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小产权房建设刀口喋血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22 14:25:00

摘要:小产权房发展至今,像一个难以开刀的毒瘤,而相关部委有关小产权房的禁令政策也日趋严厉。

小产权房建设刀口喋血

    本报记者杨仕省 北京报道
    部委的禁令并没有能够阻止小产权房建设的步伐。
    太玉园,作为中国小产权第一大社区,位于北京通州区张湾镇张家湾村。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太玉园东区一号楼旁边的一座新楼正在拔地而起,目前已经建到4层。16日的一场小雨也没能妨碍工人们干活。
    据当地居民回忆,这应该是自2004年开始,太玉园第9次兴建小产权房,如今太玉园已经形成别墅、板楼等上百栋规模。
    这几年查处小产权房风声很紧,但自去年年底,太玉园所在地张家湾村支书刘国利在玉带河沿建设近100栋平房后,今年年中又开始东区1号楼的扩建工程。
    在当地,无论是通州区政府还是张湾镇政府,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惊人的缄默。而每一个小产权社区的立项、建设、销售到业主入住,都是在政府的默许之下进行的。“如果购买违法,当初为何不禁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主反驳说。
    据悉,上一次太玉园被查处,交了2亿元罚款了事。这一次该如何治理?截至本报记者完稿时尚无定论。
    销售仍在地下进行
    自国贸坐806公交车,经四环走京通快速路,沿轻轨线至终点土桥站向东口右转,全程不到半小时便可到达太玉园。这个多次被曝光的太玉园社区布局合理,欧式建筑,整个项目占地2000多亩,一期60多栋板楼和37栋独栋别墅已全部入住。
    “目前,太玉园没有新房,也不过户了。”记者径直走到一家中介公司,接待人员说,可以看看其他的房源。
    记者看到在小区里一栋楼的窗户上赫然写着“此房出售”,留有座机,多个地方也写着类似广告语。记者拨通电话后询问是否有新房出售时,对方直接说没有。而当记者表示现在就在小区里时,对方立刻改口称,“可以看房”。
    记者来到通州何各庄村月亮湾晓镇小产权房社区,社区内售楼处空无一人,沙盘被一块大布盖住。“售楼处关了。”小区保安说。而天兴苑房产经纪公司王志伟明确告诉记者,“这是小产权房,目前查得比较严,不过你看中了房子可以直接签合同”。
    禁令似乎在高墙外,上述太玉园、月亮湾晓镇均在最近北京市清理的违规项目黑名单中。
    记者走访这些小区,尽管接待处或售楼处空无一人,但小区周围仍然活跃着一些销售人员,看见有陌生人走来,便递上一张传单,并告知房价由原来的4000多元每平米降到如今的3500元每平米左右。
    记者也走访了通州太玉园片区的中介商,如链家、华瑞达、中汇恒基、天兴苑等多家公司,问及小产权房时个个语言含糊,但没有否认小产权房仍在销售的事实。
    但形式还是变了。链家房产一位销售人员向本报记者坦言,很多信息都挂在各大房网,先电话沟通好再私下交易。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止通州,昌平、大兴、房山等多个地方的小产权房项目,均被告知可以直接签署买卖合同,价格均有优惠。这些项目都是此次北京公开点名违法的小产权房项目。
    北京只清理未见治理
    北京还有地方在建在售小产权房,如何处理?10月16日下午,本报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市国土局,得到的回答是“立即叫停”。本报记者最后致电通州区国土分局,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会努力尽快查处”。
    当然,北京的努力有目共睹。
    10月9日,北京召开清理整治小产权房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对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要坚决处理,立即叫停。对于在建的项目,北京的处理方式较为坚决,将责令其停工、停售,查封工地,拆除售楼处,查封施工机械,遣散施工队伍;对在售项目将责令停售、拆除售楼处,查封已建未售房屋。
    北京市国土局官网显示,今年6月以来,北京市集中开展清理整治利用集体土地违法建设销售工作,初步清理出自2008年以来在建在售的79个小产权房项目。
    据介绍,其操作思路是,自6月中旬起,北京以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以乡镇为清理整治单元,开展对集体土地上小产权房的清理工作。
    清理结果还算不错。北京国土局在9月17日对外发布已初步清理出79个违法小产权房项目,提醒公众不要购买。数据显示,目前整个北京市小产权房的总体面积在15000亩左右,而此次查处的79个项目占地面积共为3656.27亩,不到三成。这距离彻底清查完所有的小产权房,尚有巨大的差距。
    但业界普遍关心的是,公布名单后如何处理?16日,北京官方给予本报记者的回应只有四个字,“还不明确”。
    上述会议还称,对历史上多年形成的小产权房,要分析原因,分类研究处理办法。对小产权房,北京明确的思路是:不会一刀切,会分类治理。
    政策尚在制定中
    顶层也在努力中。
    本报获悉,国土部对小产权房的总体思路是“先清理后治理”,但遗憾的是,国家对已售小产权房的处理细则尚未公布。
    即便早在1999年国务院下发的通知就明令禁止小产权房买卖,但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各区发现,时至今日各种买卖小产权房的现象层出不穷。
    糟糕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小产权房已遍地开花。记者手中的一份报告估算,1995年-2010年我国小产权房建筑面积累计约为7.6亿平方米,相当于同期城镇住宅竣工面积总量的8%。“实际远比这个数据要大得多。”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说。
    关于小产权房的整治,国土部于2008年就已开始研究制定处理小产权房的意见;直到今年3月国土部才拿出采取“先清理后治理”的方式,主要清理对象是“在建和未售、侵占耕地的小产权房”。
    政府的决心有增无减。自2010年以来,国务院下令停售停建“小产权房”,住建部也明确表示“小产权房将不会合法化”。
    在小产权房问题上,国土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强调,2012年的思路是“试点处理”。“在建的小产权房一定要停下来,在销售的一定要停止销售。”李建勤表示。国土部部长徐绍史称,今年要为大规模清理小产权房做准备,一手抓调研,一手抓执法。
    本报采访获悉,小产权房发展至今,像一个难以开刀的毒瘤,越来越大,而相关部委有关小产权房的禁令政策也日趋严厉。
    比如,2010年初国土部、住建部等14个部委联合成立小产权房整治处理领导小组,并将清理工作初步方案上报国务院;2011年国土部开展小产权房问题专题调研,摸清重点城市小产权房分布、规模、销售、入住群体、利益分配等情况;今年国土部明确表示,小产权房不予确权登记。
    在上述政策中,包括小产权房清理工作初步方案上报国务院,但记者采访至今却无下文。“还在研究中,或需要领导批示。”国土部相关官员对本报记者说。
    “小产权房的治理屡屡遭遇碰壁,源于多方利益牵涉,彻查难度很大。”房协的一位专家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