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亚行行长:日本臆想之争?

作者:梁婷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08 23:38:00

摘要:在日本的眼中,这场银行行长之争或许是真切存在的,背后投射出的是其安全感的逐渐丧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婷婷 北京报道
    2013年2月28日上午,东京,日本众参两院的议院运营委员会理事会上,安倍政府正式提名黑田东彦为日本央行行长人选。
    这是一场波澜不惊的任命。现年69岁的黑田东彦,2005年起担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在此位置上度过7个年头。丰富的国际背景,及其力推的通过货币杠杆解决日本经济滞胀的鲜明主张,都使得他与安倍的经济理念几乎完全合拍。虽然最终的任命还未公布,但黑田东彦的上任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日本央行行长的悬念揭开的同时,却制造了另一个悬念。黑田东彦离任后,移交出的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权杖”,随即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在黑田东彦被提名日本央行行长后,日本政府对于这一职位的空缺问题,表现出高度敏感。
    3月4日,安倍晋三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表示,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下一任应该由日本人担任,并称会迅速推荐一位“能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承担起重任”的最佳人选。日本财务省国际局次长中尾武彦成为日本政府力推的人选。
    与世行组织、IMF主官必须是欧美人的“惯例”一样,亚洲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的8位行长全部来自日本,日本牢牢把控着亚洲开发银行的话语权。
    然而,此次的情况在外界看来,却与以往有所不同,其中猜测和议论的焦点,则是落在中国的身上。
    日本“放风”
    成立于1965年的亚洲开发银行,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赞助建立。成立之初,亚洲开发银行的成员国只有33个。如今成员国已经有67个,其中48个成员国来自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其他则是来自于欧洲和北美洲的非区域成员。
    日本一直占据着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位置,并不是偶然的现象。一方面,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在67个成员国中,日本政府所持股份,占亚洲开发银行所有股份的15.65%,与美国并列为亚洲开发银行持股最多的国家;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1987年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第20届年会上,提出成立日本特别基金,用于对亚洲开发银行成员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该基金的成立和目前的良好运转,促进了亚洲开发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进一步提升了日本在机构内部的地位。
    与之相比,晚于日本近二十年,1986年才加入亚洲开发银行的中国,是组织的一个新成员。
    1986年2月17日,亚州开发银行理事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其成员国。同年3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亚行成员,并在4月举行的理事会第20届年会董事会改选中,成为董事国而获得在董事会中单独的董事席位。
    若“论资排辈”,中国理应不会对亚行权杖构成任何的“威胁”。但迅速积攒的经济实力,使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在67个成员国中,中国拥有了亚洲开发银行所有股份的6.46%,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中国紧随日本和美国,成为了亚洲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
    同时,对于日本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把控亚洲开发银行的状态,外界也有了诟病的声音。诟病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长期把控一个国际金融机构组织的现象是不合理的,成员国应该结束日本人对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垄断”和“世袭”。而羽翼渐丰的中国,也顺理成章地被赋予了最大“期许”。
    对于日本而言,在这块“自留地”上显然容不得任何的“威胁”,尤其是这种“威胁”来自于中国。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2月26日就放出风来:“从现在开始,将不得不举行多种形式的竞选活动,才能让日本取得亚行行长一职。”
    亚行每年4月至5月,会在总部或成员国之间轮流举行年会。今年的年会计划于5月在印度德里召开,日本则迫切希望关于行长的投票能尽快在此之前举行。
    一厢情愿的争夺?
    事实上,对于中国或将挑战日本在亚行的“权威”的猜疑,存在两种迥异的观点。
    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美国执行董事的陈天宗日前称:“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时代或许还没有到来。”他认为,中国尽管已经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的第三大股东,但中国仍然是亚洲开发银行最大的借贷国之一。2011年,中国累计接收了亚洲开发银行259.8亿美元的贷款支持,仅次于印度,是成员国中第二大借款国和最大的私营部门融资客户。
    不过他认为,尽管中国还不足以主持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也应该像当下的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一样,呈现出更为开放的状态。“日本对于亚洲开发银行的治理需要改变。即使下一任行长仍然来自于日本,他的出生背景也应该更为宽广而不仅仅局限于日本财务省。”
    与之相反,美国学者LexRieffel则认为中国应该成为亚洲开发银行的新掌门。
    “日本如果获得成员国对于其提名的人选的支持,它将失去一个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促进亚洲地区合作的机会。”LexRieffel表示,“对于亚洲开发银行的系统性改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国获得这次主持亚洲开发银行的机会。中国的代表能够很好地控制亚洲开发银行,更重要的是,这样能够促使中国成为亚洲和国际金融体系下更加有责任的股东。”
    有相关人士判断,认为中国其实并没有为担任国际金融一把手在做准备。其佐证是,在之前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竞争中,中国都没有对传统的规则提出挑战。
    有消息称,日本官员在莫斯科举行的20国集团财政官员会议的间隙,试探过中国财政部对亚行行长人选的看法,中国暗示了不会争取这一职位,不过这一消息的可靠性很难验证。截至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对这一围绕亚行行长的争论作出官方回应。
    但是中国的“不表态”或许并不能给日本政府紧张的神经松压,在日本的眼中,这场银行行长之争或许是真切存在的,这背后投射出的是其安全感的逐渐丧失。
    或许,最终这只是一场因缺乏安全感而一厢情愿“设想”出的战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