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资金“绕道”券商基金入市
摘要:无论是保险资金进行不动产及股权投资,还是选择投资管理人,保监会都已经开始实行备案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资本市场的动荡令上市险企面临极大的考验。10月17日,A股四大保险股集体暴跌已经提前反映了投资者的担忧。为应对市场波动,保险资金拓宽投资渠道和遴选更多委托投资管理人的步伐正进一步加速。
继9月26日保监会网站公布首批9家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名单之后,10月12日,保监会再度公布第二批管理人名单,此次有17家机构入选,包括11家基金公司、3家券商及3家证券资产管理机构。
《华夏时报》记者还从相关渠道获悉,为数十余家的第三批险资管理人很快也将获批,届时包括1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投资管理保险资金的机构将会达到60多家,彻底改变险资委托投资机构单一的局面。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将有超过1000亿元的保险资金,将会通过这些券商基金来进行投资管理。
三方“蜜月期”
无论是保险资金进行不动产及股权投资,还是选择投资管理人,保监会都已经开始实行备案制,而非审核制,这使得险资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效率越来越快,在最近两周内一气儿公布两批26家券商基金作为新的险资投资管理人即是明证。
“最近券商和基金机构部的人到公司来得相当频繁,目的都是希望我们将资金委托给他们投资。”10月18日,上海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张粤铭(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据记者了解,险企券商基金的接触虽然相当紧密,但真正的双方和多方合作可能还要等到四季度末或明年初才会展开。
10月19日,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保监会不久前举行了一次保险机构及受托管理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机构的座谈会,参加的机构主要包括各大保险集团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以及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券商和基金公司主要负责人,保监会负责人表示,保险资产评估市场、选择外部管理人的工作将会在年末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对保险资金委托投资方式形成的初步构想是借鉴社保基金做法,将保险资产分成若干组合,分给不同机构进行管理,每个考核期结束后优胜劣汰,根据业绩表现再重新选拔优秀管理人。
“对于超过6万亿的保险资金而言,初期通过外部投资管理人运作资金的规模不大,以20%的权益规模计算,整个保险业的权益投资大概在1万亿左右,其中的三分之一作委托投资也就3000亿元,但是具体的规模肯定还要小,也就1000亿-2000亿,这个规模对券商基金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10月19日,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表示。
保险资管转型未展开
一方面,保险资金委托投资正在如期展开,券商基金也都在积极备战;另一方面,今年6月保监会发布13项新政中有关于保险资管自身转型的内容,时隔4个月,各大保险资管尚未有任何动作。
本报记者6月份时曾在报道《保险资管加速扩容有望受托管理住房公积金》时了解到,13条投资新政中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和《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两份文件将允许保险资管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可以向合格投资者发售标准化产品,募集资金,并为此开展投资管理活动,以及允许保险资管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它企业委托投资的资金。
8月31日,中登公司发布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开立和使用资管账户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结算安排,其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险资以外的资金,并开立证券账户首次出现在这份通知中。
国内一家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自从8月31日以来,还没有一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中登公司开设专门账户,因为现在也正忙于自身保险资金委托投资,如果双管齐下对于保险资管转型来说有些急促,毕竟保险资管也不缺这些投资管理费用。
“我们还是更倾向于能够受托养老金、公积金之类的长期投资基金,短线交易不是险资的风格。目前公积金的入市政策还看不到有突破,现在仍以观望为主,静候政策开闸。”这位负责人指出。
资本市场的动荡令上市险企面临极大的考验。10月17日,A股四大保险股集体暴跌已经提前反映了投资者的担忧。为应对市场波动,保险资金拓宽投资渠道和遴选更多委托投资管理人的步伐正进一步加速。
继9月26日保监会网站公布首批9家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名单之后,10月12日,保监会再度公布第二批管理人名单,此次有17家机构入选,包括11家基金公司、3家券商及3家证券资产管理机构。
《华夏时报》记者还从相关渠道获悉,为数十余家的第三批险资管理人很快也将获批,届时包括1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投资管理保险资金的机构将会达到60多家,彻底改变险资委托投资机构单一的局面。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将有超过1000亿元的保险资金,将会通过这些券商基金来进行投资管理。
三方“蜜月期”
无论是保险资金进行不动产及股权投资,还是选择投资管理人,保监会都已经开始实行备案制,而非审核制,这使得险资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效率越来越快,在最近两周内一气儿公布两批26家券商基金作为新的险资投资管理人即是明证。
“最近券商和基金机构部的人到公司来得相当频繁,目的都是希望我们将资金委托给他们投资。”10月18日,上海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张粤铭(化名)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据记者了解,险企券商基金的接触虽然相当紧密,但真正的双方和多方合作可能还要等到四季度末或明年初才会展开。
10月19日,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保监会不久前举行了一次保险机构及受托管理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机构的座谈会,参加的机构主要包括各大保险集团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以及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券商和基金公司主要负责人,保监会负责人表示,保险资产评估市场、选择外部管理人的工作将会在年末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对保险资金委托投资方式形成的初步构想是借鉴社保基金做法,将保险资产分成若干组合,分给不同机构进行管理,每个考核期结束后优胜劣汰,根据业绩表现再重新选拔优秀管理人。
“对于超过6万亿的保险资金而言,初期通过外部投资管理人运作资金的规模不大,以20%的权益规模计算,整个保险业的权益投资大概在1万亿左右,其中的三分之一作委托投资也就3000亿元,但是具体的规模肯定还要小,也就1000亿-2000亿,这个规模对券商基金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10月19日,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表示。
保险资管转型未展开
一方面,保险资金委托投资正在如期展开,券商基金也都在积极备战;另一方面,今年6月保监会发布13项新政中有关于保险资管自身转型的内容,时隔4个月,各大保险资管尚未有任何动作。
本报记者6月份时曾在报道《保险资管加速扩容有望受托管理住房公积金》时了解到,13条投资新政中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和《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两份文件将允许保险资管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可以向合格投资者发售标准化产品,募集资金,并为此开展投资管理活动,以及允许保险资管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它企业委托投资的资金。
8月31日,中登公司发布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开立和使用资管账户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结算安排,其中,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险资以外的资金,并开立证券账户首次出现在这份通知中。
国内一家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自从8月31日以来,还没有一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中登公司开设专门账户,因为现在也正忙于自身保险资金委托投资,如果双管齐下对于保险资管转型来说有些急促,毕竟保险资管也不缺这些投资管理费用。
“我们还是更倾向于能够受托养老金、公积金之类的长期投资基金,短线交易不是险资的风格。目前公积金的入市政策还看不到有突破,现在仍以观望为主,静候政策开闸。”这位负责人指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