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顺世论
摘要:顺世论似乎变成了遗址,但它的唯物主义则还要再延续很长的时间,甚至改头换面地以数论身份出现。
说顺世论是一座遗址,因为已经没有顺世论任何原典保存下来,作为印度三大无神论宗教之一(另外两个是佛教与耆那教),顺世论已经在历史的烟尘后面破碎、消匿,只留下蛛丝马迹。
人们谈论顺世论,更多的是根据它的论敌(比如商羯罗)的观点,就像渥德尔在《印度佛教史》中所说的,“这种哲学为我们所知不幸只是通过敌对派的著作。”学者加布明显地指出,关于顺世论,“我们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摄一切见论》的第一章。”而摩达婆在《摄一切见论》这本中世纪印度哲学纲要中,并不太关心顺世论者所主张的是什么,相反,他倒是更有兴趣假设他是一个顺世论派,他会说什么,怎么说。于是乎,后者学者对顺世论的猜测就如同一场猜谜比赛。更为荒诞的是,里斯·戴维斯甚至根据佛教资料断言顺世论压根儿从未存在过。而在这些莫衷一是的论说中,对顺世论的一般看法是:这是一种粗鄙的关于享乐的以物质为第一性的现量知识,不关心最高人生价值,就连博学的渥德尔在那本有名的《印度佛教史》中亦这样认为,就算是吠檀多学派代表性人物拉达克里希南在《印度哲学史》中,对顺世论也是误解重重。
恰托巴底亚耶却荡开一步,从人类学的角度与方法去进入顺世论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虽然不乏猜测性,但似乎这座遗址的模样也被大致地从枝蔓和尘土之下揭露出来。
恰托巴底亚耶首先采取的是比较研究法,从《唱赞奥义书》中群犬围坐而歌的这一个场面入手,通过图腾分析与原始诗歌探求,将歌犬中的细节与现存的部落中的情况作比较(这里可以看出他深厚的人类学功底),得出以现在原始民族的一般知识为借鉴可以理解古代文献的研究原则,接下来,基于印度各部落发展的不平衡与部落残存,他深入地研究了部落社会,将部落社会的种族组织、农村公社、种姓制度、习惯法提出来,作为下一步论说的基础。我们看到,在母系社会的背景之下,农业是妇女的发明和拥有,所有的农业巫术都从女性起源,这一母权社会是顺世论的背景。
需要说明的是,恰托巴底亚耶将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学说为奉行的圭臬,从而忽略了哲学自身也会变化的内因,通篇没有提到顺世论变化的“自性”,于是我们只看到是生产力决定了一切,这一切与文化因素无关。汤姆森的《埃斯库罗斯与雅典》以及《古希腊社会研究》对他对文献的态度也有重要影响,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也隐隐约约地显现。
在母系社会中,恰托巴底亚耶发现了密教。现在谈起密教,很多人立马会想到佛教的金刚乘,或者印度教的性力教派与毗湿奴密宗,津津乐道于密宗女行的淫欲。事实并不是这样,密教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带着浓厚的巫术成分。因为密教起源于妇女们发明的农业巫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巫术本身是唯物性质的,它不是唯心主义,它是主动地控制现实与自然的幻觉,作为生产的主要辅助技术。女行是这些巫术中的一种(也许它开始具有了一点宗教的性质):丰产巫术,或者说目的是丰产的顺势巫术。在这种巫术作为土壤的背景下,阴性法则成为最高法则,男性若试图加入女性们的巫术世界,必须通过阉割或打扮成妇女以取悦最高阴性法则,这些祭司的实质是通过贯妙轮法,训练将自己的基本人格和意识转变为女性(带有女阴崇拜性质的瑜伽从这里开始)。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密教或顺世论为什么会沉浸于五摩(酒、肉、鱼、炒面、性交),因为这五摩本身是部落社会进行仪式不可缺少的因素,至今在中国黔南仍然这样,只不过在黔南性被压制住了。酒的作用是通灵与压抑死亡催生生命,肉与炒面作为食物,性交作为引诱性质的巫术(这里可以看到古代集体社会的影子)。在这种社会背景中,唯身观成为必然,阴性法则成为最高的存在,宇宙起源与人的起源一样,通过阴与阳相交的方式出现。应该纠正的是,并不是密教吸取佛教与印度教的因素成为密宗,而是佛教与印度教在衰落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不得不加入了许多民众性质的仪式与思想,这一点只要我们纵观大乘佛教七世纪在印度的衰落就知道了。而密教之所以被别的宗教看中,就因为它的信徒都是最下层的农业、手工业的劳动者。虽然密教以知识、现世生活为伦理观,以现量与比量作为认识论,但它并不关心来世,拒绝最高人格化的神,它是唯物主义的。
中国的道教与印度的密教惊人的相似,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字与文化》中论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认为密教是从中国传出去的,这一点则过于武断。顺世论是吠陀征服者之外的非雅利安原住民的知识,而这些原住民恰恰就是密教教徒。我们不得不承认,顺世论就是密教,或者说它就是密教的信仰与实践仪式的称谓。古代的以吠檀多为主的论敌一定看到这一点,以致于他们在批驳异教的时候,提了密教便不提顺世论。
而顺世论的发展就是原始数论、数论。密教似乎没有什么典籍留存下来,毗迦罗作为顺世论的创立者只是一个哲学神话,同样数论的典籍也不可靠,但恰托巴底亚耶通过考察数论的背景与比较它与密教的异同,还是大概轮廓地复原了原始数论。原始数论是顺世论哲学进一步清楚明白的复述。数论作为印度六大正统哲学(数论、胜论、正理、瑜伽、弥曼差、吠檀多)之一,因为它后来在自在黑的《数论颂》(汉译《金七十论》)那里被加入了唯心主义的灵魂成分,这一次可以看做是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一次胜利。
顺世论的衰落因为部落社会的崩溃,在畜牧业的二级阶段也就是农业的三级阶段,生产力得到加强,更多的剩余价值出现,然后出现种姓分化、出现新兴的国家,社会处于大变动时期,一切以部落社会为背景的学说迅速衰亡,因为它们失去了集体生产生活的水草,失去了需要在这些城池中休养的人们。
后来,顺世论似乎变成了遗址,但它的唯物主义则还要再延续很长的时间,甚至改头换面地以数论身份出现,不过,在严格意义上的数论那里,它已经不再是唯物主义性质了。 (作者系诗人、文化学者)
人们谈论顺世论,更多的是根据它的论敌(比如商羯罗)的观点,就像渥德尔在《印度佛教史》中所说的,“这种哲学为我们所知不幸只是通过敌对派的著作。”学者加布明显地指出,关于顺世论,“我们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摄一切见论》的第一章。”而摩达婆在《摄一切见论》这本中世纪印度哲学纲要中,并不太关心顺世论者所主张的是什么,相反,他倒是更有兴趣假设他是一个顺世论派,他会说什么,怎么说。于是乎,后者学者对顺世论的猜测就如同一场猜谜比赛。更为荒诞的是,里斯·戴维斯甚至根据佛教资料断言顺世论压根儿从未存在过。而在这些莫衷一是的论说中,对顺世论的一般看法是:这是一种粗鄙的关于享乐的以物质为第一性的现量知识,不关心最高人生价值,就连博学的渥德尔在那本有名的《印度佛教史》中亦这样认为,就算是吠檀多学派代表性人物拉达克里希南在《印度哲学史》中,对顺世论也是误解重重。
恰托巴底亚耶却荡开一步,从人类学的角度与方法去进入顺世论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虽然不乏猜测性,但似乎这座遗址的模样也被大致地从枝蔓和尘土之下揭露出来。
恰托巴底亚耶首先采取的是比较研究法,从《唱赞奥义书》中群犬围坐而歌的这一个场面入手,通过图腾分析与原始诗歌探求,将歌犬中的细节与现存的部落中的情况作比较(这里可以看出他深厚的人类学功底),得出以现在原始民族的一般知识为借鉴可以理解古代文献的研究原则,接下来,基于印度各部落发展的不平衡与部落残存,他深入地研究了部落社会,将部落社会的种族组织、农村公社、种姓制度、习惯法提出来,作为下一步论说的基础。我们看到,在母系社会的背景之下,农业是妇女的发明和拥有,所有的农业巫术都从女性起源,这一母权社会是顺世论的背景。
需要说明的是,恰托巴底亚耶将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学说为奉行的圭臬,从而忽略了哲学自身也会变化的内因,通篇没有提到顺世论变化的“自性”,于是我们只看到是生产力决定了一切,这一切与文化因素无关。汤姆森的《埃斯库罗斯与雅典》以及《古希腊社会研究》对他对文献的态度也有重要影响,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也隐隐约约地显现。
在母系社会中,恰托巴底亚耶发现了密教。现在谈起密教,很多人立马会想到佛教的金刚乘,或者印度教的性力教派与毗湿奴密宗,津津乐道于密宗女行的淫欲。事实并不是这样,密教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带着浓厚的巫术成分。因为密教起源于妇女们发明的农业巫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巫术本身是唯物性质的,它不是唯心主义,它是主动地控制现实与自然的幻觉,作为生产的主要辅助技术。女行是这些巫术中的一种(也许它开始具有了一点宗教的性质):丰产巫术,或者说目的是丰产的顺势巫术。在这种巫术作为土壤的背景下,阴性法则成为最高法则,男性若试图加入女性们的巫术世界,必须通过阉割或打扮成妇女以取悦最高阴性法则,这些祭司的实质是通过贯妙轮法,训练将自己的基本人格和意识转变为女性(带有女阴崇拜性质的瑜伽从这里开始)。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密教或顺世论为什么会沉浸于五摩(酒、肉、鱼、炒面、性交),因为这五摩本身是部落社会进行仪式不可缺少的因素,至今在中国黔南仍然这样,只不过在黔南性被压制住了。酒的作用是通灵与压抑死亡催生生命,肉与炒面作为食物,性交作为引诱性质的巫术(这里可以看到古代集体社会的影子)。在这种社会背景中,唯身观成为必然,阴性法则成为最高的存在,宇宙起源与人的起源一样,通过阴与阳相交的方式出现。应该纠正的是,并不是密教吸取佛教与印度教的因素成为密宗,而是佛教与印度教在衰落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民众,不得不加入了许多民众性质的仪式与思想,这一点只要我们纵观大乘佛教七世纪在印度的衰落就知道了。而密教之所以被别的宗教看中,就因为它的信徒都是最下层的农业、手工业的劳动者。虽然密教以知识、现世生活为伦理观,以现量与比量作为认识论,但它并不关心来世,拒绝最高人格化的神,它是唯物主义的。
中国的道教与印度的密教惊人的相似,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字与文化》中论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认为密教是从中国传出去的,这一点则过于武断。顺世论是吠陀征服者之外的非雅利安原住民的知识,而这些原住民恰恰就是密教教徒。我们不得不承认,顺世论就是密教,或者说它就是密教的信仰与实践仪式的称谓。古代的以吠檀多为主的论敌一定看到这一点,以致于他们在批驳异教的时候,提了密教便不提顺世论。
而顺世论的发展就是原始数论、数论。密教似乎没有什么典籍留存下来,毗迦罗作为顺世论的创立者只是一个哲学神话,同样数论的典籍也不可靠,但恰托巴底亚耶通过考察数论的背景与比较它与密教的异同,还是大概轮廓地复原了原始数论。原始数论是顺世论哲学进一步清楚明白的复述。数论作为印度六大正统哲学(数论、胜论、正理、瑜伽、弥曼差、吠檀多)之一,因为它后来在自在黑的《数论颂》(汉译《金七十论》)那里被加入了唯心主义的灵魂成分,这一次可以看做是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一次胜利。
顺世论的衰落因为部落社会的崩溃,在畜牧业的二级阶段也就是农业的三级阶段,生产力得到加强,更多的剩余价值出现,然后出现种姓分化、出现新兴的国家,社会处于大变动时期,一切以部落社会为背景的学说迅速衰亡,因为它们失去了集体生产生活的水草,失去了需要在这些城池中休养的人们。
后来,顺世论似乎变成了遗址,但它的唯物主义则还要再延续很长的时间,甚至改头换面地以数论身份出现,不过,在严格意义上的数论那里,它已经不再是唯物主义性质了。 (作者系诗人、文化学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