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 请绕行三类风险
摘要:持续繁荣了 5 年,信托规模超过 7 万亿,整个信托行业在急速扩张后,信托产品发行的质量也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情况。
文 | 李崇磊
持续繁荣了 5 年,信托规模超过 7 万亿,整个信托行业在急速扩张后,信托产品发行的质量也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情况。
“一个牌照至少值 40 亿元,谈不上关门倒闭,但确实有几家公司 2012 年不太顺。”某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这样对 CM 记者说。
经过 2011 年的高速增长,2012 年信托行业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末,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已超过 7 万亿,创历史新高。与 2007 年新“两规”出台时的 0.95 万亿规模相比,5 年间增长逾 7倍。不过,风险也如影随形。
2012 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有多款信托产品被曝出兑付风险,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已经出现了信托资产公开拍卖的个案。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师李旸表示:“在诸多产品暴露兑付风险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信托行业在短时期内急速扩张背后显现出的风险。”
中融信托前车可鉴,曾经的过度扩张,带来的是不堪重负的现在。未来,还有哪些信托公司值得警惕呢?
警惕三类风险
CM 记者经多方调查后,发现有三类公司风险极高。
首先是单一信托产品占比过高的公司。信托公司如果过度依赖于某类产品,一旦该类产品出现系统风险,信托公司就难以安身立命。安信信托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房地产信托是目前出现兑付危机最多的信托产品,而安信信托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占比大幅上升,从 2010 年 68.75%上升至 2012 年 100%。
除了产品单一外,还有一些公司的危机源自公司内部的混乱管理。普益财富统计,2012 年上半年曝出问题的信托产品,竟然有三分之一是由吉林信托发行。
还有一些信托公司虽然 2012 年发展良好,但是由于自身规模太小,让人怀疑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旦行业环境发生变化,腰杆不够硬的公司必定率先出局。
人们关注信托,期盼这个最具活力的行业能健康发展。我们发出盛世危言,只为提醒大家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际不忘居安思危。
【吉林信托】雇佣掮客拉项目 产品频出状况
【风险指数】★★★★★
吉林信托是吉林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金融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信托业务外,吉林信托还控股天治基金、天富期货经纪,参股东北证券、亚泰集团、吉电股份、辽源得亨等上市公司。
作为一家由吉林省财政厅绝对控股的金融机构,吉林信托的行事风格却有几分草莽气息。据知情人士透露,出于拓展业务需要,吉林信托经理大量与“中间人”合作,让其为自己拉项目,事成后向“中间人”支付佣金,或由“中间人”向融资方收取财务顾问费,金融掮客由此产生。
2012 年 5 月 28 日,吉林警方向外界披露,吉林信托涉及一桩 1.5 亿元的骗贷案。在 2012 年 3 月打击经济犯罪的“破案会战”中,长春市公安局破获此案。
警方披露,2011 年 12 月,戴某为偿还李某、陈某等人的 1.2 亿元欠款,编造项目、利用伪造的财务资料,在周某、高某、于某、徐某 4 人的帮助下,从吉林信托骗取贷款 1.5 亿元。
将风控作为生命线的信托公司居然被人骗贷,吉林信托可谓滑天下之大稽。一个成熟的信托经理,手上是从来不缺项目,而吉林信托的信托经理之所以要利用金融掮客来拉项目,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融资活动背后的利益分成。
据了解,信托经理通过金融掮客找到的融资项目,一般由信托公司或融资方以顾问费形式付给中间人1%~3% 的费用,而这笔费用的一部分可能通过中间人转到信托经理的手中。对信托经理来说,做这么一单,拿到的不仅仅是做成项目的业务提成,还可以和中间人分享佣金分成。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利益链条,信托经理冒天下之大不韪,果断通过中间人介绍的项目公司,这样的纵容也使得金融掮客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在信贷收紧的背景下,不少公司和个人打着投资顾问的旗号,充当项目池和资金池对接的桥梁。
于是,失控的吉林信托在 2012 年屡出状况。成立不到两年的“雅盈堂艺术品收益权信托”,因融资方雅盈堂实际控制人被拘留而夭折。在“松花江 78 号南山建材”项目遭遇骗贷的消息被披露之前,“吉信 - 南京联强”项目因为融资方失去偿还能力,导致无法兑付,直至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盘,危机才告解除。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吉林信托的国资背景虽然没有提高其判断风险的能力,但是却在危机爆发后为其提供了充分的“保护”。如此频繁地出现问题,当地的监管部门却认为几次事故都有“特例”因素,不代表其公司运营中存在重大问题。
不过吉林信托似乎也进行了内部的整顿,根据 Wind统计数据,此前频发产品的吉林信托在 2012 年偃旗息鼓,近半年时间内一款新产品都没有发行。
【安信信托】融资方跑路 火速卖地保兑付
【风险指数】★★★★
谁都知道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后果,不信邪的安信信托这回终于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安信信托 2011 年发行的规模总计 4 亿元的贷款信托、温州“泰宇花苑”项目开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遭遇重挫,融资方在 2012 年 7 月份,提出了预售账户中的 4亿元后卷款潜逃。
当地政府和安信信托沟通,希望安信信托能够无息接盘进行资产重组续建,但遭到了安信信托方面的拒绝,安信表示仍然希望该项目能够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安信信托内部人士认为,这个惨遭融资方跑路的项目从前期的尽职调查、成立产品、运行管理,到后期的处理,都是没有问题的,至少“这个项目如期兑付没有问题”。
按照该信托产品的合同,应该在 2013 年 4 月兑付,预期收益率在 10%。
安信信托认为,该项目尽管现金被卷走,但是土地地段很好,并未贬值,再加上抵押率不足三成,4 栋大楼也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所以即便走司法程序,让该项目公司破产清算,安信信托仍有信心收回本金和利息,今年 4 月如期完成信托产品兑付。
除了产品如期兑付存疑,近期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一事也宣告流产。这段持续发酵了六年的“绯闻”,最终以双方分手告终。
更让安信信托头疼的是,因为不满重组失败,安信信托的中小股东委托律师致函,认为安信信托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历时六年却未取得任何成果,也未有任何人对此承担责任,希望公司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相关信息。
委托律师严义明认为,依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安信信托有义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前述信息,委托人作为股东也有权利要求公司履行前述义务。
【西藏信托】走捷径拒婚招商银行 小公司难抵大风险
【风险指数】★★★★
西藏信托注册资金 3 亿,是注册资金最小的信托公司,3 亿也是银监会规定的信托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限度。
由于规模太小,西藏信托 2010 年前只发行了一款集合信托产品,信托报酬率仅为 0.12%。2010 年 9 月,西藏信托重生。他们“换发了新的金融许可证,正式重新开展信托业务”。 在西藏信托的“公司大事记”的第一项中,这一项排在榜首。西藏信托以此告别 2002 年重新登记以来错过的 8 年。
这块信托牌照给西藏信托带来了新生,战略转型随之展开。西藏信托将经营总部迁至北京,并在上海、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随着区域的扩张,信托产品也在同步发行。
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净资产规模并不雄厚的西藏信托已发行集合信托产品近 40 款。在大多数信托公司还在依靠发产品挣钱的时候,西藏信托已经尝试“走捷径”:以 3 亿元的注册资本与保利地产组建 25 亿元地产基金,募集 30亿元参与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的重组;在其他所有信托公司都受制于新开信托证券账户时,它却在 2011年以来连发 9 只阳光私募产品。
如此激进的运作风格让不少觊觎信托牌照的战略投资者看到了机会。招商银行在 5 年前就和自治区方面就收购西藏信托一事开始洽谈,“招银国际信托”一度呼之欲出,然而在 2010 年西藏信托获得新的金融牌照后,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西藏信托已不急于寻找重组方了。
不过净资产规模太小始终是西藏信托最大的隐患,以西藏信托的“小身板”,很难经受住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是重大项目损失。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