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式”拥堵
摘要:追求有车让人实现一个梦想,但堵车又平添了新的烦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交通状况一向紧张的“首堵”北京,没有最堵,只有更堵。从9月25日开始,便正式进入了“拥堵周”。
当天中午,一场秋雨不期而遇,北京城区雨量较大,能见度较低,加上节前交通流量增大,一场“旷日持久”的堵车战在下班晚高峰时爆发了。17点下班的陈先生,原本乘公交车只需30分钟的时间,结果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到家。
北京的交通曾被网友戏称为“首屈一指的堵”;然而,每年中秋前的一周,又是全年最堵的。网友贺名抱怨称:公交死等不来,出租车坐上不走,堵车黄金周,百姓齐翘首,网上搜攻略,答案是:开车不如走。
对于那些乘坐公交车没有座位的乘客而言,更是苦不堪言。车上好多有座位的人都睡醒好几回了,醒来第一时间问,到哪儿了?“一直没动。继续睡吧!我腿肚子都站硬了!”站着的乘客回应。
北京交通运行监测中心给出的数据显示,拥堵时间从下午的4点多开始,最堵的时候全路平均车速每小时有14公里左右。记者查阅发现,北京处于严重拥堵状态的“交通指数”达到了9.6的峰值。有人测算,从东三路到西三环,最快的路线居然是绕道天津,而不是直线穿越城区。
绕道天津不过是个笑话,因为想绕道也不能走高速。
“双节高速公路免费,有车族摩拳擦掌,各方却是绷紧了神经,伤不起的狂欢。亲……还没配备高速神器你弱爆了有木有!”如此劲爆的词句,这几天在网上被网民争相转帖。
堵车之下,网商看着也眼热,与堵车相关的“概念商品”又多了好几种:应急小便器、车用修身球、搞笑车贴。然而,网民的神经却很强大,未雨绸缪先贴出了“高速堵车必备神器”的帖子:成人尿不湿、矿泉水、羽毛球、干粮、睡袋、微博。
记者在淘宝输入“堵车”关键词搜索,跳出最多的是“应急小便器”和“应急马桶”。商家的吆喝是:“这个小便器功能更强大,不仅配有附属垃圾袋,还可将液体凝固成固体,价格便宜不到5元。”
第二天(26日),北京的天气放晴,但拥堵状况并未见明显好转;而随着中秋节越来越近,走亲访友、公干来往、外地进京等人流的增加,随后几天直到周五,每天上演的都是拥堵大戏。
有人无奈地称,为什么看马路都是“停车场”啊?真的只是一场雨引发的拥堵,还是“都是月饼惹的祸”?
追求有车让人实现一个梦想,但堵车又平添了新的烦恼。对于这次秋雨引发的堵车,有媒体报道认为,北京降雨管控以及违章多系暴堵主因。
这显然不是主要原因。记者采访还获悉,不少收礼和送礼的人流也都为格外拥堵的交通火上浇油。事实上,每逢这个思团圆讲求人情往来的节,不仅各种礼品要赶在节前送出,大量的公务来往、业务洽谈也要在节前进行。
“过节时,你看看这添堵的车里,有多少是送礼的?你就明白为啥堵车了。不过这既有国人的心理习惯,也有实际的利益需求。”有十年房地产工龄的房产项目经理周忠诚介绍,好在现在需要送的多是礼品卡、蟹券、月饼券之类,很多都不必大包小包地亲自送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上述因素,其他人员的流动也是造成节前必堵的主要因素。来自辽宁的王小姐9月27日一大早携家带口地坐火车来到了北京,据她介绍,正常放假期间人太多,到哪旅游都不方便,她和单位商量好了调休就提前出行了。
据前门旅行社的王经理介绍,十一前后出行旅游不仅仅是因为放大假,还因为这段时间天气温度都比较适合,像一些不受工作时间限制的老人也会选择避开高峰提前那么几天行动。
一来一去都要走在路上,提前离京的上班族也无形中增加了流量。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是北京的道路规划能够合理一些,疏通预防能够完善一些,这些理由也就不成为理由了。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交通状况一向紧张的“首堵”北京,没有最堵,只有更堵。从9月25日开始,便正式进入了“拥堵周”。
当天中午,一场秋雨不期而遇,北京城区雨量较大,能见度较低,加上节前交通流量增大,一场“旷日持久”的堵车战在下班晚高峰时爆发了。17点下班的陈先生,原本乘公交车只需30分钟的时间,结果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到家。
北京的交通曾被网友戏称为“首屈一指的堵”;然而,每年中秋前的一周,又是全年最堵的。网友贺名抱怨称:公交死等不来,出租车坐上不走,堵车黄金周,百姓齐翘首,网上搜攻略,答案是:开车不如走。
对于那些乘坐公交车没有座位的乘客而言,更是苦不堪言。车上好多有座位的人都睡醒好几回了,醒来第一时间问,到哪儿了?“一直没动。继续睡吧!我腿肚子都站硬了!”站着的乘客回应。
北京交通运行监测中心给出的数据显示,拥堵时间从下午的4点多开始,最堵的时候全路平均车速每小时有14公里左右。记者查阅发现,北京处于严重拥堵状态的“交通指数”达到了9.6的峰值。有人测算,从东三路到西三环,最快的路线居然是绕道天津,而不是直线穿越城区。
绕道天津不过是个笑话,因为想绕道也不能走高速。
“双节高速公路免费,有车族摩拳擦掌,各方却是绷紧了神经,伤不起的狂欢。亲……还没配备高速神器你弱爆了有木有!”如此劲爆的词句,这几天在网上被网民争相转帖。
堵车之下,网商看着也眼热,与堵车相关的“概念商品”又多了好几种:应急小便器、车用修身球、搞笑车贴。然而,网民的神经却很强大,未雨绸缪先贴出了“高速堵车必备神器”的帖子:成人尿不湿、矿泉水、羽毛球、干粮、睡袋、微博。
记者在淘宝输入“堵车”关键词搜索,跳出最多的是“应急小便器”和“应急马桶”。商家的吆喝是:“这个小便器功能更强大,不仅配有附属垃圾袋,还可将液体凝固成固体,价格便宜不到5元。”
第二天(26日),北京的天气放晴,但拥堵状况并未见明显好转;而随着中秋节越来越近,走亲访友、公干来往、外地进京等人流的增加,随后几天直到周五,每天上演的都是拥堵大戏。
有人无奈地称,为什么看马路都是“停车场”啊?真的只是一场雨引发的拥堵,还是“都是月饼惹的祸”?
追求有车让人实现一个梦想,但堵车又平添了新的烦恼。对于这次秋雨引发的堵车,有媒体报道认为,北京降雨管控以及违章多系暴堵主因。
这显然不是主要原因。记者采访还获悉,不少收礼和送礼的人流也都为格外拥堵的交通火上浇油。事实上,每逢这个思团圆讲求人情往来的节,不仅各种礼品要赶在节前送出,大量的公务来往、业务洽谈也要在节前进行。
“过节时,你看看这添堵的车里,有多少是送礼的?你就明白为啥堵车了。不过这既有国人的心理习惯,也有实际的利益需求。”有十年房地产工龄的房产项目经理周忠诚介绍,好在现在需要送的多是礼品卡、蟹券、月饼券之类,很多都不必大包小包地亲自送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上述因素,其他人员的流动也是造成节前必堵的主要因素。来自辽宁的王小姐9月27日一大早携家带口地坐火车来到了北京,据她介绍,正常放假期间人太多,到哪旅游都不方便,她和单位商量好了调休就提前出行了。
据前门旅行社的王经理介绍,十一前后出行旅游不仅仅是因为放大假,还因为这段时间天气温度都比较适合,像一些不受工作时间限制的老人也会选择避开高峰提前那么几天行动。
一来一去都要走在路上,提前离京的上班族也无形中增加了流量。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是北京的道路规划能够合理一些,疏通预防能够完善一些,这些理由也就不成为理由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