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另类生财之道:广州烂尾楼广告吸金数千万

作者:刘力图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18 23:27:00

摘要:一则“广州CBD烂尾楼月入广告费380万元”的报道,将烂尾楼的“生财之道”暴露在公众面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力图 广州报道
    近日,一则“广州CBD烂尾楼月入广告费380万元”的报道,将烂尾楼的“生财之道”暴露在公众面前。
    在广州,烂尾楼在多头管理下陷入“踢皮球”似的僵局,问题迟迟未得到妥善解决。与此同时,部分烂尾楼在政绩工程的粉饰下被商业广告“包围”,所得的巨额收入去向不明。
谁为“非法广告”撑伞?
    在广州市天河区CBD,43层高的烂尾楼中水大厦的外围大部分被巨幅白酒广告所覆盖,剩余部分则是不起眼的公益广告。在亚运会召开前的市容市貌整治行动中,广州曾对烂尾楼进行围蔽或粉饰,包括中水大厦在内的市内多栋烂尾楼被穿上知名酒类、汽车、饮料等产品的巨幅广告“外衣”。
    本报之前曾报道,中水大厦因涉及多家国字辈企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债务纠纷,最终导致烂尾长达14年之久。记者了解到,政府相关部门以“干预能力弱势”为由,任由该大厦处于长期闲置之中,盘活遥遥无期。
    事实上,一笔不菲的收入正从这栋尽显颓废的烂尾楼中产生。据媒体报道,广东麦迪逊广告公司已经同中水广场业主签订了10年合同,租赁其外墙发布广告。这个包楼的广告价位以月计,380万元一个月,560万元三个月。该公司负责人公开表示,如果遇到政府搞大型活动,可能会暂时撤下商业广告。
    《华夏时报》记者从广州市城管委和广州市工商局获悉,这栋烂尾楼的广告位属于违法。此外,该公共广告位没有经过任何的公开拍卖程序,其发布权即落入这家广告公司手中。
    “这个广告位发布费用比广州CBD其他的大型广告牌都要贵,广告公司能拿到这个广告位,是因为在关系上花了不少工夫。”广州一家广告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然而,对于麦迪逊广告公司是否存在与政府相关监管机构分享这笔年收入高达数千万的广告费的疑问,上述知情人士甚为避讳地回复称,“肯定不会是纳入公共收益中。”
    根据广州市政府2009年出台的新规定,私人物业如果拍卖户外广告位,城管需跟物业的业主(私人)签订合同,私人委托城管来拍卖他的广告位,其中拍卖收益的60%归业主,其余40%归政府。
    广州市城管委向媒体表示,由于产权不明晰,烂尾楼的广告位不具备公开竞拍的条件。而广州共有33座采取类似处理手法的烂尾楼。
    海珠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从5年前开始,政府的思路是用户外广告、涂刷油漆等为烂尾楼遮蔽外形。“这两种办法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户外广告所耗费的成本尤为让政府头痛,光是广告成本就需要几十万,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管理和维护。”
    上述政府人士表示,政府因此才想到利用商业广告。以海珠区为例,部分烂尾楼的户外广告一直是“以商养公”,商业广告必须搭配着公益广告一起发布,公益广告发布的费用由广告公司负责。
    然而,面对这笔广告收益是否按政策规定,将部分收益回拨政府公共收入等质疑时,上述负责人则避而不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下属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办公室负责处理烂尾楼、烂尾地事务,该办公室一名人士以此事不属该部门管辖范围内为由拒绝透露。
烂尾楼的生意经
    除了户外广告这笔生意,相关商业机构有各种办法利用烂尾楼挣钱。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东风路、解放路等地,有烂尾楼早已被业主外包给其他商业机构,承用作临时商铺。
    “一个月租金就达上百万元,平均每年都能保持在上千万的水平,商铺还在继续涨,谁不乐意做这样的生意。”解放路片区一栋烂尾楼的临时商铺承包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他与开发商签订了长期协议,每年除了向开发商缴纳租金外,还需要按比例抽取年租金作提成。
    据该人士分析,所处的片区为广州鞋类批发集散地,商铺需求大,租金回报率高。据他所知,开发商由于资金问题未对该烂尾楼进行开发,“即使卖楼、盘活,利润也未必能保证,现在的租金既可以保证低成本,又能获得长期、丰厚的回报,还可以间接囤地。”
    在广州,烂尾楼出租作临时商铺、临时停车场的现象比较普遍。“据说每年要给城管等单位缴纳一定的费用,也说不清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反正一直没有人来检查。”上述人士补充道。
    此外,在烂尾楼重新拍卖的过程中,竞买方、拍卖机构、法院等单位之间容易滋生操纵拍卖结果、贿赂等情况,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广州新濠大厦于2010年12月公开拍卖时,参与竞拍的房地产公司广州天佳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蔡锡川便指责法院利用“阴阳公告”,违法操纵拍卖结果。他向媒体表示,最初的拍卖公告明确临迁费由受买方来支付的,但公告发出的半个月后又下“内部函”,将临迁费转嫁到拍卖款中支付,他认为此项拍卖的附加条件和实际操作严重违法,是一个为某个竞买人精心设计、量身定做,从而为其牟取巨大非法利益的所谓“公开拍卖”。
    广州某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在争取一宗烂尾楼拍卖生意的开始,类似的处理手法就开始了。
    记者从主管烂尾楼处置的部门了解到,烂尾楼的处置十分漫长,第一道门槛即使找到合适的且具备实力的投资方,随后,还需要经过拍卖、资产重组、报建等一系列程序。有部分烂尾楼因规划调查、历史文物保护等原因,已经无从考究其是否属于烂尾,因此很难进行处理。而有些烂尾楼的价值空间不大,拆迁补偿成本高,所以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方进行盘活。
    对于监管部门“默契地撒手不管”的现象,上述主管烂尾楼处置的部门一位人士透露,虽然有专属事务小组,然而烂尾楼一直处于多头管理,涉及的利益比较复杂。他表示,不排除存在有人牟取私利的情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