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再创佳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简宁 北京报道
8月15日,华夏幸福(600340.SH)发布2012年半年报。得益于持续坚持的“产业新城”发展方式,华夏幸福在上半年再创佳绩。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额共计82.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6.2%。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0%,较年初下降1.8个百分点。有息负债率9.3%,较年初下降1.8%,低于行业标杆企业平均水平。公司持续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1.17亿元)。公司经营稳中求进,达到了短中长期收益与现金流的平衡发展。
此外,公司业务拓展也有新的突破,成功布局长三角,初步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多地发展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同时,在大项目招商上也有新进展,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投资的固安航天技术产业基地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
产业新城发力
业绩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26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3.7%;实现营业利润16.65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6.2%;基本每股收益为1.43元,超出市场预期。
收入方面,产业发展与房地产业务仍是重头。其中产业发展服务收入15.4 亿元,房地产19 亿元,土地整理9 亿元。
公司管理层认为,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曲折前行的背景下,促进实体经济(主要是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应对经济下滑的重要举措,而公司所坚持的产业新城发展方向,与当前发展机遇高度契合,从而促进了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实体经济是经济增长的主体,产业园区在承载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产业新城聚焦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未来空间广阔。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新城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有助于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产业新城将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二者之间的力量有效叠加,可以充分发挥两者之间内在的引力,成倍地加强和放大这种集聚力,使工业投资、基础设施、商贸和人口等相关要素协调地集聚。
公司管理层认为,在工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公司抓住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脉搏,坚持产业新城发展方向,这是公司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挺进长三角
产业新城内涵不断丰富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拓展有了新的突破,上半年,公司新拓展3个园区进行产业新城的开发建设,分别位于河北香河、辽宁沈阳苏家屯及江苏无锡,并且成功挺进长三角。伴随着公司全国性战略布局的展开,产业新城的内涵也不断丰富。
针对固安工业园区、大厂潮白河工业区、怀来京北生态新区等现有区域,结合发展定位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城市核心区建设,特别是在固安工业园开发建设十周年之际,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固安肽谷(总部公园)的规划建设,固安新规划展馆、福朋酒店(喜达屋旗下酒店)、创业大厦的建成 ,十周年庆典与产业新城高峰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展现了区域发展和魅力。
公司继去年成功将产业新城复制到沈北、于洪等地后,又与沈阳苏家屯、河北香河政府签订协议,并在江苏无锡南长区拓展了国家传感信息中心项目,标志着公司业务从环渤海区域向全国区域的突破;同时,产业发展重点也更加聚焦,更为精确地锁定在适合区域特点和具备发展活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成功将园区类型拓展到科技园领域,初步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多地发展的全国性战略布局。
大项目进驻
产业促进力度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签约入园企业23家,新增签约投资额200.8亿元,较2011年全年的129亿元增加71亿元。大项目进驻,园区招商进一步向质量导向型发展,是签约投资额增加的重要原因。
华创证券行业分析师指出,公司成功树立了中国产业新城专家的良好口碑,建立了集基础设施、一级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后续服务、住宅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在上市地产公司中鲜有匹敌,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招商质量的不断提高,公司也在不断调整产业配比,更加注重规模较大、投资强度较高、产业链聚集效应较强的企业。报告期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投资的固安航天技术产业基地已经落户固安工业区。将有力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打造,强力提高产业新城的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率。
业内专家指出,产业新城重视区域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对促进区域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产业新城不仅有助于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和人口转移,有助于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发展特色的形成,也有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民生改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水平和质量。
对此,伴随着大项目的落地,公司将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城市运营等全方位实现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价值提升,完善和提升区域产业体系。
顺应发展趋势
打造产业新城
可以看到,公司独特的产业新城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陈耀认为,华夏幸福基业做的产业新城就是产业为支撑、园区为载体、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互动,新城建设不仅包括了园区的建设,而且包括了园区发展的环境,一是基础设施投入,一是招商引资。不仅要把园区搞起来,而且要让这个产业支撑起来,要让企业进来,围绕这个来做相关的配套建设和服务。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实现产城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在广发证券行业分析师看来,公司将成长为园区开发领域的航母,未来将成长为市值超500 亿元的龙头级企业。
2012 年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更趋宽松,有望助力经济企稳。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开发受益于宏观形势好转,将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有更大提升。
为此,公司管理层表示,未来的发展战略首先要深耕现有区域,推动区域发展价值提升。成熟区域要抓住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加快招商引资工作。
其次,把握区域形势,科学合理拓展新区域。结合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深耕环渤海区域,延伸长三角版图,适时进军其他高增长潜力片区,科学合理拓展新区域,形成全国性战略布局。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公司进一步丰富产业新城的业务领域,推出满足不同区位、资源和特点的产品系列,如针对热点区域的中心城市开发总部商务园产品,针对科技资源密集地区开发科技园产品等。
第三,要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组织结构优化,提升管控能力。完善人才战略,公司将继续推动落实校园招聘的"常青藤"定向培养计划,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全面提升产品力,并进行产品线全局规划。加强管理水平,聚焦精益发展。
华夏幸福将继续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根本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园区产业发展和城镇开发建设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城发展之路,形成具有目标多元、要素集成、互动高效等特点的区域发展新理念,通过“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的协同作用,促进区域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