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保代量产前夜

作者:任家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4-10 23:39:00

摘要:褪色的保代人群,将随着保荐代表人考试的改革,变得更加拥挤。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任家河 北京报道
    褪色的保代人群,将随着保荐代表人考试的改革,变得更加拥挤。
    4月2日,证券业协会公告,2013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考试将在6月22日举行。新版的考试大纲亦在同一时间公布。
    “考试大纲变动不大,区别在于这次提前了两个多月公告,为考生预留了更长的时间。”一位再次参加考试的投行人士李卓分析说,“更重要的,从今年起,6月和11月一年考两次,保代进入量产化阶段。”
一年考两次坐实
    保荐代表人简称“保代”,与保险代理人的简称相同,但工作性质却有天壤之别。按照金融圈流行的说法,保荐代表人是一群生活在金融界塔尖的人。始于2004年的保荐代表人考试,成就了一批这样的人。
    对于企业来说,上市、融资、再融资,都需要保代作为中介;而对于投行来说,没有保代就没有投行,《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申请保荐机构的条件中,保荐代表人从业人员不少于4人,而且2012年之前“双人单签”的规定,消耗了大量保代资源,甚至造成证券公司之间对保代的疯狂挖角。
    金色光环之下,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一批又一批的投行人员涌向保代考试。
    4月3日,证券业协会发布保代考试第1号文件:考试时间6月22日,考试地点分别设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自4月17日开始报名。
    “提前80天公告了考试时间,我们就能早点开始准备。”李卓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而在过去,通知最早的也只提前两个月。
    更大的区别在于,从今年开始,保代考试将变更为一年两次。本报记者从证券业协会得到消息,2013年的两次保代考试分别在6月和11月举行。
    而之前盛传的保代考试的成绩可以像CPA考试(注册会计师)一样累计使用的消息,在本次考试中未见端倪。考试公告和过去几年一样,仍然规定考试科目为证券知识综合考试、投资银行业务专业考试两科。每科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每科总分100分,考试合格线为总分120分,单科不低于50分。
    “也就是说,总分线120分,单科线50分,与以前没有区别,成绩不能累计使用。”上文中接受采访的上海投行人士分析说。
    至于说“两次之中只能选择一次”的传言,证券业协会没给出解释,亦没有给出相关限制。上海这位投行人士也表示说:“如果每人只能选择考一次,那一年两次还有什么意义呢。”
保代人满为患
    一年两次考试,意味着保荐代表人的增加量翻倍,再结合证监会2012年3月15日发布并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荐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在现行两名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一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可同时在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各负责一家在审企业的基础上,调整为可同时各负责两家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审企业。
    也就是说,每位保代可签字项目由两家增加至4家,即两家主板项目和两家创业板项目,保代供给可签字数量扩充一倍。
    自此之后,保代的稀缺程度大为下降,这一点,从2012年年底各家投行裁撤人员可以看出。以往每年年初保代大量跳槽的情况在今年年初也没有出现。“现在形势不好,跳槽不容易,而且手里的项目没完成,走不了。”一位已经注册的保荐代表人告诉本报记者。
    “可以预见到的是,到2013年年底,注册的保代数量将大幅增加,原因是IPO暂停,去年考过的那批保代项目没完成,不能注册,”这位保代解释说,“到今年年底,项目发行之后,就会涌现出来了。”
    截止到4月9日,证监会已注册保代共2279人,这一数量在未来两年将迅速增加。
沦为高危职业
    人满为患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保代现在已经成为高危险职业。
    一位券商中层表示说,这种危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保代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身体很容易出问题;二是保代受到的诱惑很多,很多保代为了利益走在违法违规的边缘。
    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2012年8月份,国信证券一位保荐代表人就因为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33岁,在去世前头一天,他还在指导同事制作路演推介PPT。有同事透露说,此人喜欢晚上干活,正常作息是两点睡九点起。
    事实上,投行业内,有类似作息规律的人并不是少数,尤其是在申报材料前夕,投行人员都是通宵加班处理材料,身体遭受极大煎熬。
    另外一份危险,在证监会严查信息披露、打击内幕交易中,也越来越多。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在2012年被出具警示函,分别有两名保代因为信息披露不合规被处以3个月内不受理其保荐代表人项目的惩戒。
    一向以保荐小项目闻名的平安证券则在2009年和2011年相继被撤销3个保荐代表人的资格,并在近日传出平安证券被暂停6个月保荐资格的消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