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特:奢侈未必是无益的虚荣

作者:梦亦非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2-23 00:02:00

摘要:韦伯认为是清教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而桑巴特则顽固地认为是资本主义与清教精神相对立

    在对资本主义的解释与批判的历史中,卡尔·马克思红过之后,轮到了马克斯·韦伯,这也符合“江山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规律,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维尔纳·桑巴特,他是一个与韦伯同时代,与韦伯一同编辑过重要的杂志《社会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的社会学家、思想家。桑巴特算是让韦伯给“遮蔽”了!如果韦伯地下有知肯定笑得合不拢嘴:“小样,谁叫在世时你总是与我唱反调。”
    在对资本主义的起源的解释上,桑巴特与韦伯是截然相反的,韦伯认为是清教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而桑巴特则顽固地认为是资本主义与清教精神相对立,甚至资本主义影响了清教精神。所以这对学术冤家总是互相嘲笑与攻击对方的关于资本主义起源和本质的要点。
    因为桑巴特对资本主义的起源有着自己的解释。
    桑巴特甚至把资本主义的起源归结于奢侈品的使用与需求,所以他写作了《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在此书中他分析了宫廷的奢侈,女人对宫廷与上流社会的掌控,贵族与暴发阶层的联姻,正是这些因素让奢侈品更多地被需求,因此形成了“时尚”。“时尚”与“奢侈品”从来都是一枚伪币的两面,没有奢侈品的时尚不会成规模,没有时尚的奢侈品则不会身价哄抬。桑巴特分晰了在14世纪到18世纪因为对奢侈品的需求而发生了资本主义,在他看来奢侈消费具有革命性的力量。
    除了把资本主义的兴起归结于奢侈品的消费之外,桑巴特还把它归结于战争的需要,所以他写了《战争和资本主义》,至于《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则把资本主义的起源与本质放到犹太人中去,在他看来犹太人就是清教徒。这个思想界的骑士、学术界的英雄却并没有把他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各种说法综合起来,所以在对资本主义的解释上模棱两可,这也是韦伯攻击他的把柄之一。但无论如何,他的解释至少比马克思先生看起来高明一些,所以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尝试用经济决定论去解释资本主义的起源,那是白费劲。
    那么在桑巴特的思想中,什么是奢侈呢?奢侈是任何越出必要开支的花费,包括量的奢侈(挥霍)与质的奢侈(精制),但这两方面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有趣的是他对奢侈品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敬献圣坛的行为称之为理想主义的或无私的奢侈,而买真丝衬衫的行为则被称为物质主义的或者自私的奢侈”。当然,他要讨论的是后一类的奢侈,“无益的虚荣。”
    而更有趣的是桑巴特从弗洛伊德的角度来解释奢侈,这也是他的贡献。他说,“不容置疑,推动任何类型奢侈消费发展的根本原因,几乎都可以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起作用的性冲动中找到。”他又说,“由于这种原因,凡是在财富开始增长而且国民的性要求能自由表达的地方,我们都发现奢侈现象很突出。如果奢侈不突出,那么在这个地方性则受到压抑……”
    在个人主义的奢侈上,我们可以看到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它们取决于被激发出来的感官功能,尤其是取决于受到色情主义决定性影响的生活模式。说白了,我们对奢侈的需要是因为我们的“性”,既然奢侈造就了资本主义,间接地,也就是性造就了资本主义,难怪在此书的最后一句话中,桑巴特如是说:“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的一个嫡出的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这让人想到什么?想到中世纪宫廷中的那些贵妇,想到城市中的那些高级妓女,正是她们创造了奢侈品的胃口与时尚。
    我购买这本书原来不是为搞清楚资本主义的起源,而是冲着它的书名,作为一个时尚作家,我对奢侈自然会感兴趣,因为奢侈是时尚的“性冲动”。在我的时尚文章中,我总是有意识地从思想的角度去解释时尚现象,或者在时尚中发现思想,这倒不是我要给时尚戴上一顶思想的贝蕾帽,而是那帽子本来就藏在时尚的虚无中,我的努力是要把它给找出来。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还算是有用的“工具”,它可以为我提供一些时尚方面的学术背景。
    如果你去阅读这本书,也许你会得出一个结论:节俭未必就是美德。当西方在穷奢极欲地消费时,资本主义就从这种荒唐中鸢飞鱼跃,而在以节俭为美德的东方,资本主义的种子则只能在沉甸甸的钱袋子中被捂熟——永远也发不了芽!难怪第三世界国家一直在“拖动内需”,也就是让大家把钱袋子拿出来,让资本主义从钱袋子中蹦出来,难道不正是这样吗?第三世界的社会,早就是拖着辫子的羞羞答答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了。

(作者系诗人、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