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投资逆势大增
摘要:在发电量、售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等各方面的经济数据上,新疆也是远远领先全国的平均水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新疆投资正在升温。
9月27日,喀什发改委的一位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山东钢铁集团喀什钢铁项目10月份马上就要投产了,这是山东省援疆重点工业项目。而像山钢一样来到新疆的钢铁企业还有不少,其中新建项目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新疆八一钢铁、新兴铸管集团、首钢伊利和山钢集团,此外还有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援建克州阿什图钢铁项目和三五九钢铁阿拉尔技改项目。
在发电量、售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等各方面的经济数据上,新疆也是远远领先全国的平均水平,名列前茅。多位业界人士表示,2010年以来对口援疆的政策红利给新疆乃至整个大西部带来了高速发展,而且支持的政策还在加码,红利效应在持续释放,新疆“十二五”期间固定投资增速仍将保持在25%左右。
投资加速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新疆经济的热度。
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新疆电网月度售电量达到72.1383亿千瓦时,首次突破70亿千瓦时大关,同比增长41.93%,再次刷新了新疆电网月度售电量历史纪录。前8个月,新疆电网累计完成售电量460.2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增速始终位于国家电网前列。
新疆电力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今年以来,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能源行业迅猛发展,新增大工业投产对电量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在需求方面,电监会的统计数字亦能显示新疆的动力:新疆用电增速高达32.06%,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3.58%。
电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新疆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主要得力于中央对口援疆的政策,近年来各个方面在新疆增加了有效投资,充分发挥了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
前8个月,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5%,仅次于贵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月当月同比增长扩大到12.5%。上述电监会人士称:“电力增速走势与工业增加值走势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兰格钢铁网分析师侯志芸认为,今年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新疆还是供求平衡,甚至有时供不应求,这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侯志芸注意到,今年前8个月,新疆累计实现粗钢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39.1%;同期,全国累计粗钢产量同比仅增3.1%。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钢材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新疆钢铁产能实现了快速释放。
另外,今年以来,新疆同时也加快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和联络线建设、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和风电等新能源发展配套项目建设。
上述电力公司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哈密三塘湖百万千瓦级风电工程今年4月开工,总投资39.36亿元,国电新疆托里玛依塔斯一期49.5MW风电项目也获得批复,兵团农十四师7月已经与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签约建设200MW光伏发电站合作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早开工、早投产起到了拉动GDP和缓解供电紧张的双重效果。
政策红利
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这一切要追溯到2010年,当时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战略部署。会后,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户新疆投资,以资源转化为主的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也拉动了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
两年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主动谋篇布局,国家部委迅速牵线搭桥,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力促新疆全面发展。各对口支援省市已组织实施超过1600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超过150亿元,是前13年累计无偿援助资金物资的近4倍。民政部、卫生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动员行业力量,前往新疆密集接洽,出台众多利好政策。
接近发改委人士称,在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已不允许提高除新疆外其他省份的粗钢产能。但是,新疆地区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本身发展重工业的资源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对钢铁的需求旺盛,钢铁企业利润水平较高。
兰格钢铁研究认为,2011年底新疆地区粗钢产能为1275万吨,到2015年预计产能将达3815万吨,年均增速20%以上。
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曾多次指出,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战场之一,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所在,也是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于培育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的增长极,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融资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给予了有力支持。据官方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12省、区、市共有上市公司362家,证券、基金、期货法人机构38家。上市公司数量较西部大开发之初增加近1倍;上市公司总市值2.4万亿元,是西部大开发之初的6.35倍;西部开发13年来资本市场已累计为西部企业直接融资5010亿元,是西部开发之前10年(1990-1999年)直接融资总额的9倍。
新疆投资正在升温。
9月27日,喀什发改委的一位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山东钢铁集团喀什钢铁项目10月份马上就要投产了,这是山东省援疆重点工业项目。而像山钢一样来到新疆的钢铁企业还有不少,其中新建项目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新疆八一钢铁、新兴铸管集团、首钢伊利和山钢集团,此外还有江西新余钢铁集团援建克州阿什图钢铁项目和三五九钢铁阿拉尔技改项目。
在发电量、售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等各方面的经济数据上,新疆也是远远领先全国的平均水平,名列前茅。多位业界人士表示,2010年以来对口援疆的政策红利给新疆乃至整个大西部带来了高速发展,而且支持的政策还在加码,红利效应在持续释放,新疆“十二五”期间固定投资增速仍将保持在25%左右。
投资加速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新疆经济的热度。
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新疆电网月度售电量达到72.1383亿千瓦时,首次突破70亿千瓦时大关,同比增长41.93%,再次刷新了新疆电网月度售电量历史纪录。前8个月,新疆电网累计完成售电量460.2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增速始终位于国家电网前列。
新疆电力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今年以来,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能源行业迅猛发展,新增大工业投产对电量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在需求方面,电监会的统计数字亦能显示新疆的动力:新疆用电增速高达32.06%,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3.58%。
电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新疆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主要得力于中央对口援疆的政策,近年来各个方面在新疆增加了有效投资,充分发挥了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
前8个月,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5%,仅次于贵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月当月同比增长扩大到12.5%。上述电监会人士称:“电力增速走势与工业增加值走势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兰格钢铁网分析师侯志芸认为,今年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新疆还是供求平衡,甚至有时供不应求,这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侯志芸注意到,今年前8个月,新疆累计实现粗钢产量762万吨,同比增长39.1%;同期,全国累计粗钢产量同比仅增3.1%。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钢材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新疆钢铁产能实现了快速释放。
另外,今年以来,新疆同时也加快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和联络线建设、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和风电等新能源发展配套项目建设。
上述电力公司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哈密三塘湖百万千瓦级风电工程今年4月开工,总投资39.36亿元,国电新疆托里玛依塔斯一期49.5MW风电项目也获得批复,兵团农十四师7月已经与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签约建设200MW光伏发电站合作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早开工、早投产起到了拉动GDP和缓解供电紧张的双重效果。
政策红利
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这一切要追溯到2010年,当时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战略部署。会后,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户新疆投资,以资源转化为主的电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也拉动了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
两年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主动谋篇布局,国家部委迅速牵线搭桥,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力促新疆全面发展。各对口支援省市已组织实施超过1600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超过150亿元,是前13年累计无偿援助资金物资的近4倍。民政部、卫生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动员行业力量,前往新疆密集接洽,出台众多利好政策。
接近发改委人士称,在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已不允许提高除新疆外其他省份的粗钢产能。但是,新疆地区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本身发展重工业的资源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对钢铁的需求旺盛,钢铁企业利润水平较高。
兰格钢铁研究认为,2011年底新疆地区粗钢产能为1275万吨,到2015年预计产能将达3815万吨,年均增速20%以上。
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曾多次指出,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战场之一,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所在,也是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于培育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的增长极,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融资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给予了有力支持。据官方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12省、区、市共有上市公司362家,证券、基金、期货法人机构38家。上市公司数量较西部大开发之初增加近1倍;上市公司总市值2.4万亿元,是西部大开发之初的6.35倍;西部开发13年来资本市场已累计为西部企业直接融资5010亿元,是西部开发之前10年(1990-1999年)直接融资总额的9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