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影视文化基金获北京银行大力支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舟子 北京报道
北京略微清凉的夏日,挡不住电影市场上的火热。
在缺席诸多好莱坞大片的情况下,国产电影俨然成为了暑期档的绝对主力,其中仅《画皮2》一片便打破了12项电影纪录,登上华语片票房第一的宝座,截至7月29日,这部国产大片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七亿大关,达到7.1625亿元。
同档期上映的《搜索》票房也早已突破亿元大关,然而,并非所有的国产片都能取得如此火爆的票房,因为更多的中小成本影片由于档期安排、演员名气或是宣传等问题,投入与回报常常是不成比例的,这也正是电影市场让投资人欲进又止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目前的国产电影之所以与好莱坞大片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是市场成长相对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投资跟不上,因为电影这样的文化产业,资产是无形的,其投资的回报相对来说风险很大,所以不少资金在进入前都非常谨慎,要知道血本无归的例子太多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告诉记者。
不过,风险与回报往往是并存的。
此前,被广大影迷期盼的我国首部3D武侠巨片《龙门飞甲》便是从上映之初就受到影迷的追捧,其票房也一路从破亿不断上升至5亿并冲击6亿,并在2012年的第31届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龙门飞甲》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最佳剪辑、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动作设计、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音响效果等奖项。
然而在《龙门飞甲》取得的一系列傲人成绩的背后,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出色的影片由于资金问题也曾经面临不能如期完成的问题。“幸好有北京银行提供的打包贷款,才让我们这部影片如期完成,”《龙门飞甲》出品公司博纳影业的首席财务官许亮如是说,“创意企业与流水线工厂不同,这种新的贷款方式比起传统而言,更加适合文化影视业的特点,在授信额度内,我们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配每部片子需要的资金,非常方便。”
在第65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北京银行现场与博纳影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5亿元的意向性综合授信,这是中国民营电影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授信额度。此笔授信将用于博纳影业拍摄3D版《林海雪原》、《白发魔女传》、《冰雪十一天》等10部影片,这将有力地支持博纳影业集团发展,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实力。
如今,版权质押和影视剧打包贷款已经成为北京银行服务影视制作公司的经典模式。
事实上,北京银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早从几年前就开始了。截至2011年7月末,北京银行已累计审批通过“创意贷”文化创意贷款近2400笔,金额超过400亿元。而在未来5年内,北京银行每年将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不少于100亿元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影视行业的扶持力度,满足不同阶段影视企业资金需求。
就在7月15日,北京银行还参加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指导,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和乐视星云投资共同主办的“影视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高峰论坛”暨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设立仪式。
在设立仪式上,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门的相关人士坦言,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过程中,北京银行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如何推动文化与资本规模化对接,如何更好地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并不断探索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此次也将在市政府的关注下、在市文促中心的支持下,与北京市首只影视文化基金——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进行合作,相信双方的合作又将会是一次成功的金融创新。”
显然,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能够顺利获得贷款不仅得益于北京银行对文化产业的不懈支持,更得益于北京银行凭借先行先试的勇气,走出的一条“文化+金融”的和谐发展之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影视企业在北京银行的支持下迅速成长发展。
加盟首只影视文化基金 成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直通车”
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2%,比同期GDP增速高3.6个百分点,无论是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如今的欧债危机,文化产业在压力下表现出的都是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也开始逐一凸显。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一方面文化产业迸发出巨大活力,另一方面则是文化产业日益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究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文化产业多属于智力密集型、创意型的产业,公司价值和文化产权价值较难评估和量化,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想要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于国内的中小文化企业来说太难了。”早在2010年举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就曾如是感叹,“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可以说才是这些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的确,作为北京一家影视传播公司的总监,赵慧也认为,一旦失去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很难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像我们,拥有一流的人才和顶尖的平台,但就是没有充足的资金把创意实现,要知道在文化领域,优秀的创意就等同于资产,如果实现不了,那就一文不值。”
作为一家拥有国内外最顶尖的金融、经济与管理专家的高端多维平台,赵慧所在的文化传播公司一直致力于将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结晶与学术成果加以整合,通过不同形式的表现,使其广泛而有效地传播,以此服务大众,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将这些专家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给社会大众。
由于已经成立4年时间,公司拥有包括电视、出版、咨询、网站等多方面的业务,其中,电视的强档节目更是通过不同观点的嘉宾和观众思想碰撞、语言交锋,犀利地解析了与时下热门的财经相关的权威信息,并透过不同现象与事件,渗透财经、教育、法律等诸多泛财经领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和认可。
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还需要更多更新的节目推出,而新节目的制作和发行,就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幸运的是,依靠着北京银行对于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赵慧的公司顺利获得了200万元的授信额度。
事实上,文化产业的高风险是银行对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面临的首要难题。无论是像赵慧这样的文化传播公司,还是影视剧拍摄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变数,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为此,北京银行一直努力不断细化风险管理机制,在贷前、贷中、贷后等方面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深入了解企业信息,发掘企业内在潜力,以尽可能规避文化创意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几年的时间里,北京银行文化创意类贷款在北京市的市场份额始终位居第一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相关人士曾表示,“在全国的银行里,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最多的恐怕就是北京银行了。”
国内首只影视文化基金——“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更是在北京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按照北京银行相关人士的说法,此次的合作无疑又是一次成功的金融创新,同时还将进一步夯实文化产业专业化服务基础,全力助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不过,在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看来,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现在还只是个开始,“要知道,文化消费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我国当前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要求高度契合,具有强大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北京银行也将继续大力推进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融合,致力于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特色创新产品体系 打造独特的文化金融之路
众所周知的是,造成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风险等级比较高,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二是核心产品或资产价值难以评估,难以获得股权投资和担保贷款;三是企业规模比较小,对于银行来讲对其投入的人力成本、管理维护成本与大企业一样,影响了部分商业银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也正因此,北京银行独辟蹊径地开辟出了“创意贷”文化金融特色产品,为文化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支持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北京银行“创意贷”产品,是北京银行专为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而量身定制的特色金融产品,旨在满足不同行业文化创意企业的各项融资需求。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创新担保方式,接受版权质押等多种组合担保方式;政府贴息支持,减轻企业融资负担;种类多样,满足企业不同融资需求。
也正是由于对业务内容的不断创新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北京银行在文化金融的路上开始不断收获丰硕的成果,不仅助推了万达院线等行业龙头的发展,而且先后和众多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合作,融资支持拍摄了《非诚勿扰》、《画皮》、《第一书记》、《龙门飞甲》等优秀作品。
6月,北京银行更是与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将为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提供意向性授信100亿元。
作为合作银行之一,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出席了仪式并与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北京市文资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每年为北京市文资办提供意向性授信100亿元,全力支持北京市文创企业发展,打造“文化航母”,为推动首都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和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做出努力。
实际上,作为最早涉足文化产业的金融企业之一,北京银行一直以来以创新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将文化创意贷款做成了自己的特色产品,2010年,更是成立全国首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机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之后在北京地区相继设立了八里庄、北辰路、朝外3家文化创意专营支行,在南京设立了华侨路文化创意专营支行。
需要注意的是,与其它中小企业不同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一直存在着风险大、无抵押等诸多困难,而北京银行作为国内最早介入文化产业的金融机构之一,不仅率先积极与文化产业对接,而且在先行先试中不断探索,将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明确列为最优先保证信贷扶持的重点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打造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金融之路。
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门相关人士坦言:“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定位专一,在立足中小企业的同时,真正做到与企业既对口又贴心。” 而像赵慧的传播公司或是《龙门飞甲》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北京银行多年来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路上也早已不胜枚举。
合理把控风险 开启文化创意企业绿色通道
尽管北京银行是国内最早介入文化产业的金融机构之一,并在金融与文化对接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探索,但依然有不少人疑惑,在对待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问题时,北京银行是如何进行把控的呢?
对此,北京银行信心十足,因为他们早已在积极的探索中制定采用了一系列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
“比如对于核心产品或资产价值难以评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创新地通过以版权质押作为核心质物,将版权分为历史版权、现实版权以及未来版权三类,”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同时还可以接受传统担保、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法人无限连带责任、中小企业联保等组合担保方式。”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结合文化创意的特点,北京银行还专门针对影视企业设计了多个影响项目的打包贷款模式,开发了针对优质的文化创意企业推行信用贷款的方式。并在总行和分行设立了文化创意产品经理和风险经理团队,着力培育一批文化创意融资特色分行和资深客户经理团队。
2008年5月,北京银行便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影视企业提供1亿元电视剧项目打包贷款,这也是国内首家以版权质押组合担保方式推出影视剧打包贷款的经典案例。这种打包贷款设计方案,既支持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也帮助北京银行极大分散了信贷过度集中于一部电视剧的风险。
更早的2007年,北京银行便成为了首批加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的银行,开启了银行支持文化产业的破冰之旅。之后,北京银行相继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中国动漫集团等政府或机构搭建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国家文化部牵头的关于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也正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北京银行成功推动了文化与资本的规模化对接。
除此之外,北京银行还致力于打造文化金融的特色产品体系,不断推陈出新,为文化企业量身打造了品牌化、多元化、全方位的产品体系,创新推出“创意贷”文化创意金融系列产品,涵盖知识产权、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等一揽子的“文化金融”特色产品包,同时在融资领域,针对9大类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集聚区特点细分为10类贷款子产品,全面支持文化企业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蒸蒸日上的业绩和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或许正是北京银行多年来不遗余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底气来源。
实际上,除了在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上取得的认可,借助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艰苦的努力,北京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早已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广阔空间,并迅速成长为一家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几年来,北京银行成功打造了“小巨人”的品牌形象,并推出了 “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品牌,获得了企业的信赖和认可。
我们相信,未来北京银行还将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