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开刀跨国公司逃税
摘要:各国财长承诺将一致行动,打击跨国公司们的“逃税“行动,并初步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货币战的争论,正在掩盖G20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议题。
当人们用放大镜在声明中寻找着和日元贬值有关的蛛丝马迹时,却并未留意到,一场100年来最大规模的国际企业税整顿运动,已在此次会议中悄然展开。
上个周末,在莫斯科的G20会议上,英国财长乔治·奥斯本提出,全球经济在过去10年已经历巨大变化,制定已近百年之久的全球税务规则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英国将致力于根本性改革税务规则。
“我们需要强有力的国际标准,以确保跨国公司能跟其他普通公司一样,缴上他们应缴的税。”奥斯本表示。
他的这一意见,获得了各位财长的广泛认同,他们承诺将一致行动,打击跨国公司们的“逃税“行动,并初步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利润大转移
全世界最富生产力的地方是哪儿?没错,正是百慕大。
这个历史悠久的英国自治海外领地,目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全球有许多国际公司的海外利润,都隐藏在此。
以美国为例,在2008年这个有完整数据可查的最后一年,美国公司的总体税前利润约为1.36万亿美元,其中海外利润就占了9380亿美元。换句话说,美国公司赚取的利润,大部分都在美国本土之外。这究竟是美国公司在海外市场成功的缩影,还是这些公司善于金融操作的明证?
一个数据可以给出答案,那就是2008年,美国公司赚取的43%的海外利润都来自百慕大、爱尔兰、卢森堡、荷兰和瑞士5个小型经济体,然而美国公司在这5个看似重要的海外市场中的雇佣劳动力却只占4%,投资只占7%。在这些小国,平均每个雇员所赚取的利润是其他拥有更多消费者的大市场雇员的140倍,每1美元的投资所赚取的利润也是其他市场的60倍。这几个经济体真的有那样惊人的生产力吗?
“事实上,百慕大、卢森堡等还有一个别名,就是避税天堂。而美国公司会利用本国税收推迟的时间差和其他技术,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来避税。”经济学家马克·P·凯特力称。
记者发现,将利润转移到这些低税率国家后,产生了两个结果。一个是在百慕大,跨国公司的利润从1999年该国GDP的2.6倍,急速增长至2008年的10倍。另一个结果是,经济学家金佰利·克劳辛预计,因为这种避税,美国2008年失去了大约570亿美元到900亿美元的税收。
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各州政府的收入,也都因为企业与个人纷纷借避税天堂逃税而损失惨重,其中加州损失所得税约71亿美元,纽约损失41亿美元,新泽西损失28亿美元。
直到今天,通用电气、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还被质疑正使用复杂的税收筹划,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天堂,以降低他们的美国税项负债,保持竞争力。
对冲基金:首席避税操盘手
2012年,全球著名的对冲基金约翰·保尔森基金的纽约事务所十分忙碌,因为其高层管理人员要快速且频繁地往返于纽约和百慕大之间。
4月,高管们将钱打进他们设立在百慕大的再保险公司账上。到了6月,这间没有员工,销售收入也远低于行业规范的再保险公司,又将所有的现金发回到纽约,投资于保尔森基金。
就这样,保尔森基金的高层,通过从百慕大的空壳公司回收资金,合法地利用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税收漏洞,成功减少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并推迟支付了多年的账单。
事实上,这样的逃税方式在对冲基金中间日渐流行,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人高调在避税天堂设立公司。2011年以来,自绿光资本的大卫·艾因霍恩在开曼群岛设立公司后,保尔森,SAC资本顾问的史蒂芬·科恩、ThirdPoint公司的丹尼尔·勒布等金融大鳄都开始设立百慕大再保险公司。
对冲基金们在这资金一来一回当中是如何逃税的呢?
记者了解到,通过设立再保险公司,基金经理人们可以利用美国国税局规则的一个漏洞。
通常情况下,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他们的资金,需要支付39.6%的普通收入所得税,或20%的长期资本收益率,频繁交易的,还要加收一个额外的3.8%的服务费。如果他们要把对冲基金转移到避税天堂,那他们的盈利将遭到国税局的处罚,因为这样的公司将被称为“消极的”海外投资企业。
但问题来了。那就是美国国税局的惩罚有一个例外,就是并不惩罚保险公司的获利,因为保险公司一向被定位为“积极的”公司。结果,这一例外让对冲基金们抓到了漏洞,通过从百慕大再保险公司中“倒”一下钱再回到自己的基金,基金经理们可以推迟任何税款,直到卖出股份。然后,他们只需支付较低的资本利得税率即可。
在此期间,资金免税地增长,积蓄也日益增加。假定对冲基金按每1亿美元获得15%的回报计算,并支付最高边际的普通利润收益率,那么5年后税后将获得5000万美元利润。可如果按百慕大再保险公司这样的模式投资,收益将变成7700万美元。
G20动刀
跨国企业长期的利润转移带给本国的伤害,令经济体们终于失去耐心。
上个星期六的G20会议上,世界主要经济体决心制订周密计划,打击公司们逃避全额征税责任的做法。在英国财长表态后,法国和德国也表示,是时候采取“集体行动”了。
“避免双重征税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双重不征税。而我们谈论的这件事,它基本上还是合法的,所以我们需要修改法律。”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表示。
但诚如奥斯本所说,想要修改国际企业税收法律,显然不是某个国家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实现,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独创建税制。“我希望从我们国家开始,企业可以按章纳税。但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广泛努力。”
在过去的十年中,跨国公司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具侵略性。一份OECD的报告指出,某些大型跨国公司运用策略,使得每年只需缴纳5%的企业所得税,而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则需要缴纳30%的税。
跨国公司利用避税天堂的优惠政策,建立了很多离岸附属公司或空壳公司。这导致了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的外国直接投资总和2010年甚至超过了德国或日本。同样的,2010年,英属维尔京群岛也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大投资者。
“这简直太荒谬了。”OECD称。
目前,G20已签署协议,决定做出国际税框架现代化的努力,可能今后几年将准备就绪。现在已经为此成立三个委员会,可能今年7月的G20会议将出现更多的委员会。
英国将领导一个委员会观察转移价格和利用不同税收管辖权转移利润的销售补贴。如果明明可以一次取款1万美元,为了避免报税,却分两次每次取款5000美元,这就属于非法行为。
德国领导的委员会将调查企业基于收入和资产减少纳税的方式。法国和美国领导的委员会则会特别关注电子商务与合理的税收管辖权。
货币战的争论,正在掩盖G20的另一个更重要的议题。
当人们用放大镜在声明中寻找着和日元贬值有关的蛛丝马迹时,却并未留意到,一场100年来最大规模的国际企业税整顿运动,已在此次会议中悄然展开。
上个周末,在莫斯科的G20会议上,英国财长乔治·奥斯本提出,全球经济在过去10年已经历巨大变化,制定已近百年之久的全球税务规则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英国将致力于根本性改革税务规则。
“我们需要强有力的国际标准,以确保跨国公司能跟其他普通公司一样,缴上他们应缴的税。”奥斯本表示。
他的这一意见,获得了各位财长的广泛认同,他们承诺将一致行动,打击跨国公司们的“逃税“行动,并初步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利润大转移
全世界最富生产力的地方是哪儿?没错,正是百慕大。
这个历史悠久的英国自治海外领地,目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全球有许多国际公司的海外利润,都隐藏在此。
以美国为例,在2008年这个有完整数据可查的最后一年,美国公司的总体税前利润约为1.36万亿美元,其中海外利润就占了9380亿美元。换句话说,美国公司赚取的利润,大部分都在美国本土之外。这究竟是美国公司在海外市场成功的缩影,还是这些公司善于金融操作的明证?
一个数据可以给出答案,那就是2008年,美国公司赚取的43%的海外利润都来自百慕大、爱尔兰、卢森堡、荷兰和瑞士5个小型经济体,然而美国公司在这5个看似重要的海外市场中的雇佣劳动力却只占4%,投资只占7%。在这些小国,平均每个雇员所赚取的利润是其他拥有更多消费者的大市场雇员的140倍,每1美元的投资所赚取的利润也是其他市场的60倍。这几个经济体真的有那样惊人的生产力吗?
“事实上,百慕大、卢森堡等还有一个别名,就是避税天堂。而美国公司会利用本国税收推迟的时间差和其他技术,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来避税。”经济学家马克·P·凯特力称。
记者发现,将利润转移到这些低税率国家后,产生了两个结果。一个是在百慕大,跨国公司的利润从1999年该国GDP的2.6倍,急速增长至2008年的10倍。另一个结果是,经济学家金佰利·克劳辛预计,因为这种避税,美国2008年失去了大约570亿美元到900亿美元的税收。
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各州政府的收入,也都因为企业与个人纷纷借避税天堂逃税而损失惨重,其中加州损失所得税约71亿美元,纽约损失41亿美元,新泽西损失28亿美元。
直到今天,通用电气、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还被质疑正使用复杂的税收筹划,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天堂,以降低他们的美国税项负债,保持竞争力。
对冲基金:首席避税操盘手
2012年,全球著名的对冲基金约翰·保尔森基金的纽约事务所十分忙碌,因为其高层管理人员要快速且频繁地往返于纽约和百慕大之间。
4月,高管们将钱打进他们设立在百慕大的再保险公司账上。到了6月,这间没有员工,销售收入也远低于行业规范的再保险公司,又将所有的现金发回到纽约,投资于保尔森基金。
就这样,保尔森基金的高层,通过从百慕大的空壳公司回收资金,合法地利用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税收漏洞,成功减少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并推迟支付了多年的账单。
事实上,这样的逃税方式在对冲基金中间日渐流行,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人高调在避税天堂设立公司。2011年以来,自绿光资本的大卫·艾因霍恩在开曼群岛设立公司后,保尔森,SAC资本顾问的史蒂芬·科恩、ThirdPoint公司的丹尼尔·勒布等金融大鳄都开始设立百慕大再保险公司。
对冲基金们在这资金一来一回当中是如何逃税的呢?
记者了解到,通过设立再保险公司,基金经理人们可以利用美国国税局规则的一个漏洞。
通常情况下,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他们的资金,需要支付39.6%的普通收入所得税,或20%的长期资本收益率,频繁交易的,还要加收一个额外的3.8%的服务费。如果他们要把对冲基金转移到避税天堂,那他们的盈利将遭到国税局的处罚,因为这样的公司将被称为“消极的”海外投资企业。
但问题来了。那就是美国国税局的惩罚有一个例外,就是并不惩罚保险公司的获利,因为保险公司一向被定位为“积极的”公司。结果,这一例外让对冲基金们抓到了漏洞,通过从百慕大再保险公司中“倒”一下钱再回到自己的基金,基金经理们可以推迟任何税款,直到卖出股份。然后,他们只需支付较低的资本利得税率即可。
在此期间,资金免税地增长,积蓄也日益增加。假定对冲基金按每1亿美元获得15%的回报计算,并支付最高边际的普通利润收益率,那么5年后税后将获得5000万美元利润。可如果按百慕大再保险公司这样的模式投资,收益将变成7700万美元。
G20动刀
跨国企业长期的利润转移带给本国的伤害,令经济体们终于失去耐心。
上个星期六的G20会议上,世界主要经济体决心制订周密计划,打击公司们逃避全额征税责任的做法。在英国财长表态后,法国和德国也表示,是时候采取“集体行动”了。
“避免双重征税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双重不征税。而我们谈论的这件事,它基本上还是合法的,所以我们需要修改法律。”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表示。
但诚如奥斯本所说,想要修改国际企业税收法律,显然不是某个国家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实现,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独创建税制。“我希望从我们国家开始,企业可以按章纳税。但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广泛努力。”
在过去的十年中,跨国公司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具侵略性。一份OECD的报告指出,某些大型跨国公司运用策略,使得每年只需缴纳5%的企业所得税,而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则需要缴纳30%的税。
跨国公司利用避税天堂的优惠政策,建立了很多离岸附属公司或空壳公司。这导致了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的外国直接投资总和2010年甚至超过了德国或日本。同样的,2010年,英属维尔京群岛也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大投资者。
“这简直太荒谬了。”OECD称。
目前,G20已签署协议,决定做出国际税框架现代化的努力,可能今后几年将准备就绪。现在已经为此成立三个委员会,可能今年7月的G20会议将出现更多的委员会。
英国将领导一个委员会观察转移价格和利用不同税收管辖权转移利润的销售补贴。如果明明可以一次取款1万美元,为了避免报税,却分两次每次取款5000美元,这就属于非法行为。
德国领导的委员会将调查企业基于收入和资产减少纳税的方式。法国和美国领导的委员会则会特别关注电子商务与合理的税收管辖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