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真假“房嫂”田荔琴

作者:瞿宜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16 22:58:00

摘要:低调、随和与霸道、蛮横,是目前被用在田荔琴身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描述。对陈秀萍的举报,田荔琴认为对方举报应受到保护,但举报要"实事求是"。

真假“房嫂”田荔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瞿宜同 福州报道
    拥有16处房产,价值超5000万元。因为“房妹”、“房叔”们纷纷被曝光,遭实名举报的田荔琴,因其福建省证监局原副局长的官方身份,一下子就卷入了旋涡。
    网络实名举报人是自称旅美侨胞的陈秀萍,事件的起因则是由一个洗衣池引发的邻里纠纷。
    “在组织调查结果出来前,我没有什么个人看法。”田荔琴1月15日对《华夏时报》记者称,已向组织提供了书面汇报,解释自己的房产情况。
    在记者与田荔琴的对话过程中,田荔琴语气和缓平实,并表示目前“没有压力”,且“问心无愧,不怕鬼敲门”。这一印象和接受记者采访的福建证券界人士的描述一致:低调、随和。
    有意思的是,在陈秀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描述中,田荔琴不但不是个好官,而且性格霸道、不讲道理,还会动手砸花盆。
    孰真孰假?到底是“房嫂”,还是被诬陷的“清官”?福建证监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派到福州的工作人员已展开调查取证。陈秀萍称,中国证监会调查人员15日已向她了解情况,取走相关证据材料,并表示“会很快处理”。
    是个好官吗?
    低调、随和与霸道、蛮横,是目前被用在田荔琴身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描述。
    “去年5月,我在一楼外墙搭了一个洗衣池,田荔琴认为我家违章搭盖,多次要我拆除,并两次砸了我放在门口的花盆。”陈秀萍告诉媒体记者,并表示田“为人很霸道,不讲道理”。
    陈秀萍居住在福州鼓楼区融侨锦江A1区,隔壁为田荔琴父母的住所,两家后门共用一个通道。陈秀萍与田荔琴父母熟稔,她称,之前还从田父口中得知“老二(指田荔琴)最有本事、最懂事”。
    《中国青年报》报道称,据该小区物业人员透露,田荔琴及其儿子、司机多次向物业提出,要求拆除陈家的违章搭盖。物业出面调解无效后,由城管上门进行了拆除。
    “我感觉她不是一个好官。”陈秀萍告诉本报记者。这便有了后续的陈实名举报“福建房嫂”田荔琴。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调查中,则听到了关于田荔琴的其它看法。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公司总经理陈先生告诉记者,田为人比较低调、随和、务实;虽然很少直接接触,但在每年的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田“有事说事,工作认真”。
    另一位福建证券界的叶姓老总也认同陈先生的说法,并表示田荔琴比较简朴。对于田荔琴砸花盆一事,陈先生分析可能性不大,“一个女同志,而且还是领导,以她的素质不太可能去砸花盆。”
    相关资料显示,田荔琴原是证监会福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排名在局长陈小澎之后,分管机构监管处等,系副厅级干部,因工龄满35年已于2012年11月提前退休。
    对于陈秀萍的实名举报,田荔琴表示:“他们(指田的父母与陈秀萍)之间的事,把气出到我头上,她(指陈秀萍)要这样做我没办法。”
    谁的房子?
    随着外界关注的深入,田荔琴的丈夫陈翔和儿子也逐渐浮现在公众视野。
    陈秀萍的实名举报信列举了田荔琴一家的16处房产,其中,田荔琴本人名下3套,与丈夫共有3套,丈夫名下3套,儿子名下7套,并附有房产详细地址及产权人信息。
    举报信认为,这16套房产,市值已经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而且田荔琴的儿子还在澳大利亚留学,尚无购房能力,“试问一个普通国家公务员家庭,何来如此巨额财产?”陈秀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要求有关部门“深入调查,清除腐败,还社会以清风”。
    陈翔曾任福建省委办公厅经济二处处长,1998年下海到利嘉实业(福建)集团有限公司任副总裁,2001年任利嘉股份董事兼总经理。2005年陈因涉嫌合同诈骗被四川警方逮捕,2006年被法院判处无罪释放。当年的“利嘉陈翔事件”在资本界轰动一时。据利嘉股份年报数据统计,自2000年至2005年六年间,陈翔个人薪酬不会超过134万元。
    田荔琴曾对《中国青年报》表示,“从来没有16套房子”,“有的不是我的,有的是机关宿舍,有的已经转让。”
    现为一家公司董事长的陈翔对当地媒体表示,16套房产“如果说买,那可以说都是我买的”。福建当地媒体援引一位券商人士的话表示,“她老公(指陈翔)是做地产的,很有钱。”
    据上述证券公司的陈先生介绍,田荔琴的儿子已不再上学,在福州软件园内开了个软件公司。田荔琴表示,她儿子学的是软件专业,2008年已从墨尔本大学毕业,并已获得澳大利亚绿卡。
    证监会已调查
    “提倡实名举报,凡是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1月9日,中央纪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崔少鹏在通报2012年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会上这样表示。两天之后,陈秀萍网上实名举报轰动一时。
    陈秀萍16日告诉本报记者,15日上午10时左右,“来自北京的证监会工作人员”已向她了解了情况,取走相关证据材料,并表示“会很快处理”。陈秀萍还表示,举报材料周日(1月13日)已由亲戚帮忙寄往纪检部门。
    举报材料除网上实名举报信外,还有其他内容,不过陈秀萍表示:“有些消息还没有证实,不能告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
    田荔琴称,她11日看到这个网帖,立即向组织做了口头汇报,12日又向组织提供了书面汇报,解释自己的房产情况。
    对陈秀萍的举报,田荔琴认为对方是实名举报,应当受到保护,但举报要实事求是,网络不应成为“泄私愤的渠道”。
    “我受党组织教育多年,作为具有一定级别的党的干部,我的处理方式、行为方式肯定跟她(指陈秀萍)不一样。我没有必要在这个时间,在媒体平台上,你问我答(指采访报道),你觉得有意义吗?”对于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田荔琴这样反问,并表示“我们有我们(反映问题)的渠道”。
    在田荔琴看来,自己作为被举报人,现在并不适合接受媒体采访。“我个人现在回答任何问题都是苍白无力,组织已经介入调查,总需要一定的时间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