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开发商加快推盘速度

作者:刘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2-22 23:56:00

摘要: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提出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被业内人士称为“新国五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勇 北京报道
    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提出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被业内人士称为“新国五条”。
    实际上,一线城市楼市去年底迅速升温以来,房企已经预期调控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在这种预期下,开发商纷纷加快推盘速度,力求赶上这波行情。北京3月份新盘入市量或达到近四年同期的最高值,而不少楼盘的拟售价格“涨”字当头。
开盘数量大增
    伟业我爱我家数据显示,2013年2-3月期间,有36个项目计划开盘。如果上述楼盘均按计划推盘,3月新增住房供应套数将超过14000套。
    自今年1月份开始,北京楼市的开盘数量就比同期大幅增加。伟业我爱我家数据显示,2013年前1个半月(截至2月15日)有12个项目获得预售许可证,供应新房4083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1.2%。
    北京一家房企的销售总监向记者表示:“计划开盘的项目近九成都为2012年老盘的后期,有一定的客户累积的过程,项目维持较高的去化速度应该有保障。开发商希望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加快去化速度,以便有更多现金用于土地储备等后续发展。”
    “根据往年的惯例,每年3月全国‘两会’的前后为政策敏感期。为了稳定市场,住建委一般都会控制项目的入市节奏,届时是否会有大量项目入市,目前仍存疑问。”上述销售总监说。
    值得关注的是,计划入市的项目中,楼盘的拟售价格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
    位于房山的万科金域缇香近期开盘的均价为19000元/平方米,而该项目去年的均价维持在16500元/平方米左右,涨幅达到15%。另据亚豪机构数据,也属老项目加推的金第万科·朗润园项目3月份拟售价格达到30000元/平方米,这个价格与该项目2012年7月首次入市时售价为25800元/平方米相比,上涨幅度在15%左右,而该项目去年10月份二次开盘时已经涨至28000元/平方米。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认为,中短期的市场失衡使得刚需项目“提价有底气”。除此之外,进入此轮调控周期以来,政府虽然着力于打压房价,但是对于地价却未曾降低预期。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则表示,尽管北京的购房需求相对旺盛,但开发企业在项目定价方面仍需谨慎,尤其需要考虑上调价格带来的政策与市场风险。
    在开发商加快推盘的刺激下,2月份虽受春节假期影响,但是北京楼市的成交量同比仍出现大涨。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月1日-16日,北京市商品住宅共实现成交2265套,成交面积25.73万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成交套数与成交面积分别增长16.8%、46.8%。而且2月的前16天中还包含了7天春节假期,扣除这7天之后,2月上半月日均成交量为251套,相比去年同期出现翻番。同时,2月1日-16日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941元/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上涨11.8%。
已习惯在调控下生存
    自今年开年以来,房产税扩容、二套房贷收紧等调控政策加码的传言层出不穷。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山雨欲来风满楼,今年政策必然收紧。”
    对于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国五条”,不少业内人士称,早有心理准备。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称:“新政力度不大,具体还需观察后续部委和地方的细则;当前,处于楼市短周期上行阶段的上半场或中场,即便有新政打压,也不会使楼市大幅降温,但将抑制房价加速上涨的势头,至少上半年房价仍会小涨。”
    一家代理公司的研究总监向记者表示:“我们计划加紧推盘,快速回笼资金,这样即使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影响也相对小一些。”
    对于开发商而言,经过多轮调控之后,应对调控的心态也在变化。
    上述研究总监告诉记者:“对于开发商来说,调控当然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虽然本轮调控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但是房价还是在去年下半年涨上去了。因此,即使调控政策升级,开发商的心态与之前相比,紧张程度要小很多。”
    “对于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使调控政策升级,开发商也不太会像去年年初那样主动下调房价,可能会扛一阵。因为历次调控的最后结果仍然是房价最终会上涨。”上述研究总监进一步表示。
    不过,在这一波不错的行情之下,开发商们还是选择加快推盘速度。“能赶上这一波行情是最好的,这样至少可以锁定一部分销售业绩,减轻销售压力,至于后续的市场和政策的变化,目前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上述研究总监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