。只不过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还在等待证监会的审核,而另几家银行也在积极筹备有关事宜。
    对于北京银行能够顺利成为首家城商行系基金公司,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北京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华夏时报》记者也注意到,一方面,北京银行目前的网点已经超过了240家,具有广泛的网络渠道,有利于基金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固定收益产品的经验,其外方的股东的银行背景,进一步丰富了财富管理经验。
    郭田勇对此就指出,基金公司并不是盲目追求大规模就一定好,“中小银行做基金公司也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能够根据自己的客户需求推出合适的基金产品。而北京银行近千万的对公和个人客户自然成为了中加基金的重要目标客户。
    不过,在询问何时能够正式开门迎客时,北京银行相关人士也坦言,目前尚在组建的初期,主要进行人员的配置,具体到产品的推出还要等待一些时日。
    记者也注意到,除了刚刚获批的中加基金管理公司外,目前国内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已有8家,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而北京银行开启的这一轮城商行系基金公司扩容,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银行系基金公司已经从国有银行扩展到城商行。
    这也标志着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从此又多了一个新的竞争群体——城商行。
城商行转型忙
    事实上,对于基金破冰,诸多城商行早已等待了许久——其中,北京银行从2008年就开始筹备基金公司,而兴业银行则是2008年申请设立失败后又再度申请的。
    显然,城商行的迫切心情充分表明了他们对于基金牌照的渴望。“银行设立基金公司,一方面可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基金公司拥有投资的全牌照,能够帮助银行开展利润较高、成长性较好的金融产品和业务。”郭田勇表示。
    而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直言,设立基金公司有利于北京银行转型发展,“因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及金融脱媒的加剧,商业银行的转型压力与日俱增,”闫冰竹说,“而设立基金公司则能够促进北京银行业务多元化,收入多样化, 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强综合化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由传统银行向现代化银行的转型。”
    除此之外,由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体量都比较大,在为资本市场输入更多资金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优化市场结构,改变目前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状况,推动资本市场加速进入机构投资者时代。
    事实上,争抢基金牌照,除了能够有利于城商行的转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为将来的金控布局。
    闫冰竹就坦言,从未来的金融生态看,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是面对现实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国内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模式主要是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资金规模、网点数量、客户信赖度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等方面,拥有其他金融机构无法超越的优势,所以,金控模式在开展综合经营时,可以进一步突出主业和核心竞争力。借助于资本实力、网点规模的优势实现对非核心业务子公司的控制和影响。”
    在他看来,综合经营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主要路径,要提升中间业务,就需要调整业务结构,以多渠道、多元化的经营来改变盈利模式。
    不过尽管如此,在金控路上,城商行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仅以基金公司为例,与国有银行相比,城商行系基金公司前期必然会遭遇到网点少的忧虑,以及人才的匮乏,另外,由于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行业管理经验不足,其经营观念也需要进一步转变。
    更重要的是,银行系基金公司除了要面临一般基金公司的风险外,还要防止基金公司和母行之间的风险传递和扩散。对此,北京银行表示,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隔离机制,制定了风险防火墙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要求,有效管理集团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