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干净”收购小马奔腾烧钱
摘要: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在国内电影圈引发的关注几乎超过了正在绍兴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9月25日,好莱坞最知名的特效公司之一——詹姆斯·卡梅隆创办的数字领域被民营电影公司小马奔腾成功收购。
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在国内电影圈引发的关注几乎超过了正在绍兴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9月25日,好莱坞最知名的特效公司之一——詹姆斯·卡梅隆创办的数字领域(DigitalDomain)被民营电影公司小马奔腾成功收购。
这家特效公司在业内战绩彪炳,《后天》、《指环王》、《变形金刚》等皆出自其手,而且,公司去年下半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市值为3.62亿美元。而小马奔腾此次的收购价却仅为3020万美元,不足公司上市市值的十分之一。小马奔腾是否真的碰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引发业内关注。
“干净”的
收购?
大概是看惯了国内企业海外抄底,却抄回一个烂摊子的案例,在短暂的兴奋之后,业界很快发出了针对此次收购的质疑声。
数字领域2012年Q2的财报显示,公司眼下债台高筑,负债总额达2.16亿美元,资产总额却仅为2.05亿美元。这笔巨额债务是不是要由新东家小马奔腾来背?
负责此次收购事宜的小马奔腾副董事长钟丽芳打消了外界的这一担心,她表示,这次收购较为特殊,数字领域资不抵债,9月初申请破产保护,并随即进入拍卖程序,根据美国的破产法,收购方无需承担其任何债务。
此番担任小马奔腾独家财务顾问的易凯资本CEO王冉也强调说,此次并购是合理利用破产规则“干净”地并购了海外资产。在小马奔腾看来,若不是因为对方破产,断然不可能以如此低的价格完成收购。
事实上,数字领域的破产确实来得有点突然。
因为就在今年4月的北京电影节上,小马奔腾还和数字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北京成立合资公司,建立影视特效基地,CEO约翰·泰克斯托还在路演中就他们掌握的最新的特效技术侃侃而谈。当时,大概没人会想到,几个月后,小马奔腾的身份会从“合作方”变成“新东家”。
“破产拍卖可以剥离债务,对于收购方来说,这当然很诱人,不过看中这一点的自然不会只有小马奔腾,如果公司真值2亿,绝对不可能以约30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一位熟悉海外并购的金融界人士告诉记者。
这次数字领域的拍卖吸引了上百家影视公司和金融机构报名,最终进入拍卖程序的是六家,其中不乏美国本土的特效业巨头和国外传媒集团,资本实力和业内名望都远在小马奔腾之上。
上述人士分析说,一方面,3000万美元购买的并非是公司的全部资产,而是其中部分的核心资产,另一方面,公司的资产和股权拍卖并不像大家熟悉的艺术品拍卖那么简单,纯粹只是价高者得,公司股东和高管还要考虑竞标者开出的其他条件,比如后续能追加的投资额、股权激励措施、经营方向等。
另外,数字领域目前的经营状况也是阻碍其收购价走高的一大因素。就在三个月前,公司的股价还维持在5美元以上,市值超过2亿美元,可随后,公司公布的Q2财报惨不忍睹,单季亏损3500余万美元,金融机构开始大举做空,数字领域股价随即狂泻九成,公司市值如今仅为2100万美元。9月初,公司更是大地震,几个月前还在北京亮相的CEO约翰·泰克斯托辞职,旗下的佛罗里达工作室关闭,裁员200余人。
由此可见,即使无债要背,小马奔腾要带领这家公司重拾往日辉煌,也非易事。
或为上市铺路
曾制作《越光宝盒》、《将爱情进行到底》、《黄金大劫案》等不少电影的小马奔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登陆国内A股市场的愿望,钟丽芳在今年北京电影节期间就表示,他们将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登陆中小板。
去年年初,小马奔腾进行了第二轮融资,引发40多家PE的哄抢,最终建银国际领投,开信创投、汉理资本等跟投,融资额高达7.5亿元,这个数额甚至超过了华谊兄弟的IPO融资额,成为国内影视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交易。这在说明小马奔腾行业地位的同时,也证明,彼时投资机构非常看好小马奔腾的上市,
可是,眼下A股市场一片惨淡,小马奔腾的上市也是迟迟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此番海外并购是否能增加其上市砝码呢?
“数字领域能不能为小马奔腾创造新的赢利点,这还要看他们的运营能力。”沪上一位资深电影人表示说。
即使在最舍得为特效花钱的美国,特效行业的盈利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尤其在金融危机后,人力和研发成本巨大的特效行业生存艰难,今年以来倒闭的顶级特效公司并不只是数字领域一家。
上述电影人分析说,“数字领域毕竟是业内一线的公司,小马奔腾利用他们的资源接下国际业务后,设计等高级业务可以交给国外团队完成,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则可以放到国内来做,毕竟国内的人力成本只有国外的三成。”同时,他表示,现在国内的大片,大量特效还是找国外做,这也是小马奔腾可以开辟的业务。
不过,和国外大片一半甚至七八成的花费都用于特效不同,该人士认为国内电影的制作经费大头是花在了演员片酬上,因此极度烧钱的特效业的发展仍然会受到大环境的制约。
“能不能增强小马奔腾的盈利能力还有待观察,不过对于推动小马奔腾的上市来说,这还是一步好棋。”前述金融界人士表示说。因为在他看来,拓宽产业链、打造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将海外技术引入中国,这些都能提升企业形象,很对监管层的“胃口”,也是资本市场喜欢的故事。
而且,不同于大多数影视公司,小马奔腾是以广告代理起家,而且,广告代理至今仍是其主营业务,由于代理了不少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其广告代理的收入和利润甚至超过了影视剧制作。上述人士表示,尽管广告业务的风险低于电影,但华谊的例子却让资本市场相信,龙头的影视公司更容易获得高估值。这或许也是小马奔腾不断强化其电影相关业务的一大动因。
这家特效公司在业内战绩彪炳,《后天》、《指环王》、《变形金刚》等皆出自其手,而且,公司去年下半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市值为3.62亿美元。而小马奔腾此次的收购价却仅为3020万美元,不足公司上市市值的十分之一。小马奔腾是否真的碰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引发业内关注。
“干净”的
收购?
大概是看惯了国内企业海外抄底,却抄回一个烂摊子的案例,在短暂的兴奋之后,业界很快发出了针对此次收购的质疑声。
数字领域2012年Q2的财报显示,公司眼下债台高筑,负债总额达2.16亿美元,资产总额却仅为2.05亿美元。这笔巨额债务是不是要由新东家小马奔腾来背?
负责此次收购事宜的小马奔腾副董事长钟丽芳打消了外界的这一担心,她表示,这次收购较为特殊,数字领域资不抵债,9月初申请破产保护,并随即进入拍卖程序,根据美国的破产法,收购方无需承担其任何债务。
此番担任小马奔腾独家财务顾问的易凯资本CEO王冉也强调说,此次并购是合理利用破产规则“干净”地并购了海外资产。在小马奔腾看来,若不是因为对方破产,断然不可能以如此低的价格完成收购。
事实上,数字领域的破产确实来得有点突然。
因为就在今年4月的北京电影节上,小马奔腾还和数字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北京成立合资公司,建立影视特效基地,CEO约翰·泰克斯托还在路演中就他们掌握的最新的特效技术侃侃而谈。当时,大概没人会想到,几个月后,小马奔腾的身份会从“合作方”变成“新东家”。
“破产拍卖可以剥离债务,对于收购方来说,这当然很诱人,不过看中这一点的自然不会只有小马奔腾,如果公司真值2亿,绝对不可能以约30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一位熟悉海外并购的金融界人士告诉记者。
这次数字领域的拍卖吸引了上百家影视公司和金融机构报名,最终进入拍卖程序的是六家,其中不乏美国本土的特效业巨头和国外传媒集团,资本实力和业内名望都远在小马奔腾之上。
上述人士分析说,一方面,3000万美元购买的并非是公司的全部资产,而是其中部分的核心资产,另一方面,公司的资产和股权拍卖并不像大家熟悉的艺术品拍卖那么简单,纯粹只是价高者得,公司股东和高管还要考虑竞标者开出的其他条件,比如后续能追加的投资额、股权激励措施、经营方向等。
另外,数字领域目前的经营状况也是阻碍其收购价走高的一大因素。就在三个月前,公司的股价还维持在5美元以上,市值超过2亿美元,可随后,公司公布的Q2财报惨不忍睹,单季亏损3500余万美元,金融机构开始大举做空,数字领域股价随即狂泻九成,公司市值如今仅为2100万美元。9月初,公司更是大地震,几个月前还在北京亮相的CEO约翰·泰克斯托辞职,旗下的佛罗里达工作室关闭,裁员200余人。
由此可见,即使无债要背,小马奔腾要带领这家公司重拾往日辉煌,也非易事。
或为上市铺路
曾制作《越光宝盒》、《将爱情进行到底》、《黄金大劫案》等不少电影的小马奔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登陆国内A股市场的愿望,钟丽芳在今年北京电影节期间就表示,他们将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登陆中小板。
去年年初,小马奔腾进行了第二轮融资,引发40多家PE的哄抢,最终建银国际领投,开信创投、汉理资本等跟投,融资额高达7.5亿元,这个数额甚至超过了华谊兄弟的IPO融资额,成为国内影视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交易。这在说明小马奔腾行业地位的同时,也证明,彼时投资机构非常看好小马奔腾的上市,
可是,眼下A股市场一片惨淡,小马奔腾的上市也是迟迟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此番海外并购是否能增加其上市砝码呢?
“数字领域能不能为小马奔腾创造新的赢利点,这还要看他们的运营能力。”沪上一位资深电影人表示说。
即使在最舍得为特效花钱的美国,特效行业的盈利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尤其在金融危机后,人力和研发成本巨大的特效行业生存艰难,今年以来倒闭的顶级特效公司并不只是数字领域一家。
上述电影人分析说,“数字领域毕竟是业内一线的公司,小马奔腾利用他们的资源接下国际业务后,设计等高级业务可以交给国外团队完成,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则可以放到国内来做,毕竟国内的人力成本只有国外的三成。”同时,他表示,现在国内的大片,大量特效还是找国外做,这也是小马奔腾可以开辟的业务。
不过,和国外大片一半甚至七八成的花费都用于特效不同,该人士认为国内电影的制作经费大头是花在了演员片酬上,因此极度烧钱的特效业的发展仍然会受到大环境的制约。
“能不能增强小马奔腾的盈利能力还有待观察,不过对于推动小马奔腾的上市来说,这还是一步好棋。”前述金融界人士表示说。因为在他看来,拓宽产业链、打造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将海外技术引入中国,这些都能提升企业形象,很对监管层的“胃口”,也是资本市场喜欢的故事。
而且,不同于大多数影视公司,小马奔腾是以广告代理起家,而且,广告代理至今仍是其主营业务,由于代理了不少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其广告代理的收入和利润甚至超过了影视剧制作。上述人士表示,尽管广告业务的风险低于电影,但华谊的例子却让资本市场相信,龙头的影视公司更容易获得高估值。这或许也是小马奔腾不断强化其电影相关业务的一大动因。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