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票据监管再加码

作者:杨中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22 13:44:00

摘要:在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9月份未贴现的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出现了大幅增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监管力度再度加码!
    10月8日,针对商业银行票据问题,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高度重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审慎开展票据业务,同时加强统一授信、授权管理,并且对银行承兑汇票出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
    一位监管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这次通知并没有更多新的监管内容,主要向商业银行提醒票据风险。在通知中,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从源头及自身审慎开展和办理票据业务。
    在银监会下发通知后的10月12日,央行公布了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其中,9月份票据融资大幅减少,但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却出现了大幅上涨。
    严查票据违规行为
    虽然监管机构一再提醒商业银行票据风险并下发通知,并且在会议中多次提及加强案件风险防控,并指出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迅猛,操作中不同程度出现违规行为。同时受宏观形势变化和部分机构内控薄弱影响,银行票据案件有所增加,且重大案件占比明显上升。
    齐鲁银行票据案件涉及十几亿及烟台银行4.36亿元票据案件等,使得监管机构对银行票据监管不断加码。
    银监会10月8日下发的《关于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监管的通知》的第一条,就是提醒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认真落实监管机构的要求。
    “虽然监管机构一再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客户授信调查,同时严格审查票据申请人资格、贸易背景真实性以及背书流转过程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求商业银行加强票据业务保证金、贴现资金划付和使用等。但是从近些年出现的票据案件当中,都能够发现这些尽职调查并没有做完善,从而导致票据案件的发生。”一位商业银行人士认为。
    在这次通知中,监管机构依然强调这些基础审查,同时也要求银行机构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客户结构、风险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合理确定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
    在严查企业和商业银行之后,监管机构也在不断规范市场中的个人、票据中介进行的票据中转行为,防止进而可能会产生的风险,还要求商业银行要科学核定客户票据业务授信规模,防止签发超过企业授信限额的票据,防范各种“倒票”违规行为。同时要求商业银行要完善考核方式,降低票据业务余额等规模指标考核权重,提高票据业务合规性、操作风险防控等指标权重。要加强员工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票据业务能力和合规意识,严禁员工参与各种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
    票据腾挪信贷规模
    在该通知下发后,央行于10月12日公布了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9月份的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而其中票据融资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出现了不同的情况。
    据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了6.72万亿,其中,票据融资增加了8313亿元。而同先前央行公布的数据计算,1-8月份,票据融资增加了10482亿元,那么9月份,票据融资减少了2169亿元。
    瑞银证券银行分析师孙旭在研究报告中认为,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是受季末窗口指导以及同业代付业务监管的影响,票据融资往表外转移导致信贷规模萎缩2200亿元,是新增信贷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申银万国在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央行在季末三天对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压制票据增长。原因在于银行季末会通过大量贴现票据放贷来派生存款,然后通过同业操作将票据贴现资产隐藏,从而解决贷存比、信贷额度、资本等约束,为了限制银行绕开监管,央行因此暂停银行票据业务。
    相对于票据融资规模的减少,在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9月份未贴现的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出现了大幅增长。
    从央行刚刚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规模扩大到了2163亿元。而8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却是负增长844亿元。
    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从今年3月、6月份来看,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规模都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这成为商业银行腾挪信贷的关键之处。
    在2011年,河南农信社就是通过票据业务来帮助商业银行腾挪信贷规模,遭到银监会通报批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