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郑汴一体化催热中原经济区

作者:葛爱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2-08 00:07:00

摘要:《规划》赋予中原经济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定位,更为引人注目。

郑汴一体化催热中原经济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葛爱峰 郑州报道
    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颁布一年后,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规划出炉——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国务院日前批准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地区规划中覆盖面最大的一个。
    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抓手。《规划》的获批,被业内人士视为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信号,《规划》中对“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的明确要求,或将成为此后区域发展的风向标。但在大的区域板块战略之下,未来区域规划将更注重推进跨越行政边界的区域合作。
    “《规划》将使中原经济区建设开始进入有序推进和深度开发的新阶段。”河南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也意味着作为国家级开发战略的中原经济区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有关中原经济区开发和建设的合法性、合规性安排已经完成,接下来5省30市应共同努力践行中原经济区的美好蓝图。”
    区域“大融合” 
    家在开封、工作在郑州的郭丹一直受益于郑汴间交通线路的丰富和快捷,从十年前乘火车走陇海铁路或坐汽车走310国道及连霍高速,到六年前郑开大道的开通,方便快捷让她这个本来每周只回开封一次的“钟摆人”摆速明显加快:忙时两三天回家一次,闲时索性天天回家去住。
    不久前,从郑州到开封的万洪公路通车,这是除了走郑开大道、连霍高速(郑开段)、郑汴路(310国道郑开段)以外,又一条郑州直接通往开封的双向8车道快速通道。
    “郑汴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太快了。”郭丹对记者表示,虽然她是个普通的河南人,但她一直期待郑州和开封能实现真正的“郑汴一体化”,更对中原经济区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规划》提出,“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基本骨架。”据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郑开城际铁路明年年底可以实现主体工程完工。正在建设中的郑开城际铁路一旦完工通车,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将缩短为19分钟。
    火车早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火车,而是高铁,是地铁,是城际轨道交通。
    将来,河南人不论是到西安看兵马俑,还是去武汉赏黄鹤楼;不论是去合肥探三国故地,还是去北京游故宫;不论是到济南体验“72名泉”,还是到重庆游三峡,从郑州出发都只需2个多小时。
    “郑州‘双十字’交通枢纽的建成,将提升郑州的枢纽和辐射作用,可放大城市经济辐射半径,使原来的城市和城市经济圈,成为由高铁线路构建的城市经济带上的一环,城市和城市之间人才、技术、资源等将共生,城市大融合步伐将加快。”宋向清表示,高铁网络在全国的全覆盖,有望颠覆原有的经济发展格局。
    《规划》赋予中原经济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定位,更为引人注目。
    “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规划》最为鲜明的特色。”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表示。
    跨越行政边界
     
    中原经济区作为一个打破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体,跨越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五个省份,区域内各省市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时提出郑汴一体化的构想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其实郑汴一体化不能纠缠于细枝末节。郑州怕开封拖后腿,开封担心郑州兼并自己,这种消极心理非常不好,靠封闭来享受低物价也不是长久之计。郑州、开封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不要怕问题,也不能用‘堵’的办法来逃避问题,要勇于面对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耿明斋表示。作为“郑汴一体化”理念的首倡人,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席智囊,耿明斋表示,要认清真正的一体化并不需要取消各自的行政番号,两个城市需要保留各自的特色,一体化最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
    当谈到郑汴一体化现在的情况是否符合他当时的预期时,耿明斋说:“总的来讲,还是和我预期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有些方面甚至超出预期。最初我们设想的就是两个城市之间做到无缝对接、无障碍对接,排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在运作过程当中,它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原来建轻轨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可现在城际铁路已经在建设。特别是在规划这个层面,在郑汴一体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郑汴新区的概念,而且郑汴新区是由省委、省政府来主导,2000平方公里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所以这一点是超出我们预期的。”
    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这是未来中原经济区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高地的重要的条件。如果以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涉及河南以外的几个省的市县往往是经济区位上的边缘地带,长期以来是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流出地。
    “打破行政界限关键在于消除小我思维,区域内各级政府应有开放的胸怀,勇于并善于在区域内奉献自己的优势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优势更优,通过政策嫁接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通过规划统筹实现分工合作共创多赢。”宋向清说。
    对于中原经济区的组织协调问题,《规划》提出,各省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推动规划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支持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
    “行政区划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肯定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关键在于五省之间依托中原经济区建立一个良好互动的协调机制,周边区域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客观内在的联系,本身就有很多相通的基础。”耿明斋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体化发展这是一个基本趋势,过程中问题肯定有,但不会造成巨大的障碍,因为“发展对谁都有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