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过“原生态”的生活

作者:严葭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30 23:37:00

摘要:秦安群很认同中国文人都有个田园梦的说法。他说,去云南找一个好的地方生活,其实就是想过一种田园生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和东欧贸易的繁盛期,秦安群的创业正好赶上这个好时候,因此生意做得顺风顺水。2003年,秦安群和爱人在北京买了房,他们应该算是第一拨在北京买房的外地人,“2003年北京才允许外地人买房,所以贷款程序还比较复杂。”秦安群回忆。


北京的无形压力

    2012年,在北京生活了17年的秦安群和爱人回到了老家长春。谈到原因,秦安群说,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和心理上的变化。“在北京打拼了这么多年,有些疲惫了。最重要的是,北京现在人越来越多,生活成本和压力都很大。我虽然没有感觉太大压力,但感觉整个外部环境不像原来。而且人不能老过一种生活吧,成天工作赚钱,某天停下来想想,是个很乏味的事情。”
    对创业成功的秦安群来说,在北京的生活并不存在生活压力,但他却又从周边环境和朋友圈时时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让他感觉在北京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简单生活。“感觉北京的商业味道太浓了,无形中带给我压力,很难静下心来,各种琐事占据着我的时间和精力。我考察了一下,其实在小地方生活成本是很低的,如果你能满足过简单生活,应该是很舒服的。”
    多年来,秦安群一直保持着锻炼的好习惯,他喜欢游泳、滑冰,在北京则走路、骑车、上健身房,“后来发现健身房人越来越多。我在东三环边上住,你说三环边还有走路的地方吗?不敢走了,有时会去朝阳公园走走。”
    而北京越来越厉害的空气污染,也是让秦安群离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环境太脏了,有时会去密云、房山透透气,感觉在北京非常的不舒服,影响健康,只有选择逃跑。”
    当然“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一但要离开,心理上的感觉是很重要的,无法一下就决定,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许多东西很难割舍,需要一些勇气,我也考虑了好几年”。秦安群说。


寻找理想家园

    秦安群生性淡泊,喜欢安静,也很喜欢到处走走。“我不是那种整天盯着自己存款数字往上涨就满足的人。够花了,我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人应该过几种生活,不能一种生活过到老,过到死。”
    秦安群计划离开北京已经好几年了,因此他在到处走的过程中,也开始留意为自己物色一个适合安居的理想家园。“主要是喜欢玩,因为北方冬天比较冷,而且我们这个业务冬天也是淡季,所以冬天我一般会去云南或海南等地。”采访中,记者发现秦安群很关注他去的地方是否具备原生态特质。
    秦安群最早和去的最多的是云南,云南能数上名的地方他都跑遍了。“因为我对那里很熟悉,也感兴趣。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去,一般至少呆一个月。”
    “我最早去的时候,云南丽江和大理刚热起来,我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人越来越多,失去了那种原生态的风味,我就开始往上走,去香格里拉那边。边走边看,感觉有些地方开发过度,没有了原生态的东西我就不喜欢了。后来我又去德宏、西双版纳、耿玛、奉庆那边,靠近中缅边界比较偏僻的地方。”
    2000年,秦安群在西双版纳的孟海县打洛镇相中了一个地方。打洛镇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典型的傣族村落,“和中缅边境就隔一条河,走几百米就到缅甸了,非常安静”。秦安群在打洛镇住了3个月,打算买块地盖房定居。“谈了很久,地也基本谈好了”,但当地政府不同意。


在云南的田园生活

    “因为那是一个纯粹的傣族村落,没有汉人。我是第一个要在那儿买地的汉人,当地政府认为我会带去不同于傣族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那儿已开始旅游开发,但因为比较偏僻,所以原生态保持得比较好,村里有典型的傣族手工艺、生活方式、语言。”
    没在那个傣族村落定居,秦安群至今仍心有遗憾。“也是缘分不到吧。很喜欢那个地方,给我的感觉就是安静,百姓平和,没有太多的商业色彩。”
    秦安群很认同中国文人都有个田园梦的说法。他说,去云南找一个好的地方生活,其实就是想过一种田园生活。“我虽然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但我很自信,因为动手能力比较好。如果能过上田园生活,我会自己种一些干净的蔬菜吃,包括水果,南方就能种很多果树。”
    对于差点就够着的田园梦,秦安群一往情深。“在云南打洛镇时,我发现每家的院子里都种了5种以上的果树,非常舒服,蔬菜也很多。我在一个农家住的时候,他基本不做菜,吃饭时直接从地里摘来菜,用山泉水洗洗就吃。在树下喝茶时,随手就能摘下个水果吃,非常的美。他们还自己种稻米,当地还盛产香蕉,也是著名的茶乡。”秦安群说,在打洛镇生活的3个月,让他感觉“非常的简单舒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