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亿美元,巴西的“奥运刺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8月13日,周一,奥运五环旗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当里约市市长帕耶斯挥舞着旗帜走下飞机舷梯时,他宣布奥运会正式进入了里约时间。
与此同时,另一个更真实的“里约时间”也正在逼近。为了从机场进入里约市中心的庆祝广场,运送旗帜的车队整整走了近3个小时,每小时的速度差不多是25公里。这一速度正是这个南美国家——巴西混乱交通状况下的“正常速度”。
在这个基础设施陈旧,只铺设了14%的道路的国家,2014年的足球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都将在这里举行。
世界经济论坛将巴西的基础设施质量排在了第104位,总共有142个国家参与了这次调查。巴西在金砖五国中排名最为靠后,甚至远远落后于以交通混乱著称的印度(排名86位)。
巴西必须做些什么,为世界杯、为奥运会也为巴西自己。
8月15日,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在总统官邸高原宫宣布将推出一项总额为1330亿巴西雷亚尔(约合656亿美元)的刺激和投资方案,目标直指巴西基础设置建设。
“PAC之母”的私有化改革
在罗塞夫的新刺激方案中,加强公路与铁路建设是计划的重点。为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施工力度和投资能力,罗塞夫表示将在方案中引入私人投资者,向他们颁发或出售基础设施领域的特许经营权。在方案的第一阶段,将有9条高速公路和12条铁路的特许经营权被出售,出售的公路和铁路里程预计将分别达到7500公里和10000公里。巴西交通部长保罗·帕索斯表示,这些举措将把巴西主要公路运载能力提高一倍。
出售公路和铁路的特许经营权还只是罗塞夫刺激方案的一部分。“我们将从铁路和公路开始,但显然我们也会发展至机场、码头和水路。”罗塞夫说。
罗塞夫所言非虚,其实早在今年2月,巴西政府就已经通过拍卖,将国内三大机场的经营权出售给私人投资者。被出售的圣保罗机场、坎皮纳斯机场和巴西利亚机场是巴西的前三大机场。三座机场以54.8亿巴西雷亚尔起拍,最终拍卖价格为起拍价的347%。也正是那次成功的拍卖,激发了巴西政府私有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想法。
新方案中的1330亿雷亚尔刺激资金将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795亿雷亚尔将可能在5年内支持,其余部分分25年支出。方案所需的资金将由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BNDES)为其进行融资,或者对参与项目的私人投资者提供低息贷款。
在当天宣布这项新的刺激方案时,罗塞夫还邀请了50多位巴西的企业家和商界领袖出席。为了让这一刺激方案得到私人投资者的赞同,在5月时,罗塞夫就曾多次举行与企业家的见面会,在会晤期间她亲自咨询了企业家对于刺激方案以及对政府经济改革的意见。
私有化是罗塞夫最终得出的结论。罗塞夫所属的党派是巴西劳工党,该党一直以来对于私有化都持反对意见。但是作为巴西改革派的中坚力量,罗塞夫一直都对引入私人投资者发展巴西经济表现积极。在其还担任巴西前总统卢拉的能源部长时,她就与巴西经济学家们一起制订了“巴西经济增长提速计划(PAC)”,这一计划的主旨就是通过引入私人投资,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从而减少城市发展障碍,促使巴西经济得到足够的发展动力。也正是在这一计划之下,巴西GDP增长长期保持在了7%左右,并成为“金砖国家”之一,罗塞夫也被巴西人称为“PAC”之母。而罗塞夫此次所指定的新刺激计划涵盖项目也是属于PAC计划中2014年的纲要内容。只是由于欧债危机,巴西经济下滑,纲要中原本应该由政府投入完成的项目,罗塞夫现在希望可以由私人投资者接手。
2011年巴西经济增长由一年前的7.5%放缓至2.7%,而今年其经济增长预计为2%或者更低。罗塞夫希望巴西增长的减缓可以为其调整经济结构带来机会。“鉴于政府愿意做出政治上艰难的决定,希望这场经济减速可以成为巴西寻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发展方式的恩赐。”罗塞夫说。
降低“巴西成本”
当政府抛出“绣球”之后,何人会伸手接住绣球成为了巴西新刺激计划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而在这关键问题上,巴西固有的顽疾——“巴西成本”又一次成为了投资者们所要慎重考虑的重点。
“巴西成本”是大多数投资者对于在巴西投资所要逾越的五大难关的概括,在这些重重难关之下,巴西投资的成本被逐渐推高。在世界银行公布的经商环境报告中,巴西在183个国家中,排名第126位。
“巴西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来自于税收和福利支出。巴西是南美税收较重的国家之一,税种约有58种之多,远高于美国,是墨西哥税收的2倍。巴西税收也极其复杂,按照行政划分为联邦税、州税、市税三级,其缴纳比例分别为63.5%、23.5%和13%。此外企业还要缴纳各种社会性开支。税收约占企业净利润的30%。赋税重还不是巴西税收带给投资者的最大难题,交税过程繁琐也让投资者对投资巴西顾虑重重。在巴西,一家公司如果要完成所有的交税事务需要消耗2600小时(即整整108天),可谓世界之最。
在税收之外,巴西的高福利也成为了企业开支的重要一项。在巴西最低的保障工资为334美元,而巴西员工的工作效率却不及亚洲国家的一半。据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在巴西新建一家企业的时间约为120天,而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仅为两周。
“高税收已经严重妨碍了巴西的投资。目前巴西的税收占其GDP的36%,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巴西纺织品协会会长若苏埃·达·西瓦尔说,“政府应该制订一个5-10年的减税计划。如果巴西的投资率占GDP之比达到25%,那么巴西的经济增长就可以维持在4%-5%。”
“巴西成本”的第三个关卡正是来自罗塞夫新刺激计划中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巴西的运输成本占其GDP的13%,比美国还高出5个百分点。从巴西港口出口一个集装箱的成本是中国的两倍以上,印度的1.5倍以上。巴西铁路的运输能力仅占全国运输总量的19%,平均时速仅为25公里,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时速75公里。
在经济成本之外,“官僚与腐败”以及“社会治安混乱”也成为了投资者投资巴西时不得不考虑的“隐形成本”。
巴西的政府结构被外界戏称成为“官僚丛林”,复杂的如网状的审批机构设置常常会让投资者不知所措。在巴西如果注册一个公司,最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而当中所涉及的政府机构可能有20-30个之多。在官僚体制之下,腐败问题也随之而来。2011年,罗塞夫政府共有564民公务员因腐败而被免职,平均每天至少一名。巴西圣保罗工业协会表示,在过去10年,巴西官员累计贪污了4000亿美元。
巴西混乱的社会治安情况也迫使投资者需要支付额外的安保费用,这也构成了另一种“巴西成本”。2010年,联合国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巴西每年有 4 万人死于暴力活动,是全球暴力致死率第二高的国家。巴西公民可以合法持有枪支,但非法持枪者不计其数。
“巴西成本”正在成为其吸引投资的最大绊脚石,如果仅对其中一项做出改变似乎并不足以让投资者打开“腰包”。据巴西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巴西吸收的外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2%。
2016年,奥运会将历史上第一次降临南美大陆,而在这之前,罗塞夫女士需要做的似乎还有很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