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互保:不能说的秘密
摘要:互相保荐的券商之间,关系紧密,名义上是互相保荐,实际上是自己保荐自己。
某中型券商的投行部总经理李石(化名)最近对证券公司IPO项目情有独钟。在他看来,证券公司体量大,一上市就能募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与保荐一个主板的大型国企相当,保荐承销费着实诱人。然而,正是抱着这种心态,他四处寻找证券公司,但凡正在准备上市的券商,他都派人去接洽过,但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
“问了一圈,大部分券商都想采用互保上市的形式,但我们由于种种原因,还上不了市,所以我们被直接排除在外。”李石很无奈。
从至今仍未完工的光大证券和东方证券的互保上市,到最近刚有起色的银河证券与国泰君安的上市,以及为齐鲁证券保荐的尚在初审中的中原证券,近期证券公司结成对子互保IPO蔚然成风。
利益分享,风险共担,互相牵制对方的“小辫子”不至于商业机密外泄,互保可谓益处多多。不过在看似完美的背后,另一个操作层面却带来更多隐蔽的问题。
“互相保荐的券商之间,关系紧密,名义上是互相保荐,实际上是自己保荐自己,在互保的券商之间,‘保荐’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一家项目颇丰的券商投行总经理不无担忧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互保实为“自保”?
10月19日,据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年底之前,证监会会对券商IPO上市的审慎性条件进行评估,关于业绩排名的要求可能会取消,只要券商符合IPO发行上市条件,就鼓励通过上市发展壮大。在业界人士看来,券商IPO将迎来一波高潮。
然而,在同质化竞争惨烈的券商业界,向来没有多少合作机会。彼此间的明争暗斗、相互挖墙角,各地营业部的争抢地盘,在市场低迷、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让竞争多了些血雨腥风。
唯一不同的是,争先恐后的拟上市券商们,在选择保荐人时,采取互相保荐对方上市的方式,形成了一对对排他性联盟。
《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互保上市的券商名义上互相保荐,但实际上大部分准备工作都是由拟上市券商自己来完成的。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暗暗规避了证券发行上市应当聘请保荐机构的法律条款,保荐人已经不能尽到尽职调查的责任了。与自己保荐自己并没有多大区别。”李石解释说。
李石的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多家券商投行人士的证实。西南证券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就此表示,他所了解到的情况大致相同,但凡证券公司上市,前期准备都是由自己的投行来完成。
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券商行业研究员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本报记者,券商互保上市与其他公司上市的最大区别就是,事情都是自己人在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互保上市的证券公司的承销保荐费率都特别低。
肥水不流外人田
截止到2012年10月份,A股市场共有19家上市券商。其中,华泰证券、光大证券都是在券商互保形式下上市的。
2010年2月,华泰证券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净额155亿元,承销和保荐费用1.3亿元,费用比例仅为0.8%,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的承销与保荐费率的最低水平,比2010年上市当年5.11%的平均费率低85%。
“费用这么低,应该和华泰证券保荐海通证券借壳上市的财务顾问费用相当了。”上述证券研究员表示。
费用低廉,而且在互保协议下,为对方行方便,也就是为自己行个方便。肥水不流外人田,保证公司机密信息不被竞争对手获知,券商互保的好处比比皆是,这也是众多券商上市采取互保形式的原因。
按照上述西南证券投行人士的分析,券商互保上市,可以保证利益不外流,与其交给别人保荐,不如交给自己关系好的公司;另外一个原因是,保荐上市会涉及很多商业机密,双方互保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小辫子”交给了对方,互相牵制,能够保障信息安全。
至于这种保荐方法是否违规,深圳另一家券商的投行部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没有哪条法律法规说不允许券商互保。”
也许正是在这种态度下,券商互保的形式逐渐蔓延,不仅体现在2007年的券商集体互保,在新近掀起的证券公司上市潮中,也十分常见。
互保上市蔓延
券商互保始于2007年,现在仍在上市准备的多家券商,至今都是按照2007年所签订的互保协议进行。
光大证券与东方证券之间,华泰证券和海通证券之间,甚至是现在最受热议的银河证券与国泰君安之间,都是在2007年前后签订的互相保荐协议,并一直沿用至今。
之后,齐鲁证券与中原证券这两家分跨山东和河南两省区域的券商也采用了这种互保形式,在证监会披露的中原证券上市进程中,保荐人齐鲁证券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种利益相当、结成联盟的形式,最终被广发证券与国信证券发扬光大。2010年已经完成借壳上市的广发证券,当时的财务顾问是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并没有参与其中。
但在国信证券所披露的上市信息中,广发证券却意外命中。有消息人士透露说,广发证券借壳上市时没有募集资金,但在广发证券180亿元增发时,与国信形成了利益互换,即广发证券用180亿元的增发大单换到了国信证券的IPO保荐项目。
2011年8月份,在保荐机构兼主承销商国信证券的帮助下,广发证券完成了120亿元的定向增发。虽然较之前设定的180亿元募资额度有些差距,但对急于开展创新业务却净资本缺乏的广发证券来说,至少解了燃眉之急。
而这120亿元的募资额度,与国信证券即将进行的IPO募资规模也大体相当。按照国信证券董秘、投行部总经理胡华勇的解释,“国信证券IPO大概融资100亿元左右。”
从最早的光大证券与东方证券签订互保协议至今,已经有5对券商先后进行互保,而且从现有的申报项目来看,券商互保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