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既不“高”,更不火
摘要:高交会变成了政府一头热,企业一头冷,九个展馆有六个属行政部门主管。
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的第14届高交会11月21日在深圳落幕。相比去年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亲临现场引发的轰动场面,今年高交会显得冷清许多,人流量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高交会也逐渐变味了。由于展会效果不佳,为了节省成本,主会场1号馆的部分展位甚至被转租出去卖菜刀、沉香、面膜等与高科技不沾边的产品。
高交会变成了政府一头热,企业一头冷,九个展馆有六个属行政部门主管。个别企业甚至称,前来参展主要出于“政治任务”,是被当地主管部门安排指定来的。
高交会乱象
“今年人气明显少了很多,产品交易量不大,很多人是来‘打酱油’的。”在1号馆参展的深圳市合广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尹先生对记者说,真正给他们带来业务的人流不足一成。
记者去年也参加了高交会,对此感同身受,发现今年人气最旺的是跳《江南style》的地方。
高交会的主会场1号馆位置最佳,规模最大,今年以IT、新能源企业为主。11月19日,记者却在会场发现,有些企业将展馆分出几个再转租,如中兴科技将展馆四分之三的位置转租,分别卖起了蒸锅、榨汁机、面膜;兰州中兴太阳能有限公司将展位租给了卖衣架和沉香的小商家。讽刺的是,这些小商品反而吸引了不少人气驻足,高交会沦为了杂乱的大市场。
尹先生表示,去年也有展馆卖东西,但位置比较偏,且1号馆是不允许小商贩进来的,而今年这些展馆放在了核心的位置,高交会有点变味了。
“小商小贩摆摊在任何一个展会当中都会发生的。”高交会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要加大严控力度,真正把高交会变成一个高科技产品的展示盛会、洽谈盛会、对接盛会,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小商小贩买卖的摊位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小企业参展商说出了其中的“秘密”,标准A类展位价格要2695元/平米,B类为2255元/平米,他们公司展位费5万块,加上搭展费要十多万。有些企业因为参展效果不好,为了减少成本,便转租出去。而地方馆和学校馆是免费的。
在地方的省市馆中,要说热闹的还是宁夏馆,这里卖起了各种特产,而按照场馆规定这里只能展示不许卖。
即便记者亲眼所见,宁夏自治区招商局国际经济合作处处长朱东也坚决否认有销售行为。“这些特产是用来展示,不是卖的。”他说。
“只能偷偷卖。”某省份一家中药参展商笑着说,“不然白来了。”
从主动变被动
本届高交会参展企业并不少,但少了一些熟悉的身影。去年富士康在1号馆最核心位置布下大场馆,老板郭台铭高调亮相前来捧场引发轰动,但今年富士康在报名后却最终缺席会场。以前在高交会上经常亮相的深圳企业如研祥、五洲龙也都没有参加。
“高交会只是一个企业自愿展示的机会,参不参加是企业自主的行为。”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11月20日对记者表示,富士康每年都要参加很多展示,只是今年没有去高交会参展而已,参展需要合适的机会。
高国辉解释,有些参展商今年没参展主要是市场行为,有些企业的产品没有更突出的特色,没有更新换代,没有升级,有些企业可能会在专业展上亮相,就不会参加高交会这样的综合展。“我想这些企业今年没有参加高交会,一个是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购买需求发生变化,另外也因为我们的展馆的面积有限,要参展的商家还有很多。”他说。
湖南馆的一家参展商无奈地对记者表示,他们此次来参展实属“政治任务”。“政府说我们算高科技企业,没办法必须得来,政府展位本身是免费的,但企业还得花钱参展搭台。”他说。
而宁夏馆的朱东表示:“我们政府出钱,企业免费参展,都愿意来。”
在九个展馆里,以工信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农业部、各省市、院校为主管单位的展馆就占了六个。
此前,深圳冠日、金蝶、腾讯、朗科、比亚迪、大族激光、三诺等众多深圳创新型企业曾先后在高交会上获得过风险投资,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如今风投的影子也不多见了。此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年参展的产品减少了,更多是企业的形象展示。会场也从以交易为主,转变为以品牌提升为主。
“国家展馆只是简单浏览下,形象展示更没兴趣看,我来找的是产品。”一位来会场参观的企业经理负责人对记者说。
武汉大学产业部主任李洪也明显感觉珠三角地区对高交会的关注度没有往年那么高。“可能前几年看的比较多了,现在来看的就少了。”他说。
“科技创新关键靠企业自主,但被政府部门看重的高交会,却越来越不受企业重视,而政府展示又明显与市场需求脱节,这样下去,高交会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小。”富士康一位负责销售的经理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