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机构改革
摘要:要通过改革,解决政府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弥补“缺位”,隔断“越位”。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在7日下午的全体会议发言中所说,“能不能抓住当前政府换届的改革时间窗口,以政府改革为切入点实现全面改革的突破,全社会有着很大的期待。”
相比历次机构改革方案,即将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首次增加了“职能转变”四个字,这一方案先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这已是1949年以来第七次机构改革。如今,新一轮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将拉开序幕。
全国政协委员、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5日在两会期间坦言,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就是下放权力。“如果政府管得少了,才能管得好。”
厘清政府的边界
“我看今年的预算中,交通运输支出仅比去年多了不到4个亿,财政是不是没有将对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给予的补贴考虑进去?”3月6日下午,政协经济界别34组的讨论中,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把问题抛给了在场的财政部和交通部的两位副部长。
之所以提出这个疑问,是因为杨凯生担心在没有补偿的情况下,利益受损的高速公路企业会以此为借口拖延甚至拒绝还贷。
随后,在场的不少委员纷纷加入讨论,有委员指出,事实上高速公路近年来之所以取得很大的发展,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高速公路收费机制密切相关。
杨凯生指出,在这一机制下企业和资金才大量进入,在投资主体不完全是政府财政的情况下,政府却推出了高速公路收费的优惠政策,实际上是有违契约精神和法制精神,甚至违背了当时的合同,至此这一问题引申到了政府管理的边界问题上。
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搞清楚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那些不该做的就不要做,可交给民间和社会组织去做;真正把管理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
3月7日上午,工商联界别联组讨论中,更多企业老板的提问直指审批和准入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在小组讨论会上表示,他想做一个财务公司,申请材料写好后,当地的相关部门却表示不接收材料,理由是没有相关部门领导的批示就不能接受。还有一个例子是,新华联想联合其他民营企业成立一家寿险公司,但是申请了好几年,至今仍没有批下来。有关部门给他的反馈是,如果加入两家国有企业就可以审批。
以此为例,傅军对在场的发改委、商务部、银监会等部委领导表示,希望可以放宽一些领域的审批条件。
因此,在王秦丰看来,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是下放权力。他认为,好多事情还是需要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能一有事情就找政府。“如果政府管得少了,才能管得好。”
“政企分开就是向企业下放权力,政事分开就是向事业单位下放权力,政社分开就是向社会下放权力,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王秦丰进一步解释道。
迟福林也在全体会议发言时指出,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不到位,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比较突出。
“因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所产生的消极腐败问题,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迟福林强调,为此要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两个突出问题:行政审批和行政垄断。
减少多头管理
王秦丰认为,政府机构改革还需理顺政府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两者之间事权、财权等关系;其次,就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少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人员也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办事不方便。每一项工作都牵涉好多部门,办起事情来环节多、公章多。
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小组发言中就指出,很多问题由于涉及到部门利益很难解决,“有的事情一个部门的处级干部观点不同都很难解决。”他说。
对此,其他委员代表也表示赞同。审计法就是一个例子,就是因为一个部门一句话不同意,从2007年开始搞,到2010年才完成。王秦丰表示,“以后应尽可能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去做,如果必须涉及多个部门,也要以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这一次是第7次,机构改革本质是政府管理体制应由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这也是本届两会上备受瞩目的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全国政协委员、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次大部制改革,工商总局的职能会有所调整,主要是实现了一件事情归一个部门主管。
在当前制度下,企业在申请工商注册时需要提交多个部门的证明材料,手续较为繁琐,程序较长,周伯华透露两会后工商登记制度将要进行改革。新制度如批准实施,办企业门槛更低、大门更宽,手续会大大地精简,将极大地促进全民创业。
而对于多头管理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工商局、金融办、银监局、人民银行好像都在管,小额贷款公司现在的身份有点不伦不类。
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次改革基本还是遵循问题导向,主要瞄准政府管理及权力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改革调整,其中包括部门职能交叉,关系不顺,政府权力过大,对市场和社会干预过多等症结。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银监局局长高飞表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还是问题的核心。要通过改革,解决政府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弥补“缺位”,隔断“越位”,纠正“错位”。
迟福林在发言中强调,要以政府向社会放权为重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特别是面对着社会利益主体与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政府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向社会公益组织放权,加快官办社会组织、传统事业机构的“去行政化”改革。
而作为大部制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势必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焦点。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庆钰认为,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合并“同类项”,重在理顺关系、有效衔接,确保责任明晰、运行通畅,这也是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接受采访时则指出,大部制不在于机构的撤立而在于职能转换,就是要按政府工作报告里提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把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尽可能地交给社会去办。“大部制不是板块的拼接,而是有机地融合,要把相近的职能资源组合在一起,让宝贵的行政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就避免、消除、减少职能重叠、交叉或脱空。”他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