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菲亚特 进退维谷

作者:高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17 19:35:07

摘要:菲亚特 进退维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高薇 北京报道

   尽管对于今年9月份上市的首款新车——菲翔,广汽菲亚特并未给出足够的笔墨进行宣传,但不久之前的一起交通事故,却令菲翔的曝光率一度疯涨。
    根据媒体报道,近日,由于广汽菲亚特的官方试车手超速行驶,菲翔在江苏省太仓市进行高速测弯时与一辆摩托车发生了碰撞。结果,摩托车驾驶员当场死亡,菲翔自身也出现了侧面变形且右侧前轴断裂的惨状。
    据悉,在这种由于官方人员违规操作而殃及人命的事故中,广汽菲亚特并未给出过任何官方声明。而在各大汽车论坛上,由于广汽菲亚特在处理事情时的冷漠态度以及出于对菲翔质量问题的担忧,许多潜在的意向客户却已经开始打起退堂鼓。
    “我没有任何担心,只要我们在执行相关战略过程中经过充分准备,并完美无缺地执行,我们不会处于劣势。”这是菲亚特全球CEO马尔乔内在菲翔下线仪式上的“豪言壮语”。那个时候,马尔乔内认为只要拿出最新平台、最好技术和最新产品,菲亚特就能奠定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基础。可惜现在看来,技术并非万能。由于缺乏与消费者沟通的基本诚意,未经过任何成熟市场验证的菲翔却在诞生伊始,就已蒙上了一层“出师未捷”的阴影。
脆弱的菲翔
    再过一个月,广汽菲亚特的首款国产新车——菲翔就将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对于仅仅依靠博悦、菲亚特500、菲跃这三款销量极低的进口车勉强糊口的广汽菲亚特经销商们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可惜,日前的一出车祸却令他们的心情“很受伤”。
    在各大汽车论坛上,由菲翔车祸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在持续发酵。有很多消费者都在担心菲翔的安全性问题,而更多消费者则将关注点放在了广汽菲亚特对整车质量稳定性的把控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菲亚特旗下的车型再一次通过车祸的方式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此前由于品牌宣传不力,尽管新的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已经成立了两年多,但菲亚特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却并不高。
    “这是一款全新的车,在外国连原型车都没有,而且公司也是新组建的,工厂也是新建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也是新招来的,这样的一个单位一般来说刚开始运作时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车的质量刚开始不会很稳定。”一名消费者称。
    而另一名消费者则在担心:“广汽菲亚特现在的4S店并不多,这会不会导致菲翔的售后服务价格出现一家独大的状况?”
    在盖世汽车研究院关于菲翔市场前景的调查问题中,有69%的参与者选择了并不看好菲翔的市场前景,理由是这一细分市场竞争对手众多,打开局面不易。而这也说明了目前汽车业内对广汽菲亚特及其首款中级车菲翔的市场前景,仍然抱着观望的态度。
是敌人还是合作伙伴?
    目前,菲亚特在全球市场上的运营状况即其主要依赖的意大利市场已经深陷欧债危机的浑水,巴西市场竞争压力也在加大,而为了实现其2014年年产量600万辆的宏伟梦想,中国市场则被看做是菲亚特集团走出困境的救赎地所在。
    为此,很显然,菲亚特在华能否后来居上,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力度。不过,对于中国市场和中国车企,马尔乔内却似乎一直都有着互相矛盾的观点。
    据悉,在去年美国汽车行业管理年度研讨会上,这位CEO曾表示,西方车企如若没有准备好应对中国市场的崛起,将很难承受因此而造成的后果,因此他们“必须继续努力以确保自身的产业保持竞争优势,不可避免,双方对决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而面对广汽菲亚特的发展,马尔乔内则表示:“在中国市场我们来晚了,我承认这一点。由于近两年来被迫首先处理更加紧迫的问题,我们忽视了中国市场的相关事务,但我们会奋起直追。”“菲亚特过去在中国的处境非常非常艰难,特别是2004年左右与先前的合作伙伴原南汽集团出现问题,我们近年来只能努力设法跨过那道难关。”
    一方面要提防中国伙伴,一方面又需要在伙伴的支持下奋力狂追。有业内人士认为,马尔乔内如此前后矛盾的观点难免会让人猜疑其拓展中国市场的真实目的,而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菲亚特的国内前景也再度扑朔迷离。
 据了解,马尔乔内此前曾公布过一个“复兴计划”,即到2014年,菲亚特-克莱斯勒全球销量总和要达到550万至600万辆,其中对中国市场的期望是占领“2%的份额”,也就是到2014年广汽菲亚特的年销量应达到50万辆左右。
 “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靠谱的计划,因为以菲亚特目前的品牌知名度和每年一款新车的推进速度,想要在短时间内冲击50万辆的产销将异常艰难。”上述业内人士称,而且马尔乔内虽然也透露过会引进克莱斯勒及阿尔法·罗密欧品牌,“但在通过巨额投入使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实现技术共享之前,这样的多品牌运作方式看起来也会像是小众品牌的粗暴拼凑。”
    “在汽车行业里,失败的案例远比成功案例要多得多,而成功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这句话曾是马尔乔内的一句经典名言。也许对广汽菲亚特和马尔乔内来说,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对于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失败过一次的菲亚特而言,任何一项的缺失足以使它与成功无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