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城商行批量小微贷

作者:龚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2-22 23:56:00

摘要:目前缺乏一种机制,或者说缺乏一个桥梁,能够把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有效地与城商行的现有机制接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龚萱 北京报道
    每年1月,新增信贷都会井喷,但2013年1月新增信贷1.07万亿元的数据,还是令人有些意料之外。
    对于信贷需求的超预期回暖,业内人士关注的更多是在投放结构上的调整。与大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对公中长期贷款涉入较深相比,中小银行更期望抓住“双节”营销时机,实现小微企业信贷的“开门红”。
    “按工信部的口径,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占全行贷款已超过50%,今年预期再增加2%—3%,争取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达到55%。”2月21日,某沿海城商行中小企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而记者采访的多地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均表示,小微企业作为信贷投放的计划中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信贷投放方向会更多向小微企业倾斜。
    小微企业贷款之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认为,城商行的发展难以满足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小微企业的需求,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毕竟办企业的人多,办银行的人少,二者从发展情况来讲是不对等的。而小微企业在财务制度缺陷和信息的不对称,让这一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分别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8个和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4万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34.6%。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收到积极效果的同时,融资难依然是突出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不少地区和行业领域,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资金仍然难以企及。对于一些行业,银行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能不碰就不碰。
    “例如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钢贸行业、目前受政策性影响较大的餐饮行业、高端白酒行业,这些行业中的小微企业贷款我们一般都不拨。”2月21日,某城商行信贷部人士告诉记者。
    他解释称,越是小微企业,不良债权率越高,监管层一方面要求银行倡导支持小微企业,一方面要求银行严格风控,所以大部分银行不可能两方面都满足,只要在准入标准以内的都愿意去做,在准入标准以外从审慎的角度,该剔除还是应剔除。这个准入标准各个银行都不一样,通常看目标客户和能承受的风险敞口。
    银行不愿意用较高的对价去平抑风险敞口,只能对不景气的行业一刀切。可即便是进入银行准入标准内的小微企业,要贷到款也不那么容易。
    “对初次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城商行对其利率一般会较基准利率上浮30%-40%,这个利率其实并不高,但若加上后期收取的财务咨询费、管理费等费用,企业的总融资成本就会显著上升。”某城商行中小企业业务经理透露。
    给小微企业贷款附加条件早已是行业明规则。“一笔贷款出去,一般会要求企业开两轮银行承兑汇票,或者是附加大量的结算,包括办卡和理财产品,这些成本都得算在企业的融资成本中,种种因素加起来,最终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上述城商行中小企业业务经理透露。
    多管齐下破解困局
    赵锡军认为,目前缺乏一种机制,或者说缺乏一个桥梁,能够把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有效地与城商行的现有机制接轨。他建议,可以由一个中介机构或地方政府的某些部门做信息方面的平台,集中某地区的小企业,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系统企业的财务及方方面面的信息库或者是说资料库,例如帮助小微企业做财务报表,然后形成信息的平台,与银行贷款平台接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其实商业银行也一直在风险保障和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点。“并不是说银行拿着资金,话语权就比较强,主要还是想吸引优质客户。”上述城商行中小企业业务经理告诉记者。
    由于小微金融成本高、风险大,为了节省效率寻找潜在优质客户,银行普遍走上了一条批量化、规模化道路。对集中在产业园区、工业园、大的商贸市场、区域商会内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争夺较激烈。
    “不是说银行直接去抢这个客户,而是去抢能够引导客户跟银行合作的集约销售平台,对小微企业不可能像大企业一对一地去做,都是批量销售,例如和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关系后,做批量性的业务,或者针对大型企业集团的上下游、供销渠道,寻求对应的小微、中小企业客户资源。所有银行都是盯着集约平台去下手的,只要把这个平台抢占了,客户资源自然而然地会往你那边分流。”上述城商行中小企业业务经理称。他认为,在挖掘优质客户方面,立足本土的城商行比大型银行更有优势。
    对比深耕细作的中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则借助电子渠道弥补网点劣势,打技术“创新牌”提速小微贷款。例如民生银行电话推广小微贷款产品,招行推出了空中贷款业务,小微企业主通过电话或者登录招行网站即可申请个人经营性贷款。
    赵锡军则认为,银行放贷款无论放大的还是放小的,都要从获得回报、控制风险角度考虑,支持扶持小微企业更多需要依靠当地政府的作为,还需要政府动用公共资源提供相配套的专业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达到贷款标准、提供财政方面的补贴、税收方面的优惠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