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银行股“赶底”护盘?

作者:孟俊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9-05 11:20:00

摘要:本报记者 孟俊莲 实习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当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不足时,再多的政策利好也会被漠视,就如2008年自4月起即不

银行股“赶底”护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孟俊莲 实习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当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不足时,再多的政策利好也会被漠视,就如2008年自4月起即不断出台救市政策,股指却一路下挫至当年10月28日创下1664点才掉头向上一样,现在的股市,再次经历着惯性向下的过程。
    7月27日,上证综指以2132.01点开盘却以2128.76点收盘,较上一交易日微涨0.13%,但盘中创出2120.63点的三年新低。
    在股指不断向下的过程中,谁在推波助澜?当7月24日喧嚣了半年之久的“钻石底”被破后,众多投资者将之归咎于本应起护盘作用的权重蓝筹银行股的低迷。当日,银行股平均跌幅达0.47%,更有4只下跌幅度超过1%。
屡遭断崖式下跌
    7月20日公布完毕的基金二季报显示,二季度基金持股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其中房地产、保险和医药个股被基金大举增持与重仓,而受经济下滑及降息影响最大的银行股被基金大举减持。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发现,进入5月份以来,银行股已经历过至少4次断崖式下跌,分别为5月8日、6月7日、7月9日,最近一次发生在7月23日。当日,受欧美资本市场大跌影响,A股延续了上个交易日下跌的走势,上证综指开盘跳空低开14个点,且全天走势低迷,最终以下跌27.24点收盘,跌幅1.24%,全天成交量仅有479.8亿。值得关注的是,当天16只银行股全线下跌,平均跌幅近2%。
    7月24日,在国外资本市场大跌的影响下,上证综指低开近10个点,并击穿年初以来所谓的钻石底2132点,但在钢铁、地产等板块带动下,迅速将股指翻红,并以5.19点的涨幅收盘于2146点。不过,当日银行股仍延续低迷状态,招商证券交易软件显示,16只银行股中只有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勉强收红,而本为基金等机构青睐的招商银行,下跌尤为猛烈,继上个交易日下跌3%后,继续领跌银行股,下跌幅度超过1%,同时,工行、建行、交行的跌幅也超过1%。
    中原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在最近两周内跌幅3%。银行股由于受到再次降息的冲击,跌幅较大盘更深,板块指数近两周下跌3.51%。
    有分析人士指出,5月8日成为银行股股价走势的拐点,从技术上看,银行股目前处于断崖式的破位走势,虽然成交量有所放大,但多空争夺估计一时还难以平复,因此,其对大盘指数必然会形成压制作用。
    据本报记者核算,截至7月24日,已经有3只银行股的股价跌破了2008年的大底,分别为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7只银行股的市净率破1,16只银行股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仅有4.93倍。
券商看好下半年
    7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张自忠路的中信证券营业部,为散户们配备的查询机大多闲置着,而正在查询行情的股民,脸上也少有喜色。“早就不拿银行股了。”记者询问的几个股民均如此回答。对于散户来讲,银行股盘子太大是他们轻易不去碰的主要理由。
    但与散户们认识不同,越来越多的券商纷纷在研究报告里表达银行股安全边际已显的观点。
    信达证券2012年下半年投资报告认为,在经济急跌时,货币政策将转向宽松,央行将继续运用降准与降息工具“稳增长”,并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还会有2次降准和1次降息的情况发生。而继续降准将缓解当前上市银行的存贷款增长压力,降息虽将收窄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但是由于利率风险缺口的差异,各家银行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资本新规的延后实施,使上市银行的再融资压力有所缓解。一是资本充足率达标过渡期有6年,而且目前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二是与先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资本新规还有所放松。因此,银行股估值的安全边际凸显,维持对银行业“看好”的投资评级。
    《华夏时报》记者计算数据后发现,至7月24日,16只银行股的平均市净率仅为1.06倍,市净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如果该比率低于1倍,则意味着公司股票正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在交易。在16只银行股中,目前市净率最高的为宁波银行的1.43倍,最低的则是华夏银行,只有0.86倍。
    “随着中报业绩公布日期临近,市场对银行股的漠视情绪会有所修复,预计能带来银行股的小幅上涨机会。”海通证券认为。
 中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曦也认为,近期消息面正传递着正面信号,7月份的信贷增长,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值得期待。虽然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不一定代表银行股就能走出超越大盘的行情,但至少离黎明又近了一步。
    而中金公司也早在6月27日便强调下半年的操作策略,认为“半年转换之际,银行买点之时,三季度应转守为攻”。
 “大盘要反弹需要银行股的配合,否则空谈。银行股企稳还要观察。银行股企稳之日,就是大盘好转之时。”一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底在哪里?
    熊市虽不言底。但对照历史,或能找到些股指触底时的蛛丝马迹。
    本报记者对比2008年大熊市时的走势及救市措施后发现,2008年4月23日财政部宣布将印花税从3‰调整至1‰时,上证综指在3000点左右,这一重大救市措施令第二天大盘出现9.29%的超级反弹,但该轮反弹仅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股指便又掉头向下,一路跌至当年9月18日时的1800点。
    2008年9月-11月,救市措施集中出台,直接促成市场底的出现。9月19日,三记救市组合拳打出:单边征收印花税,卖出只收1‰;汇金增持三大行并承诺一年内继续增持;政府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该救市组合拳直接促成了工行、建行、中行的见底。此后,在央行连续两次降准、两次降息后,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笼的预期下,10月28日,上证综指最终见底于1664点。从4月23日至10月28日,大盘用半年的时间触底。
    如今,各项利好股市的措施出台已有半年,央行也已经在1个月内两次降息,存款准备金率也已经下调一次,在16只银行股中已经一半接近破净、平均市盈率还不到5倍的现实面前,“银行股正在赶底。”上述业内人士判断。
    7月27日,在欧洲央行行长德吉拉言称“全力救护欧元区”的承诺刺激欧美股市大涨的影响下,虽然上证综指仍创出2120点的新低,但16只银行股却均告大涨,除交行、深发展涨幅接近1%外,其余14只银行股均上涨1%以上,宁波银行更大涨近3%。
    这也许是个好的开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