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医疗投资撬动PE资本

作者:姚博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3 17:19:00

摘要:医疗投资撬动PE资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如同硬币的两面,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市场中,曾经被热炒的新能源和TMT行业进入了寒冬,具有传统消费概念的医药行业却成为反周期中最佳的投资选择。与二级市场医疗行业充当防御性板块相比,一级市场的医疗投资同样受到了VC/PE们的青睐。
    资本的涌入可以助推一家TMT企业的快速成长,但与TMT和新能源投资不同,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对投资产生微妙的影响。
    在清科集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疗健康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认为,作为新医改实施的第三年,资本介入民营医疗健康行业的门槛将逐步放开,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将成为一级市场最为稳健的投资领域。
    清科集团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案例数与投资金额创下历年新高,共披露158起投资案例,稍高于2010年的案例数,涉及投资金额达41.37亿美元,这一金额几乎与2006年-2010年的累计投资金额相当。
    不过,在退出方面,医疗行业的退出周期则要更加缓慢。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共有28家企业成功IPO,融资额达到53.33亿美元,融资额与上市企业数量较2010年的峰值时期均有所下降。
    作为大消费概念的医疗健康行业一直以其巨大的受众群撬动着资本,但同时这个行业所存在的风险也给投资带来了隐忧。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小林介绍说,近几年整个医药工业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都在20%以上,而2012年前两个季度因为抗生素政策和毒胶囊事件影响,行业整体利润增长下降了14%左右。
    “从短期来看,这些问题对于行业的冲击不可避免。从长远看,这个行业不在今天出现毒胶囊这样的问题,将来也会出现类似的事件,集中爆发可以引起社会对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关注,也会对未来的投资提供更多的保障。”许小林认为。
    IDG合伙人章苏阳表示,与TMT投资不同,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极其特殊。“几乎所有的投资都是以消费需求来主导,消费者将决定行业的兴衰。但在医疗行业,许多老百姓对于医疗行业并不了解,他们的消费水平大多不是自主决定,而是由医疗机构主导。”在他看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老龄化趋于明显、城市化的发展,看病会更为方便和容易,治疗性医疗领域将具有更好投资机会。

医疗投资三驾马车

NO.1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无疑是最受资本青睐的行业。清科集团统计显示,2011年医药行业发生的投资案例数达到92起,占比达到59%,较之前的年度医药行业投资案例数占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清科集团研究中心分析师肖珺介绍说,从外部需求角度来看,由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优势,以及药品特别是生化/生物药品生产所需的气候优势,中国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生产/研发外包服务、生产原料药及中间体、仿制药物制剂等方式参与医药行业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但是,目前中国医药出口以低端产品为主,80%是附加值较低的API(原料药)、医用敷料,西药制剂的出口比重仅为3.6%,而印度已经达到15%。
    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任德权表示,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中国医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实际上中国出口的都是初级的原料药,印度通过再加工再出口到美国获取更高利润。“未来医药行业的投资方向应当是一些制药企业的升级阶段,通过医药企业产品升级,投资人也可以分享收益。”

NO.2 医疗服务

    卫生部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已高达95.9万个,其中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相关医疗机构。不过,在这之中,能够被VC/PE介入的民营医疗机构却难言“给力”。
    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民营医疗服务机构普遍以投资不高、规模较小、机制灵活的门诊所及卫生所居多。此外,以之前的爱尔眼科、瑞尔齿科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司,多是定位于高端的“特色专科”类医疗机构。相对于民营医院,这些普遍被认为是“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颇受民间资本青睐。
    “政策性风险是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鼓励民间资本介入,但由于医疗行业存在许多敏感问题,医疗行业更多被视为一种公益性行业。因此,高端的特色医疗服务短期内很难获得像公立医疗服务机构那样的认同感。”肖珺介绍说。

NO.3 医疗器械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占比25%,中低端产品占比则为75%。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平均水平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一般为55%,中低端产品则为45%。
    在肖珺看来,医疗器械行业集中于中低端设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均选择进口,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很难在高端市场获得成功。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医疗器械企业的竞争除了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更多还在于与医院的渠道拓展。“价格战和打通医院关系是医疗器械企业最为热衷的事情,这导致了本土医疗器械很难获取高端客户的认可。”肖珺介绍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