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新版基药目录晚点

作者:张 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26 00:07:00

摘要:备受关注的新版基药目录出台时间一再延后,引发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新版基药目录出台时间一再延后,引发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1月23日,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新版基药目录还在走流程,具体出台日期还没确定。按照相关规定,原本2012年年底应该出台的新版基药目录却频频“爽约”,不时挑动着市场神经。新基药目录不仅是新医改中进一步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手段,企业能否进入基药目录被业界认为是今后发展“生死簿”,如此关键性的新基药目录为何频频“迟到”,其原因耐人寻味。
基药目录频频难产
    2009年8月,卫生部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此我国开始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版基药目录是首个基本药物版,囊括307种药物,仅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市场中具有探测的意味,因此业界称其为“基础版”。
    按照相关规定,基本药物目录每三年必须调整一次,按时间推算,新目录2012年年底就该如期出台。
    1月23日,记者致电卫生部相关发言人,该发言人告诉记者,目前新版基药目录仍在走审批流程,相关程序比较复杂,具体出台时间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其实此前,部委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公开表示新版基药目录在2012年如期出台。
    早在2012年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公开场合称,目录会在当年发布。随后有消息从卫生部传出,新版基药目录将在2012年年中就能发布。
    当时医药板块正处于震荡期,受此政策利好消息影响,医药板块不跌反涨,而多家证券公司分析师也将医药板块推荐为“维持买入评级”。
    据记者统计,去年1-9月,医药板块上涨8.68%,跑赢上证指数13.83个百分点。尤其在去年4月间在医药板块开始震荡向下的过程中,医药板块的防御性、抗跌性尽显。
    然而,新版基药目录并没如期而至,随之医药板块震荡下行。不难发现,新版基药目录是否能如期出台,牵动着投资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起伏跌宕的心情。
    继去年中公布新版基药目录的希望“落空”后,去年11月中下旬,一知情人士曾透露,12月中旬会正式出台新版基药目录,同时会组织一个较大型的新闻宣传活动,截至2012年底,也没有看到新版基药目录的“庐山真面目”。
    更令消费者意外的是,今年1月7日,陈竺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示,目前新版基药目录已经通过了评审,但表示新版基药目录的正式发布时间仍然是未知数。
    不过令大家欣慰的是,陈竺在此次会议上透露,新版基药目录收容数量从上一版的307种药物扩容到500多种,新版基药目录既涵盖基层用药,又涵盖了二级、三级医院最常用的基本药物,而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后,各地要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据记者了解,为了此次新版基药目录的进一步落实,此次卫生部还对各级医疗机构作出了销售量和销售额比例的划定。
    据相关资料显示,新基药目录出台后,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二级医疗机构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到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三级医院基本药物的销售额应达到25%到30%。
    1月10日,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曾公开表示,新版基药目录很快就要出来了,为此还将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透露,卫生部通过此基药目录的出台,是对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同时还向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具有连贯性的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改革。
多方利益的博弈
    为什么新版基药目录出台频频“爽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新的基药目录牵涉利益很广,不但卫生部要保证基药目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要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这或许也是新版基药目录迟迟不能公布的主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发现,新版基本药物目录所包含品种全由专家提议及参考各省增补品种,无须企业上报和参与,由于新版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太多利益,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另外,基本药物目录需要增添的内容也很多。每一品种背后都涉及不少企业的利益,因此上一品种和下一品种取舍很难。
    该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近几天卫生部相关人士正在密集碰面、组织会议,争取在剩余不多的时间内对新版基药目录进行最后的商议。该人士向记者透露,截至正式发布前的一天,新版基药目录都不会停止遴选的过程,随时可能会有变动。
    多方力量的博弈注定将贯穿新版基药目录出台的始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扩大的基药目录又让医保部门担心费用上涨,资金压力难以负担,为此医保部门一直对目录扩大持反对意见。
    “地方政府也会对新基药目录药品提出建议。”据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比如:地方政府为了扶持当地医药企业,也会提出一些品种进入新基药目录,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为此,卫生部为了考虑到各省的状况及特点,不得不均衡各方利益,采纳地方政府相关建议。
    为挤进基药目录,保住生死线,企业也正挤破脑袋往里冲。另外,一些生产独家产品的药企也在为进入基药目录而“努力奔走”。
    羚锐制药市场部产品经理吴延兵向记者介绍,独家产品如果能进入新基药目录,其产品不但能通过政府的政策网络铺向全国,更能增加产品的品牌效应,为企业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卫生部出台新版基药目录,必须尽可能协调各种力量之间的利益,在未协调好各方利益之前,不会出台,如果不顾各方利益而盲目出台,其后也会为医改的发展形成很多不利因素。”史立臣告诉记者。
独家品种最具优势
    “如果药企生产的产品能够进入基药目录就像进入了‘天堂’,反之,就像被打入了‘地狱’。”采访过程中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调侃道。
    为什么众多的药企宁可削尖脑袋都要挤入新版的基药目录?进入新版基药目录后,到底能获得多大的市场?
    著名医药营销专家杨昌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进入新版基药目录的企业某些产品就像政府给企业铺了一张网,企业可以顺着政府铺好的网络更容易地推广产品。在国家硬性政策的推广下,企业产品销量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据相关部门最新监测结果表明,基本药物制度已在国内57.2%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在安徽、天津、宁夏、吉林、江西、陕西、甘肃、海南等地初步实现了基层全覆盖。据一位资深人士推测,随着医改的深入,其覆盖面和市场容量都会进一步扩增。
    杨昌顺对记者表示,基药目录中,增长最快的应该是一些独家品种和一些一两家药企“垄断”的品种,其企业每年业绩会形成“火箭式”发展。杨昌顺举例说,就像云南白药和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其业绩之所以增长这么快,与基药目录的独家进入医药目录后品种销量有直接关系。
    不过,也有相关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因每个企业的战略不同,已有不少医药企业将基药视为打开第三终端市场的“敲门砖”。全国几万家乡镇卫生所是不小的药品市场,通过基药接触这些乡镇卫生院,可以借此打开企业非基药产品在第三终端的市场,而不是单纯地做基药。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分析称,对有独家品种的企业而言,其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该独家产品的价格有保证,企业生产积极性很高,因此愿意进入目录。但非独家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品牌等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只能在价格战中拼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