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宇宙装进一个火柴盒
摘要:中国读者应感到幸运的是,近二三十年来,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博尔赫斯的译介、研究和出版工作
博尔赫斯对于全世界读者来说都是一位令人着迷的作家。他那精约的文风、隽永的诗思,他的渊博的学识,尤其是他那短小精悍却构思别致的小说和螺钿般致密深邃的诗歌,不啻是一座诱人的文字的迷宫,让人直觉迷离惝恍,流连忘返。
中国读者应感到幸运的是,近二三十年来,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博尔赫斯的译介、研究和出版工作,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博氏作品集、传记和评论文章,其中,《世界文学》前副主编、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评论家林一安先生是功不可没的一位,他不仅亲自参与翻译博尔赫斯的作品,而且主编了一套煌煌五卷本中文版《博尔赫斯全集》,获得博尔赫斯夫人儿玉女士的倍加称赞,认为这套全集质量高于有的文种翻译的博氏全集。而做完这些后,林一安仍然觉得“意犹未尽”,认为“还有什么没有交代或者读者极欲探寻究竟而遍觅不得的东西”。于是便有了这本《博尔赫斯画传》。
所谓“画传”,当然既要有“画”,又要有“传”,要达到所谓“文图并茂”,才可称得上“传神写照”。我不止一次地通读了这部画传,我觉得林先生是做到了这一点。这得益于林先生对于拉美文学的研究有素和一以贯之的精洁干练的文笔(这倒是与博氏的文风有几分相似),也得益于博氏留下的丰富的图片资料。博氏可谓出身于名门望族,不仅出生没几个月的博尔赫斯就有照片留存,就是其祖父、祖母,我们亦能从照片上一睹容颜风采,更不用说博尔赫斯母亲4岁时的童稚面孔与青年时代的绰约风姿了。这些图片穿过百余年的历史烟尘,清晰如斯地来到中国读者面前,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文化巨子孕育与成长的土壤、氛围及其根源。
因为是画传,文字当然简略。在不过八九万字的篇幅中,作者描述和概括了传主的一生。画传的主体部分分为八个章节,依次是:家庭与童年,在欧洲的文学历练,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成熟的标示,动荡的岁月,屡遭挫折的爱情,果断而明智的抉择,拉丁美洲文学巨擘。既是沿时间顺序介绍传主,又突出传主在各个阶段活动的重点、特色与成就,可谓是提纲挈领,便于一般读者准确地掌握传主一生的行迹与成果。
作为一位拉美文学专家,作者林一安不仅对博氏生平与文学成就耳熟能详,写起来驾轻就熟,更为可贵的是,他曾经两次前往阿根廷访学,多次踏访博氏生长、游息之地,接触博氏亲朋与遗属,于此获得了诸多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融入了这部画传,不仅增添了博氏研究的准确性,同时也使我们今天在读这部画传时倍感亲切。如他亲临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所写的“花园”,其现场所见的情景描述,就给我们留下极为难忘的印象。博氏虽然已于1986年辞世,但是,读这部画传,我们觉得他似乎还活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我们正分明感受到从他那里传出的响动与声息。
正是因为作者曾经多次在博氏故地盘桓、考察,所以他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能订正世人的讹传。如博氏的出生地,作者初访此地——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图库曼大街840号,见是一幢一楼一底的高大宏敞的建筑,上挂博尔赫斯诞生于此的铜牌,作者觉得这与博氏自己所述:“我出生在图库曼大街……我至今仍记得,那个街段的房子,除了一家杂货店是座较高的建筑之外,都很低矮。我出生的那座房子要朴素得多……”严重不符。作者没有放弃心中的疑问,他请教阿根廷著名评论家、博尔赫斯研究专家,得知博氏诞生地乃在如今的830号原址,过去编号是840号,原房早已拆除;而现在的840号那幢楼房是在1930年前后才兴建的,与过去的840号丝毫没有关系。原来这是一个“刻舟求剑”式的错误。作者还附上了自己拍摄的“今图库曼大街840号、博氏故居原址”的照片,体现了著述的严谨性。
当然,画传突出的地方还在于介绍博氏文学创作的源流与发展的经过,以及博氏鲜为人知的爱情生活。画传以大量篇幅描写了作家的童年印象包括家世对其创作的影响,比如博尔赫斯一生热爱老虎,多次用诗歌咏赞老虎,不仅引用了博尔赫斯4岁时画的一幅老虎画,同时还写到博氏多次与虎亲密接触的轶闻,饶有风趣。书中写到博氏为文学创作所做的长期积累准备,使我们看到,即使博尔赫斯这样的天才也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尤为难得的是,书中介绍了博氏在成长过程中与文学界的诸多交游与合作,这对于博氏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至于书中披露的博氏十次恋爱史,这些爱情或属一见钟情、无疾而终,或属几经磨合而又中道仳离,以及与玛丽亚·儿玉的伉俪情深,不仅使我们得以深入传主的情感世界,也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博氏的许多诗歌就是献给心仪的对象的)。
画传还在适当的地方不失时机地点明博尔赫斯文学创作的特色与赢得世界性荣誉的卓异之处。在介绍博尔赫斯成名后在世界文坛上的交游活动时,写到1963年博氏第三次重访欧洲,在马德里西班牙语文化学会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期间,结识了许多著名作家,其中包括剧作家布埃罗。林一安告诉我们:
“1997年10月29日,笔者在马德里拜访布埃罗先生时,曾问到剧作家对博尔赫斯的评价,他引用意大利诗人蒙塔莱的一句话回答,说博尔赫斯‘能把整个宇宙装进一个火柴盒’,言简意赅,笔者对此十分欣赏。”
读《博尔赫斯画传》,我们仿佛跟随林一安先生到了拉美,到了阿根廷,作了一次简短而收获颇丰的“博尔赫斯之旅”,我们从跟博尔赫斯有直接关系的人与物身上,似乎已能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博尔赫斯来到了眼前。
(作者系诗人、随笔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