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全球静候议息周

作者:包涵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8-01 20:52:43

摘要:全球静候议息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全球投资者都在屏息等待。接下来的24小时,美英欧三大央行的答案将依次揭晓。
    似乎没有哪年的8月议息会议像今年这样,凝聚着如此多的热切关注。事实上,欧洲央行往年曾多次“不经意”地略过这个会议,如果要追溯他们最近一次在8月采取政策行动是什么时候,恐怕得把日历一次性翻回到6年以前。
    上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喊出“竭尽所能捍卫欧元”的口号,话音刚落,欧元、黄金和原油应声而涨,连美股在7月的月度涨幅,多数都是在上周录得的。随后,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也开始发声,表示将与欧洲央行一起行动,并在必要时购买问题国国债。
    两人的承诺给了市场极大的希望,本周,正是印证其行动的时刻。
    不巧的是,就在此时,突然传出德拉吉正因利益冲突指控被调查的消息,为欧洲央行的救市行动蒙上一层阴影,而德国的态度,则成为这次议息会议的关键,或许这也正是美国财长闪电造访德国的原因之一。
    与欧洲央行的高调相比,美联储本周的选择则很耐琢磨,市场普遍预计,这次欧洲央行采取强力措施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美联储。
    “其实美联储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也未尝不是好事,但一定会有‘尸位素餐’的大帽子等着扣它。眼下他有几种选择,不过都要考虑面临的阻力和市场的反应。”苏格兰议院财政委员会顾问赵亚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QE3自然是市场最期待的,但共和党一定会出手阻止,困难太大,伯南克是个很圆滑的人,很少硬碰硬,所以未必能够成行。
    “我认为,美联储继续搞扭转操作和降存准率的可能性更大些。市场对这两种举动的反应可能会比较平淡,甚至不买账,但是伯南克做起来阻力就小多了。”赵亚赟表示。
    而在欧美议息前夜,7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胡锦涛特别指出,要切实防范经济风险,密切关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变化,提高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
QE3不老的传说
    QE3谜底到底是什么?
    8月1日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美国房价上涨0.9%,这是美国房价连续第四个月上涨,意味着楼市的复苏动力未减。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和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数据都整体向好,这无形中打压了QE3的预期,影响美联储决策的数据,或许只剩下即将出台的非农就业数据了。
    “QE3目前是不会推的。”AWE国际资本合伙人徐晓峰对本报记者分析。
    徐晓峰认为,去年6月开始,中国就在去美元化,而目前的欧元已成瓮中之鳖,“眼下美国为什么要来推QE3自毁美元?”
    在他看来,QE3作为一个“传说”,更多是在全球去库存的趋势之下,用来哄中国进口大宗商品来接盘的,“从去年5月开始,QE3就常挂在伯南克的口头上,高盛等投行也每月都加以渲染,配合着中国的去美元化,可QE3直到今天也没有出,美元却在节节升高。”
    湘泓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刘海燕也认为,现在并不具备推出QE3的条件。
    “欧债危机还远未结束,全球经济形势前景也不明朗,美债良好的保险功能,令其需求近期一直在增加,自然会压低美债利率,这样的美元大量回流已经基本实现了宽松货币政策的功能,何必这时还推QE3呢?如果推了,不仅对经济的促进功能看不到多少,弄不好还会引起美国本土严重的通货膨胀。”刘海燕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
    那么如果现在不推,美联储会选择在什么时候推?
    刘海燕认为,只有两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再推QE3。第一种是欧债危机停止恶化,而美国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美元因逐利需求而出现大量外流,“但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形至少还需要一年以上时间。”
    “还有一种就是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欧元崩盘,美国经济也因此陷入严重衰退。”刘海燕表示,但不管何种情况下,经过前两次的使用,QE政策所应有的正面功能已经严重弱化,可负面作用却更加严重。“我不看好QE3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它只是美国收割全球经济利益的工具,中国应该向美国表达对这种政策的严重关切。”
    徐晓峰也认为,至少到2012年年底,都不会有QE3,“中国和欧洲如果以美联储必推QE3为预期来布局货币政策的话,最后恐怕会失望而归,而这是美国所期待的。”
    “如果美国推出QE3,对中国的打击几乎不言而喻。美元贬值导致的人民币相对升值,将严重打击中国的出口,特别是在出口增长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形下,这种政策将严重恶化中国经济。此外,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一旦泛滥,将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造成输入式通货膨胀。低增长高通胀对中国来说将是一场噩梦。中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元的扩张政策,并同时应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只有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中国才能逃脱美元的盘剥。”刘海燕表示。
    事实上,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胡锦涛已经指出了下半年的政策方向,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德拉吉的“大黄蜂”
    必须承认,除了QE3,最吊市场胃口的便属上周四德拉吉的发言了。本周,全球都在盯着欧洲央行这次可以走多远。
    被他“尽一切所能”这个承诺最先吓到的,就是欧洲央行管委会的官员们。因为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就其发言与管委会达成一致,官员们都担心德拉吉的发言会给市场带来太大的假希望,而最终又失信于市场。
    他们的担心有据可循。摩根大通的分析师David Mackie就表示:“如果你刚从火星来,第一次听到欧洲央行这样说,很可能以为他们要对公债市场开炮了。可事实上,在过去两年半中认真聆听过欧洲央行的讲话之后,我们认为这不会发生。”
    德拉吉这次在描述欧元时,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他说欧元就像大黄蜂,本来飞不起来,但却在不可思议地飞行,而金融危机过后发生的变化,则让它必须变成一只真正的蜜蜂,这正是它目前在做的。
    市场在上周经过一轮跳涨之后,终于开始冷静下来反思这段话背后的逻辑。
    分析师们认为,大黄蜂的飞行动作明显低效,这或许也能用来形容欧洲央行,而大黄蜂的生命周期并没有蜕变为“真正”的蜜蜂这一过程,因此要市场相信欧元将蜕变为稳健货币,等于说服他们去相信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过已被蜜蜂叮得满头包的投资者之所以还愿意买欧元,并不是信了德拉吉的比喻,而是愿意相信他真的有魄力去做他承诺了的事。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说,“德拉吉最好能从他的帽子里变出一只大兔子。”
    “这次欧洲议息会,法国等南欧国家可能要求激进政策,但掏钱的德国坚决不会同意。当然,掏钱不乐意,搞些宽松政策还是会同意的。”赵亚赟对记者分析。
    而不好的消息正在传来。8月1日,最新公布的欧元区失业率已达到11.2%,触及了欧元问世以来的最高,其中西班牙的失业率更是高达24.8%,让这个经济本已急剧萎缩的国家,偿债变得更加难上加难。
    希腊副财长更表示,该国已濒临绝境,现金储备几乎为零,不仅还不起8月20日到期的32亿欧洲央行债券,连每天的公共支出费用也付不起了。
    那边已经揭不开锅,这边真正的“金主”德国的态度却依旧强硬。
    8月1日,德国央行重申没必要授予ESM欧洲稳定机制银行业牌照,它认为欧洲央行为政府借贷提供资金支持是非法的,这一立场显然是对德拉吉“狐假虎威”式喊话的一个有力提醒,也相当程度地冷却了投资者对欧洲央行购买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的希望。
    8月2日,将是关键的一天,届时欧洲央行将宣布利率政策、行长德拉吉将发表媒体谈话。投资者到底要不要相信大黄蜂这个“不可能”的比喻,取决于德拉吉能否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事实上,市场对欧洲央行的希望正在消退,虽然投资者都期待欧洲央行能够成功,但也在做着两手准备,以应对这只蜜蜂飞不上天的情况发生。
    “德拉吉不是一个轻率发表言论的人,他是最终发号施令的人。”一位欧洲央行的人士认为,但德拉吉的话也许并非预示一定在近期有所行动,很多举措可能要等到9月或10月才出台,届时与欧元区各国政府联合行动。
    市场对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的期待,似乎让他们忽略了即将一同召开的英国央行议息会。英国央行本周会有怎样的举措?
    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因英国央行刚刚扩大了QE,本周或许将“按兵不动”,观望欧洲央行的行动。而赵亚赟则认为,如果低迷的经济状况继续大幅恶化,那么近期媒体提到过的宽松政策最后都有可能会实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