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殷剑锋:QE3之后央行降准可能性下降

作者:商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9-14 21:46:00

摘要:QE3这种扩张的货币政策确实有助于防止1929年那样的通缩,短期内中性偏好,但长期的经济增长靠的是结构性变革,无论中美都应加以警惕。

殷剑锋:QE3之后央行降准可能性下降

    在全球市场的普遍预期中,第三次QE终于到来,但QE这一次被认为上不封顶,显得与以往的QE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对于其影响,以往所有的推论和判断是否都将有一些修正?
    9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说,QE3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应该说短期内中性偏好,而长期效应应加以警惕。他同时表示,央行不应跟进。“我判断央行前期打算要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现在可能需要停止和加以观望了。比如市场普遍预期央行要降准,那么在美联储推出QE3之后,中国央行降准的可能性在下降,央行可能会关注和观察一段时期。由于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下行阶段,央行并不可能采取紧缩政策。”
    《华夏时报》:美联储终于决然推出QE3,这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殷剑锋:我们现在看到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价已经随之上涨,QE3推出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金价上涨,而且这种涨势很可能会传递到大宗商品市场,包括石油以及农产品市场,这可能会导致形成新一轮通胀。
    我们知道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的,1929年大萧条的一个很严重问题就是通缩,这造成了当时很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伯南克对于通缩很敏感,推出QE3的直接效应就是通缩被通胀所取代。
    《华夏时报》:您如何评价QE3对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
    殷剑锋:对于中国市场的影响,主要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物价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尚不能高估。因为影响中国国内物价特别是CPI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比如猪肉价格主要受国内市场因素制约,由此来看,输入型通胀对中国国内的影响相对来说应该比较小。有很多研究文献也已经发现,中国的通胀主要还是国内因素所造成。
    虽然我们并不能高估QE3对通胀的影响,但QE3的推出对中国应该有积极的作用。
    《华夏时报》:我们看到的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QE3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比如有助于提振外需,有助于通过汇率变化刺激中国出口,有助于改变国际资本流出中国的窘境,有助于激励市场信心但相对忽视了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有助于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基调的全面确定等等。这些推论成立吗?如果仔细观察QE3和之前量化宽松政策最大的区别以及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则QE3对中国的影响是否未必利大于弊?
    殷剑锋:我认为如果操作得当,应该是利大于弊。所谓操作得当,指的是当美国那边推出QE3的时候,中国这边的货币政策就不应再来一个几万亿投资。
    《华夏时报》:QE3借由全球资产配置效应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是否未必有利于中国经济?
    殷剑锋:QE3的推出,货币供应量增加,全球流动性增加,其导致的结果几乎肯定是资本流入中国的速度加快。
    《华夏时报》:QE3带来的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对于中国经济本身就是不容小视的波动性风险?
    殷剑锋:是这样。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就不能跟美国一样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反应该警惕资金流入和输入型通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在未来,如果美国经济开始紧缩,中国这边再采取相反的措施,这是一件比较好的操作。但如果中国跟随美国一起搞货币扩张,未来美国一旦紧缩,中国这边就没有余地了。
    《华夏时报》:您的意思是说中国央行不会跟进?
    殷剑锋:我是说中国央行不应跟进。
    《华夏时报》:也就是说,QE3带来的供给冲击将让滞胀风险加大的中国货币政策欲有为但难作为?
    殷剑锋:对,是这样。
    《华夏时报》:QE3将如何影响全球市场信心?
    殷剑锋:QE3这种扩张的货币政策确实有助于防止1929年那样的通缩,但长期的经济增长靠的是结构性改革,无论对中对美都是如此。美国正面临的失业问题与美国产业结构全面转向服务业有关,所以长期来看,美国经济能否恢复,一方面取决于其制造业能否重振,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所推行的服务产业的贸易化能否真正推动美国的出口和就业。所以,如果短期内宽松政策从QE1到QE3的不断刺激都不能有效配合美国经济长期的结构性改革,结果可能就是形成滞胀。
    《华夏时报》:对于其中长期负面效应,您如何评价?
    殷剑锋:首先,随着资金的流入,可能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继续上升,同时会轻视存量外汇资产的真实价值。第二,未来如果美国经济开始向好,那么这种流动性可能出现急剧反转。这样一进一出,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现在美国采取宽松政策,中国就应该采取偏紧政策。
    《华夏时报》:也就是说,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内偏向中性,而长期内恐将渐趋负面?
    殷剑锋:应该说短期内中性偏好。因为美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会更大。而对于QE3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效应,应加以警惕。
    《华夏时报》:您刚才说中国央行不应跟进,但您判断央行会否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殷剑锋:我判断央行前期打算要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现在可能需要停止和加以观望了。比如市场普遍预期央行要降准,那么在美联储推出QE3之后,中国央行降准的可能性在下降,央行可能会关注和观察一段时期。由于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下行阶段,央行并不可能采取紧缩政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